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去年秋天,我爸去世。

按照我老家的习俗,要在他的棺材里放一些他自己的衣服,薄的,厚的,都可以。但放入的衣服不能有拉链,不能有花纹,不能有毛毛。

按照这些要求,我把我爸的衣柜翻了个底儿朝天。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主要以上衣为主,找出符合条件的不到5件。

不是有花纹,就是有拉链,两者都没有的话,那肯定是有毛毛的。最后,实在找不出了,勉勉强强塞了几件衣服进去凑数。

把我爸的衣柜翻完之后发现,我爸大部分衣服的颜色和款式,3、40岁的男人穿着也是合适的。

而我爸,已经59岁了。

我爸去世后,我们跟我爸一个相熟的朋友聊天。

他说,我爸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形象的人,每次见到他,衣服绝对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头发上喷着摩丝或是啫喱水定型,绝对看不到他个人形象乱糟糟的一面。

这在他周围的同龄人当中,是绝无仅有的独一份。

02

回想一下,还真是。

我爸虽然生活在农村,在工地上干了一辈子的基层员工。但从他身上,你看不出来,感受不到干过脏活,累活后的疲惫感。

他似乎总是在向人们展示,他最美好的一面。

他的时尚品味,不仅仅是穿着打扮这一方面,还体现在生活上。

我爸跟我妈结婚是在1986年,他俩结婚时,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在我小时候朦朦胧胧的记忆里,有一个画面,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可以说,一辈子都忘不了。

每次黑白电视机一开,堂屋里坐满了人。有椅子坐的,就坐着,没有椅子坐的,就站着。站不下的,自动站到门口去。

大家边看电视,边聊天,好不热闹。

电视机一关,那场景绝不逊色于电影散场。

那会儿的电视里,经常播《新白娘子传奇》、《西游记》。叶童扮演的许仙,太深入人心了,我到长大后才知道,她是女扮男装。

这样的场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不是一天两天,直到村里陆陆续续有人买了黑白电视机,这种盛况才有所缓解。

对此现象,我爸妈从不抱怨什么。偶尔我妈在私底下有些牢骚,但不影响大家来看电视的心情。

03

当别人家都在为刚刚买了黑白电视机而开心时,我家的彩色电视机,已经悄悄地被我爸带回家了。

那会儿是90年代初,我最多也就7、8岁的样子。

多少钱我忘了,只记得,我妈看到那台彩色电视机时,脸都快黑成包公了。家里有一台电视机可以看,干嘛非常去买彩电?又不是有钱没地方花。

一番唠叨自然是避免不了的,可我爸心态非常好,只要他想要的东西到手了,你爱咋咋地。

我弟过10岁生日时,我爸要求我的三个姑姑合起来,给他买一台VCD。既可以放电影碟片,也可以放唱片。还配了一个话筒,可以跟唱。

这在当时来说,绝对是个新鲜玩意儿。我爸闲暇之余,拿着话筒在家里吼上几嗓子,唱上几首歌,非常快乐和放松。

村里人开玩笑说,但凡听见类似狼嚎的声音,就知道是我爸在唱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在追赶电子产品的潮流方面,他属于我们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又过了几年,DVD出现了,我爸迅速入手,把VCD淘汰出局了。

再后来,就是半人高的音箱,功放组合到一起,在家就可以体验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效果了。

我爸去世后,我们整理他的物品,发现蓝牙耳机,无线充电器家里都有。

还有一个让我家孩子新奇的玩意儿,可以发出七色光的灯,类似以前迪厅或是酒吧那种不断变换的彩灯效果。里面自带音乐,也可以连接蓝牙,孩子可喜欢了。

这时候,我猛然发觉,我爸真是一个懂享受,有生活情调的人,这是我自愧不如的地方。

手机刚刚兴起时,我家的一个亲戚在某品牌手机厂工作,据说可以拿到内部价,比市场价便宜不少钱。

我爸背着我妈,让亲戚给他寄了一部,1000多块钱的手机。

买就买了,但他的操作让人十分无语。他暂时没钱,让亲戚自己先垫钱给他买。

他一分钱没出,相当于跟亲戚赊账,得了一部手机。钱呢?一直拖着不还,客气话也没有,亲戚生气了,向我妈诉苦。

直到亲戚问我妈要钱,我妈才知道此事。她发了很大的一通脾气,念叨了很多年,又不得不乖乖把钱还了。

因为这个亲戚不是别人,是她的弟媳妇。

此事我爸成功隐身,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该怎样就怎样。

05

最近10年,我跟我爸的见面次数,大概保持着一年见一面的频率。

有一次我妈跟我吐糟,我爸挣的钱去哪儿了?

