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情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康兰,生于1970年,是石家庄市液压件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她与丈夫之间的关系和睦,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也算得上是平静幸福的一对。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租住在孔寨村的一间小房子里。这里虽然简陋,却有着浓厚的乡村气息,四周环绕着田野和农田,村里的人们也都相对淳朴善良。

孔寨村位于石家庄的郊区,村民们大多以务农为生。康兰和丈夫虽然不是本村人,但与村民们的关系相处得还算不错。康兰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在液压件厂工作,还会帮村民们做些零碎的农活,以贴补家用。她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女人,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容,是村里人人称道的好人家。

然而,这样一个平静的小村庄,却在1994年的一个夏日,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了平静。

1994年8月5日,这天早晨,康兰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提着篮子,和村民们打着招呼,一步步走向集市。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她最后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从这一天开始,康兰再也没有回到她的家。

康兰的丈夫在当天傍晚回到家中,发现妻子还没有回来,心中隐隐感到不安。起初,他以为康兰可能是有事耽搁了,或者去了朋友家,但一夜过去,康兰仍然没有消息。他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立即向村里的人求助,并报了警。

搜寻康兰的过程持续了数日,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在田野、河边、林中四处寻找。警也加紧调查,希望能找到康兰的下落。然而,几天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线索。康兰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一般,毫无踪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大家几乎要放弃希望的时候,一位农民在村外的一片玉米地里,发现了一些异常的迹象。这片玉米地平时人迹罕至,但那天,他发现地上有一些凌乱的脚印和折断的玉米秆。出于好奇,他进一步查看,发现了一件熟悉的衣物——正是康兰失踪时穿的衣服。农民立即报告了警方,警察迅速赶到现场。

经过进一步的搜索,他们在玉米地深处,发现了康兰的尸体。她的身体已经严重腐烂,但通过衣物和一些个人物品,警方确认了她的身份。更令人震惊的是,法医鉴定结果表明,康兰是被人谋杀的。

警方立即展开了全面调查,试图找出凶手。经过一系列的走访和排查,他们锁定了一名嫌疑人聂树斌。聂树斌是孔寨村的一名年轻人,性格内向,平时与人交往不多。警方通过一系列的证据推测,聂树斌有重大作案嫌疑。聂树斌很快被逮捕,并在审讯过程中,警方称其供认了自己的罪行。聂树斌的审判过程相对快速,他被判处死刑,并在1995年被执行。

聂树斌的母亲张焕枝在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后,心如刀割。她坚信自己的儿子是无辜的,认为他不可能犯下如此残忍的罪行。张焕枝开始了漫长的上诉和申诉之路,试图为儿子洗清冤屈。然而,她的上诉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法院多次驳回她的申诉。尽管如此,张焕枝并没有放弃,她坚信真相终会大白。

聂树斌案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地居民对于案件的进展各有看法,有人相信警方的结论,认为聂树斌就是凶手,也有人对案件的迅速结案感到疑惑,认为其中可能存在不公正的因素。张焕枝的坚持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同情和支持。她的坚韧和执着感染了很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起案件,希望能够看到正义得到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一天天过去,聂树斌案似乎渐渐被人们遗忘。然而,十几年后,一些新的证据和信息浮出水面,再次将这起案件推到了公众的视野中。

十多年后,一个意外的发现再次搅动了这个已经略显平静的湖面。在河南荥阳的索河路派出所,民警们发现了一名在砖瓦窑厂工作的可疑人员。这名男子自称“大王”,行为异常低调,但神情紧张,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开别人的目光。这种行为引起了民警的注意,他们决定对这名男子进行进一步调查。

“大王”显然没有料到会被注意到,他试图掩饰自己的紧张,但民警的直觉告诉他们,这个人并不简单。在派出所,民警们对“大王”进行了详细审查,试图揭开他的真实身份。尽管“大王”试图蒙混过关,但他的紧张和矛盾的言辞最终暴露了自己。

经过深入调查,民警们揭开了“大王”的真实身份——他就是王书金,一名在逃的惯犯。王书金在1993年至1995年间犯下了多起重大案件,这些案件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王书金不仅是个强奸犯,还是个连环杀人犯。他的罪行遍布多个省市,涉及至少六起大案。

荥阳警方意识到自己抓到了一个重要的罪犯,立即将这一重大案件通报给邯郸市警方。邯郸警方随即介入,将王书金带往邯郸进行进一步调查。面对警方的深入审问,王书金开始供述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每一桩案件都让人触目惊心,他的冷血和残忍令人发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详细调查中,邯郸警方发现王书金所供述的一起案件特别引人注目。这起案件发生在石家庄,是一起强奸杀人案,而这起案件的罪名已经落在了聂树斌头上,并且聂树斌早在1995年就被执行了死刑。王书金的供述与聂树斌案的细节高度吻合,这一发现让警方和社会各界震惊不已。

媒体很快关注到了这一情况。《河南商报》率先发表了一篇题为《一案两凶,谁是真凶?》的报道,迅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轰动。公众开始质疑聂树斌案的判决,怀疑司法系统是否存在严重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