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美国的“战区”网站爆了一个料。爆的什么料呢?说是一名美国摄影师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中国湖”附近拍摄到了一架美国海军的“超级大黄蜂”战机挂载了一枚“标准-6”导弹在飞行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消息在我们国内的军迷当中引起了一番小小的骚动。其实这样的照片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21年就有人拍摄到了同样的场景。都知道“标准-6”是美国海军的一型远程舰空导弹,主要担任防空和末端反导的任务。现在突然“标准-6”挂载到了空中的战机上,这不能不说是个新鲜事。

其实前些日子还有一件事和“标准-6”相关。当时美国陆军借着联合演习的名义,把“堤丰”中程导弹部署到了菲律宾。“堤丰”导弹实际上就是把美国海军的MK-41垂直发射装置放到了拖车上,变成了陆用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堤丰”导弹能够装填的攻陆反舰武器包括了“战斧”巡航导弹,也包括“标准-6”导弹。不过“堤丰”用的“标准-6”是用来攻击陆上目标和反舰的。那么这么一看,“标准-6”除了最初的下海,现在又上天入地了。

它的作战任务也从最初的防空反导发展到了攻陆反舰。这不能不勾起大家一个想法,那就是舰载的导弹上天入地,防空反导的导弹攻陆反舰。“标准-6”是不是会成为一代“神器”呢?

说说我个人的分析和看法。

首先我们讲,“堤丰”中导系统上的“标准-6”是把它由一枚防空导弹变成了攻陆反舰的导弹。用西方的语言描述,就是把一款面对空的导弹变成了面对面的导弹。而这次“标准-6”上天,它会执行什么任务呢?我看很多网友在猜,说它主要承担的也是反舰攻陆任务。如果单纯是反舰攻陆任务,“标准-6”远远称不上一款“神器”,而更多的是一个打补丁、急就章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拿“标准-6”来完成攻陆反舰任务呢?执行这两类任务,美军本来有“战斧”和更新的AGM-158系列巡航导弹。但是无论是“战斧”还是AGM-158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它们都是亚音速巡航导弹。这样一来,对于一些时敏目标,显然效果就要差得多了。而且亚音速巡航导弹对于高防护目标来说,它的末端突防能力明显不足。所以这样看来,美国在高速攻陆反舰导弹方面似乎缺了一块板,短了“一条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此前美国一直在拼命地研发高超音速导弹,试图用高超音速导弹把这一块短板补上去。但是很不幸,美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在研发过程当中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在还看不到个影呢。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于是把“标准”导弹拿出来打个补丁,补这块短板。所以我说它是一个补短板、打补丁的东西。

其实类似这样的活“标准”导弹早就干过。资深的军迷都知道,美国海军第一代反舰导弹是什么呢?就是“标准”导弹。当时中东战争,埃及使用苏联的“冥河”导弹一举击沉了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反舰导弹一下子打响了名声。而这个时候呢,美国的“口袋”里还没有一款真正的反舰导弹,情急之下把最早的“标准-1”防空导弹拿出来改作反舰用途。一直到后来“鱼叉”反舰导弹问世,“标准”才算是完成了它这个应急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从实际的效果来说,拿防空的“标准”导弹改作攻陆反舰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防空导弹它的战斗部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对于防空来说,哪怕是一个远程防空弹,几十公斤的战斗部就已经足够用了。但是对于攻陆和反舰,几十公斤的战斗部显然就要差得多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美军与伊朗在波斯湾发生冲突,当时美军使用“标准”导弹执行反舰任务,攻击一艘伊朗海军不到300吨的导弹艇,没想到命中了四五发还是没能击沉这艘伊朗导弹艇,最后还是用舰炮来解决战斗的。

这也说明,作为一款防空导弹改作反舰功能,尽管有末端速度快、突防能力强和命中精度高等优点,但是威力不足是一个明显的短板。而且这个短板很难补,除非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但是那样改造出来,“标准”就不再是“标准”了。所以说别看“标准”上天入地,如果它真正开发的仅仅是反舰和攻陆任务,它算不上一个“神器”,最多只能算是补窟窿的“狗皮膏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美军把“标准-6”拿出来花式地改装运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现在美国的研发能力确实在缩水下降。很多的研发项目不是拖期就是最后下马,留下的窟窿只能用这种急就章的方式来救急。

当然我也不完全否定“标准-6”有可能成为一款“神器”。如果说“标准-6”挂载到“超级大黄蜂”上,它是执行防空反导任务的话,那么还真有可能搞出一款“神器”来。现在美国海军所面临的海上防空任务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对手的攻击武器射程越来越远,速度越来越快。单想用舰上的防空系统来拦截这些超音速、高超音速的导弹,难度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给它的舰载战斗机配备上远程、超远程的空空导弹。而“标准-6”如果挂载到“超级大黄蜂”上真能够执行这一任务,特别是具备了一定的反导能力之后,那么它真有可能成为一款“神器”。当然即使这样也是反映了美军当前的一种窘迫的状态,因为搞这种机载的远程防空导弹,拿一个舰空导弹改显然不如从头研发来的效果更好。

至于说美国的“标准”导弹上天入地,究竟主业是攻陆反舰还是防空反导,这个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