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时代创新防灾减灾能力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伊利集团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支持。研讨会以“共促防灾减灾新合作 共话韧性社会新未来”为主题,旨在探讨多方协同进行灾害治理的务实举措,加快推进自然灾害救助模型的推广与应用,助力国内企业应急救灾模式的创新升级,推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向助力“韧性社会”建设转变,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凝聚力量。

为形成体系化、可复制的企业救援模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伊利集团在本次研讨会中联合发布了伊利自然灾害救助模型,包括伊利参与灾害治理的“价值平衡”模型和伊利灾害救助苜蓿(三叶牧草)模型。其中,伊利参与灾害治理的“价值平衡”模型基于伊利多年来的自然灾害救助经验,致力为推进灾害救助模式创新贡献智慧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曾提出“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的责任理念。在潘刚的引领下,伊利长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有着20年的自然灾害救助经验。

早在2003年,伊利首次提出了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将自然灾害应急预警反应作为常态工作开展,并不断升级完善。该机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联动企业外部救援机构、一线经销商,实现联合救援。伊利还充分发挥分公司和工厂遍布全国各地的布局优势,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应急救灾网络,在灾情发生时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实施就近救助。

“早送一包牛奶,多添一份希望”,这是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潘刚向全体员工发出的号召。伊利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并率先成立救援抢险专队,24小时内将两批救灾物资送抵灾区。

2014年,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云南鲁甸火德红镇鹊落小学校舍大部分被损坏,而后,一所“震不倒”的新学校在原地落成,并成为抗震减灾示范校园。

2023年8月,受台风影响,京津冀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居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在这次灾情中,伊利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第一时间启动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开展行动,紧急调拨急需的牛奶、奶粉、饮用水等救援物资,驰援受灾群众和一线救灾人员。

面对较大的自然灾害,伊利总是率先冲在救灾赈灾队伍的最前列,坚定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地回报社会。未来,伊利将继续秉承公益初心,携手各方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推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向更深层次迈进。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