6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黑龙江省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产业大会暨黑龙江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媒体推介会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顺利召开。大会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黑龙江省气象局指导,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与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主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会人员合影(黄英伟 摄)

本次大会以“深挖气候资源优势 助力龙江乡村振兴”为主题,共商气候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之道,共绘气象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壮丽画卷,旨在深入推进气象服务全方位、多领域融入地方社会发展,积极探索“气象+”服务新模式,建立黑龙江本土生态旅游产业链品牌,打造“绿色龙江”气象样本,同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擦亮寒地黑土、绿色有机的金字招牌,将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为乡村振兴贡献气象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辉大豆”获得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黄英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河椴树蜜”获得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黄英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宾县鲜食玉米”获得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黄英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凯湖大白鱼”获得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黄英伟 摄)

会上,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那济海,黑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铭、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桑瑞星、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副会长孙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三级职员赵会强、五大连池市委书记马勇分别致辞。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主任陈农公布了2023年度黑龙江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评价结果。会议为爱辉大豆、五大连池大豆、饶河椴树蜜、宾县鲜食玉米、密山兴凯湖大白鱼等首批获得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的农产品授牌,并启动2024年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授牌地区的嘉宾代表围绕各自地方农产品特色做品牌推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大连池市市长徐雅斌推介五大连池地方农产品特色品牌(黄英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乡村振兴”直播带货签约及启动仪式(黄英伟 摄)

五大连池市、黑河市爱辉区、宾县、饶河县、密山市与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在会上举行了农产品气候品质及区域公用品牌“乡村振兴”直播带货签约及启动仪式,为气象赋能乡村经济发展再添砝码。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与五大连池市政府签署生态旅游气象服务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气象+旅游”发展模式新升级,全方位、多领域赋能乡村振兴和地方绿色经济发展。会议还为2023年度黑龙江特色气候小镇和首批黑龙江特色气候名镇颁奖,并对《黑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促进条例》进行了解读。此外,与会专家围绕气象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进行了技术交流分享,从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农产品与气候关系以及遥感和AI技术等方面深入分析交流,致力于深入挖掘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气候资源的价值,打造地方农产品特色品牌,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致辞(黄英伟 摄)

那济海表示,天气气候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元素,黑龙江优渥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了优质的农产品。多年来,黑龙江省气象部门一直致力于挖掘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气候资源价值,以气候生态品牌创建工作为抓手,不断促进气候生态农产品价值转化,实现气象赋能地方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省气象部门愿与社会各界一道努力讲好黑龙江的绿色生态故事和文化实践,将气候资源更好地转化为能够服务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为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厚植靓丽底色,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致辞(黄英伟 摄)

刘铭表示,此次大会的举办,为推进黑河市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黑河地区也将充分挖掘旅游气候生态资源,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和康养服务结合新格局,深度挖掘黑河农产品发展潜力,让更多的气候生态品牌服务于民,不断开创黑河旅游产业、农产品效益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建成绿色安全、美丽活力、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振兴的美丽边境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致辞(黄英伟 摄)

桑瑞星表示,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象部门通过科技和政策,具象化勾勒出农产品气候“形状”,为其赋予“气候身份证”,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的气候品质特点,帮助其更好地“亮相”,这是气象助力人民生活富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体现。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将继续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探索“气象+”“气象×”服务新模式,将气象服务与农业、旅游、生态等行业领域深度融合,挖掘农产品中潜在的气候品质价值,积极推动农产品气候认证标准的实施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致辞(黄英伟 摄)

孙健表示,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优良,气候资源丰富,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今后与黑龙江省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发挥气象服务的专业优势,持续深入挖掘气候资源,促进生态资源及产品的价值转化和提升,把黑龙江省生态气象服务品牌做出规模、做出水平、做出效益,成为气象助力龙江绿色经济发展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致辞(黄英伟 摄)

赵会强表示,2024年6月1日是气象部门首部促进型地方性法规《黑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促进条例》实施一周年,目前,黑龙江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服务已经硕果累累,希望黑龙江省气象部门能够继续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论的背景下,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打造“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为农气象服务龙江特色模式,真正实现气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为黑龙江这块粮食安全“压舱石”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致辞(黄英伟 摄)

马勇表示,近年来,五大连池市认真落实绿色龙江发展要求,立足五大连池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天然优势,致力于打造中国矿泉特色康养城、抗联红色文化传承区、优质矿泉食品加工区“一城两区”。本次大会,汇聚了气象、旅游、农业、林业、生态等行业领域的专家,五大连池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深入挖掘气候资源生态价值,打造更多特色“气象+”服务品牌,为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产业蓬勃发展注入更多五大连池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致辞(黄英伟 摄)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原气象服务首席,全国气象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朱定真指出,黑龙江省的气候与大豆有着不解之缘,黑龙江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常年平均气温在3.3℃左右,雨热同期,降水充足,昼夜温差大,这样的气候有利于大豆油脂、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并且冬季漫长且温度低,使得一些病虫害的虫卵难以生存,土壤腐殖质含量高,有利于大豆茁壮成长,产量提升,也正因如此,黑龙江成为大豆的重要主产区之一,占全国产量的60.3%。气象部门研发出大豆低温冷害和高温干旱风险评估产品,帮助农民更好地趋利避害,同时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助力大豆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据了解,从2015年至今,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已经为全省10个地市43个县的水稻、大豆、谷子、榛子等进行了气候品质认证,为当地农业实现平均增收几十万至上百万元。2023年6月1日,气象部门首部促进型地方性法规《黑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为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黑龙江省气象部门还组织编制了1个行业标准,3个地方标准,15个团体标准,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覆盖全面、结构合理、衔接配套、先进适用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标准体系,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由“量”转为“质”的需求。

会后,主办方还举办了黑龙江省特色气候农产品展销会和“县长说县”现场直播等活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科学技术厅、省林业和草原局为本次大会支持单位,来自气象、旅游、农业、生态等行业领域的共20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张晓卿 黄英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