她说,我爸的手机几乎年年换,每次回家,手机都不一样。按照我爸的消费习惯,一个手机至少得3、4000块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爸用的不是那种有键盘的老人机,都是大屏幕的手机。

在他的很多同龄人,还不知道如何使用手机,或是触摸屏的手机时,我爸早已走在了科技的最前沿,大屏幕手机玩得贼溜。

在我的同龄人还在苦恼,如何有耐心地教爸妈,快速学会使用手机时,我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困扰。手机问题,我爸从来不找我。或许,有关手机的问题,我可能还要去请教他。

他突发车祸,昏迷不醒,我们拿到他的手机时,在网上查了一下,5000多块钱。

我开玩笑说,我都舍不得用5000多块钱的手机。不是买不起,而是舍不得。

与之相对应的,他银行卡里的余额,基本都在10块钱以下。

06

我爸的另外一个爱好,是喜欢交朋友。

他虽然常年在外打工,但过年拜年的时候,家里光是招待他的朋友们,至少在两拨人以上。每拨三五个人,都是正常现象。有的两口子一起来,有的人在我家住一两个晚上,关系甚至比亲兄弟还亲。

我妈有时候很无奈地说,我爸的朋友,比我家正式的亲戚还多。

整个村里,也就我家,我爸有这个能力。别人家里,朋友这样来往的现象,根本不存在。

有关我爸的朋友,有一个事儿我妈讲了很多年。

他们结婚没多久的某一年腊月,我爸请了一个朋友到家里帮忙砍树,恰巧遇上大雪,走不了。

那会儿到哪儿都是走路,我爸的朋友硬生生地在我家住了半个多月,绝口不提离开的事儿。家里过年准备的十多斤腊肉,吃得干干净净。

后来,是我妈在家里闹脾气,我爸的朋友才走。

他的那些朋友,来往时间都挺长的。后来,因为各自的人生际遇不同,渐渐走散了。

其中一个朋友,我叫他强叔。家里条件不错,在镇上开了一家服装店。没过几年,他凭着亲戚介绍的资源,去天津开了一家鞋店。

据说,生意不错。

听说,他在我们县城买了一套房,专门为孩子上学准备的。地理位置很好,在县城最繁华的地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我弟上初中时的成绩特别好,考上了我们县城最好的初中。上大学,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可我家的经济条件有限,农村供一个大学生出来,在经济上有一定的难度。

我爸跟他聊起这事儿,强叔主动跟我爸承诺,以后我弟上大学有困难,他一定倾囊相助。

等我弟上了大学,需要钱的时候,我爸跟强叔两人闹掰了,不再联系了。

我爸自己说,是因为两个人经济悬殊太大,聊不到一块儿去。

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这件事,让我妈耿耿于怀了很久,没少拿这事儿来寒碜我爸。

她把我爸的那些朋友称为狐朋狗友,吃喝玩还可以,真正需要帮忙的时候,个个消失不见。

我爸还有一个,我喊二叔的朋友。得知我爸出车祸,成了植物人状态,主动到家里来看望。不仅买了牛奶,还给了500块钱。

看到我爸当时的样子,他几度哽咽。

我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多少还是有些感动的。

他们一起从年青,走到年老,见证了对方一路走来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何其有幸!

一辈子,有这么一个朋友,足矣。

08

这是我爸人生的A面,也是阳光普照的那一面。

这一面的他,懂生活,爱生活,也爱自己。不管外界如何变换,始终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绝不亏待自己。

这是多少人,一生都在追求的最高境界,我爸早早地做到了。

而他人生的B面呢?一言难尽。

父母,老婆,子女对他都颇有怨言。

家庭条件不怎么样,他却过得跟纨绔子弟一样潇洒。

用我妈的话说,明明有老婆、孩子,他却过得跟个单身汉似的。

阳光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我们不能只看到阳光照耀着大地,到处一片光明的盛景,也要看到阳光照不到的阴影部分。不能因为阳光耀眼,而忽略了阴影部分的沉重,那才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改变的地方。

父亲节,借此文祝福所有的爸爸们,既享受生活,爱自己,也爱家庭,爱老婆,爱孩子。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