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到广州荔湾区交流和学习有陈锦波老师的鼎力成全。

陈老师参加了2016年3月在成都举办的“陈大伟观课议课高级研修班”(下图后排左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研修班被参与朋友戏称为观课议课的“黄埔首期”,(参见:观课议课高级研修|美好回忆与反思,【游学回声】观课的背后是尊重,议课的愿景是幸福),大家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或大或小的进步。陈锦波老师是发展很好的(这次到荔湾,知道已经是三级正高了),而陈老师又说自己的进步从这次研修中得益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对区域教育和区域教师的关怀,他很想让我去给荔湾区的老师交流。推荐做这样的交流,半天、一天问题不是很大,要推荐做三天半这样的交流肯定会有很大的难度。不知道锦波费了多大的口舌和力气,“荔湾区教育局主办、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承办”的活动得以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样的安排,从我个人角度是特别喜欢的:因为传递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察课向一线老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价值,帮助自己获得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让自己和老师的交流更接地气。但就组织者而言,个人认为有些浪费:两节课的上课时间,这让交流显得不是特别充分,有时只能浅尝辄止、匆匆而过。所以,以后如有这样的安排,我建议是半天观摩一节课,有更多的时间体验观课议课,也让我和上课老师的交流能够更充分:这里的充分不仅是某一个点的充分交流,而且可以使讨论的点多一些。对上课老师和参与者的帮助、对大家学习和实践观课议课的帮助可能更大一些。

陈锦波老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很深入很到位。受其影响,周围聚集了一批热爱和实践信息技术的粉丝,他们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有比较长期的实践和深刻的体验。这次,锦波老师安排了几位教师在电脑室用电脑和平板组织学生学习,使我有机会观察了解可以说比较前沿的信息技术实践运用教学,比如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堂中,我看到了同桌同学对话交流的视频被计算机采录,AI参与评价,在AI的评价中,不仅有语言是否流利、用词是否准确以其给出一个分数的的结论,还有就交流时表情改善的建议(可惜,当我准备用手机拍下AI评价时,学生已经跳过这一页面,这里只能记一个大概)。这里,要特别感谢锦波老师和做课的老师们。通过观察学习,自己有以下感受和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用好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改善学生学习。通过观察和交流,我们能够发现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有了更多的参与、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较好的形成了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学习氛围。在荔湾区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可能前景和效果。

二是信息技术进教室,需要教师的改变。需要教师前期更多的付出;需要教师的坚持;需要教师更多的创造性劳动。比如,课堂上学生使用了很多微视频,这需要教师去拍摄;课堂上的习题,以及评价等等需要教师选择和输入;教师还需要选择相应的软件和平台,先期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计算机的管理、新的学习方式的适应。但上手了,做好了,成功了。老师们体验到的是幸福。和老师交流,他们表现出的是对学生发展的满意,自我超越和创造以及成功的幸福体验。这是我感触很深的。

三是信息技术运用需要坚持。学生熟悉流程,熟悉电脑,熟悉新的学习方式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家长的理解。也需要学校的硬件条件、软件平台和设备管理等方面的配套跟进。

四是需要研究和支持的团队。锦波老师热爱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痴迷和热情,坚持经常深入学校观察和研究,指导老师教学改进,组织团队进行课题研究,大家定时切磋琢磨,形成了很好的研究团队和氛围。所谓“独行快众行远。”

结合课堂教学的观察,我和老师们分享了“用PPT组织学生学习活动”“避免PPT预先准备答案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同学们围绕合理教学内容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情意活动时间/教学投入时间”等案例和体会,意识到教学效率公式对于理解和推进观课议课的意义与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学习信息技术进教室让自己收获多多。昨晚回到家,今天早晨想想,觉得可以给伙伴们提出这样一点建议:就是学生进电脑教室这个电脑和平板学习,可以考虑让学生在中途有适当的休息看看绿色的环境、眨眨眼睛、动动身体,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眼睛的伤害,和身体姿态的伤害,追求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这次学习交流收获解决问题远不止信息技术方面,其他的还有收获了参与者的信任,对观课议课的思考和推进问题有了新的进步,对大情境、大任务的教学活动组织也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老师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体会了教育工作者任务繁杂的现状。

谢谢信任的朋友,献课的老师,关心和照顾的锦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介绍 | PROFILE

陈大伟

教育学教授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

中陶会新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重庆当代教育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西部名师名校网”总监

“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方向国培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成长,课程与教学改革,观课议课与教师幸福。现已出版《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等26本著作,多次获省市教学成果和社会哲学成果奖。

本文来源:本文综合自微信公众号成都陈大伟,作者陈大伟。分享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提供内容参考。若有来源标注不当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