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至2024年底,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工会各类型实体阵地资源,建设1000个融合型服务阵地,同时确保高质量完成1000间生产一线职工工间休息室的建设改善任务。6月13日,上海市总工会召开上海工会服务阵地焕新行动暨生产一线职工工间休息室项目推进会,发布《上海工会服务阵地焕新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进一步推动全市工会服务阵地焕新改造、融合升级、共建共享。市总工会副主席徐珲出席会议。

近年来,市总工会将建设服务阵地作为深入推进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工作的关键举措,重点围绕摸清阵地底数、健全工作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数字赋能监督管理等方面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共有困难帮扶、权益保障、劳动保护、选树表彰、教育培训、文化健康、生活服务7大类型40种工会服务阵地,约2.5万个。

据《上海工会服务阵地焕新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市总工会计划在2024年至2026年,按照“资源共享、功能互融”原则,统筹工会各类型实体阵地资源,在全市推动设立一批位置便利、布局合理、服务多元、共享高效的融合型服务阵地。2024年底,市级层面完成设立融合型服务阵地1000个;2025年底完成设立3000个;2026年底完成设立5000个。同时鼓励引导各级工会共建成融合型服务阵地10000个。

据了解,融合型服务阵地的打造将以焕新布局、焕新服务、焕新制度、焕新管理为着力点,让工会“服务圈”更好地融入职工“生活圈”。在布局上,按照人数规模1000人以上至少设立1个融合型服务阵地,或按照每15分钟路程可达的范围至少设立1个融合型服务阵地。在服务上,着重将空间“化零为整”、将时间“化整为零”,整合优化阵地资源、合理运用职工碎片化作息,提高阵地使用率。同时,鼓励引入社会化专业服务资源,鼓励企业工会阵地互认互通互享、优势互补。在制度上,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在管理上,以数智赋能手段让融合型服务阵地“找得到”“管得实”“用得好”。

会议要求,各级工会要切实提高对焕新服务阵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整合内外资源推进服务阵地有机融合、定期开展考评优化阵地布局和紧贴职工需求提升服务实效三个方面下功夫。要把焕新服务阵地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合理给予资金支持,积极推动数智化建设,着力提高阵地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把融合型服务职工阵地建设成温馨的职工之家,更好地惠及职工、温暖职工,切实提升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会上,闵行区总工会从如何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阵地建设工作角度,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从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工地集装箱打造“移动式”工间休息室角度,静安区凯迪克大厦工会联合会从楼宇工会如何迭代服务内容、集成服务功能,并将服务范围向周边社区及新就业形态职工辐射覆盖的角度,分别作交流发言。全市各区局产业工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共同探讨融合型服务职工阵地建设方向和目标。

会前,市总工会领导一行实地走访了大金空调工间休息室等,察看阵地使用情况、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劳动报记者 李嘉宝)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