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机因货物超重向平台取消订单被判司机责任(图源:央广网)

近日,有不少货运司机反映,在货拉拉、运满满等货运平台上,货主经常发布超载订单。相关货运平台规则看似明确限制超载,实则超载订单可随意发布,司机接单后发现货物超载选择拒绝运送,还可能会被平台扣分,影响后续接单,影响提现。货主之所以雇小车拉大货,只因车型越小,运费越便宜。甚至还有人抢单后又将订单转手,在其他货运平台发单,用更小的车型、更便宜的费用拉这批货,从中赚取差价。

货车超载,是关乎公共安全的大问题,本该被严格规范和监管,可现在这一安全隐患,却被熟视无睹。从报道看,高度4.2米核载1.5吨的货车,货运平台竟给派了12吨的订单。按照知情人士的说法,这样的货车,装载5吨以上货物就可能造成车辆故障。类似超载订单,每一单都是在给社会“埋雷”。

这让司机如何敢接?如果司机硬着头皮接了,超载货车路上狂飙,真出了事怎么办?而且超载违法,最后也会是司机承担责任,扛下所有。但如果司机不接,又可能被平台扣分扣钱,甚至会影响工作与生计。

问题是,超载订单是货主下的,也是平台派送给司机的,却把风险都转嫁给了司机,隐患都留给了社会,司机成了背锅侠,每一个开车上路的人都成了潜在的“受害者”——法治社会、公平时代没有这般道理。

货运平台的出现,是为了让货运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其中,安全是平台最重要的 “生命线”,若安全都无法保障,那平台也就失去了“立身之本”。而现在,纵容货主发布“超载订单”,对背后安全隐患熟视无睹,让司机胆战心惊上路的,恰恰是平台本身。好好的平台,为了一点利益,不把安全乃至法律当回事,只会坑人又坑己。

整治“超载订单”,平台必须扛起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禁止超载不能再停留在口头上,相关规则和机制,不能再形同虚设,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夯实,守住公平公正的底线,最大限度保障安全。

比如,货主发布订单时,必须写明重量,只要“超载”,那平台就不能生成订单并派发到货车司机那里,堵住超载订单随意发布的路子。若货车司机到达装货现场,发现货主谎报货物重量,存在超载事实,那司机就可以在平台申诉并无责拒绝运送,订单取消所产生所有的损失和代价,当由货主承担,将货主“花小车钱拉大车货”的小心思给掐灭。若司机明知超载也不申诉和拒绝,或者抢单后又将订单转手,平台也该有相应的核查机制,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和代价,就只能由司机来承担。

从技术以及管理层面,这些都不难做到,关键就看相关平台自身,想不想做。若平台“牵着不走,打着倒退”,一句“追究到底”,便是社会以及法律对这类平台该表达的坚定态度,平台该承担的违法成本和越轨代价,一个也不能少。再辅之相关部门对平台的常态化监管,给平台戴上紧箍咒,才能将平台方拉回到“安全第一”“客户至上”的正轨上。现在,相关平台,已对错误判责的超载订单进行纠正,并纷纷表态明令禁止超载,希望他们能够说到做到。

为货运平台植入“安全基因”,为行业强化“规则意识”,为货运司机免去“后顾之忧”,为公共安全织密“防护之网”,既考验着平台的智慧,也考验着社会管理智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