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8月21日,拂晓,彭德怀下达了对兰州守敌发起全线攻击的命令。

马架山、营盘岭、沈家岭,同时响起了解放军大炮的轰鸣声。这一刻,整个大地都在颤抖。第一野战军分别攻击这三处敌军阵地的第65军、第6军、第4军主攻部队,在轰隆隆的炮声中,如离弦之箭,向着敌阵地发起冲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整整激战1天,黄昏时分,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却下令:全线停止攻击。

是什么让彭德怀及时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呢?

▶敌军部署

拼死防守的马继援将他的精锐部队全部摆上了兰州南山的防御阵地。第82军下辖3个精锐师,其中第100师固守在马架山及豆家山、古城岭、十里山一线,第248师固守营盘岭一线,第190师固守沈家岭、狗娃山一线。

城内有部署在兰州教场的129军的两个师,作为预备队。甘肃保安部队3个团,驻守在东岗镇,这样算下来,兰州城内的守军大约有5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组建的韩起功骑兵军,驻守在临洮、临夏一线,防守着青海的门户。马家军的2个骑兵旅和5个骑兵团,布防在河口、民和一线,东可驰援兰州,南可策应临夏。

而被迫无奈调回的黄祖埙第91军和周嘉彬第120军的各两个师,则被安排到黄河北岸驻防。

此时敌军总指挥马继援坐镇黄河北岸指挥,前沿指挥所设在皋兰山山脉的西头龙尾山上。

▶营盘岭

皋兰山脉西起龙尾山,东至老狼沟,形若蟠龙,是兰州城区的屏障,其主峰是海拔2171米的营盘岭。

从兰州城内出发,有一条公路直通到营盘岭的峰顶。阵地上所需要的各种火炮、弹药及其他作战物资,都可以由汽车直接送到。

营盘岭的工事最早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修建,当时1个工兵团加征调的3000多民工,修筑了有大半年。后来,马步芳又派了一个工兵营,加上数千民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固修筑了3个多月。

据史料记载,当时敌军叫嚣营盘岭是“攻不破的堡垒”。主阵地的核心是无数的明堡和暗堡,均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沿着三营子山梁,自上而下修建了3道环形的峭壁,每道高约6-10米。峭壁外挖有6米多宽的壕沟,内外两面均设有铁丝网,同时布满了炸弹与地雷连接而成梅花式连环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存的营盘岭上敌军的碉堡工事】

整个营盘岭阵地,明碉暗堡组成了交叉火力网,并且有地道互相串通。敌军在地道内换防、补充兵力不受影响,能打还能藏。

左有沈家岭,右有马架山,两岭一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火力防御体系。如果解放军攻占了营盘岭,则可以居高临下,轻重火器可以直接控制整个兰州市区及敌人的唯一退路黄河铁桥,所以营盘岭是这场战役最为关键的点。

防守营盘岭的是马家军第82军248师,而进攻方则是第一野战军第6军16师和17师。

其中,第17师担任主攻,师长吴宗先的第16师,配合第17师发起攻击。

攻击任务下达后,第17师师长程悦长召集师党委会研究决定:由第49团攻击唐家湾和三营村前沿阵地,为攻击敌人主阵地三营子的第50团扫清障碍。然后,第49团作为师的预备队,以两个营的兵力从三营子西侧佯攻配合,另两个营作为第50团的第2梯队。

8月20日,全线攻击开始前的深夜。第6军的攻击部队趁着夜色,越过唐家湾村前的小高地,接近敌人阵地。此时的敌人做梦也不会想到,在他们阵地前沿几十米的崖沟下,已经悄悄潜伏过来解放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日拂晓时分,随着3发信号弹划破长空,全线攻击开始了。先是一阵猛烈的炮火覆盖,随后在49团扫清障碍的基础上,50团直扑营盘岭脚下的村庄,很快就占领了该地。

与此同时,担任夹攻任务的第16师46团,也从范家营方向插了进去。此时,最为紧张是在后方指挥的罗元发。

不一会,第17师司令部的报告来了:“50团攻击受阻。”坐在电话机旁的罗元发立即抓起话筒,大声地问道:“怎么回事?”

话筒里传来激烈的枪炮声和军长程悦长断断续续的报告声:“我们的炮火......只是摧毁了敌人暴露在前沿的工事......没有摧毁他们的暗堡......我们进攻时......躲在洞子里的敌人......又钻了出来......拼命用火力拦截......这样我们担任爆破的战士......难以接近崖壁,无法实施爆破......现在我军伤亡很大......我们正在重新组织攻击小队......准备再次突击......”

“你们阵地上是什么情况?”放下第17军的电话,罗元发又紧接着要通了第16师的电话。

“军长,我们这边的情况不太好。进攻的46团正面受到敌人的阻击,地形不利伤亡较大。敌人两边山梁的火力交叉射击非常猛......”电话里传来师长吴宗先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中火力,坚决将敌人的嚣张气焰打下去!”罗元发心里一沉,随即大声下达了命令。

枪声不断,炮响震天,攻击营盘岭的战士们,怒吼着向着敌人的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勇猛冲锋。

▶沈家岭

营盘岭的西边是沈家岭,沈家岭的西侧是狗娃山,狗娃山的西侧是临洮到兰州的公路,直通兰州西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家岭和狗娃山是两座相连的山梁,在兰州城西南5公里处,其中狗娃山的山梁要比沈家岭低。沈家岭的东边是阿干镇到兰州的公路,公路的东边就是更高的皋兰山。两山之间的深谷中就是蜿蜒的公路,一直向上向北走,便直达兰州西关。

占据沈家岭与狗娃山,居高临下就就截断了东西两条公路。如果解放军能攻占这两处高地,就可以沿着两侧的公路直达西关,占据黄河铁桥,切断兰州守敌的后退之路,将他们围困在兰州城内,关起门来打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中战士们撑杆越壕】

从解放军的阵地上由南向北望去,整个沈家岭山梁的形状就像葫芦柄,在解放军进攻侧是一片易守难攻的狭窄地带。敌人早已在此设置了跨越度极大的横沟障碍,壕沟前还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雷场。

沈家岭山梁两侧是深谷峭壁,无路可走且受到东西两面的火力夹击,根本无法突破,剩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正面硬攻。

这个被马继援称为“兰州金锁”的阵地由第82军190师防守,同时马继援还在七里河、小西湖一带的狭长公路以及华林山设置了第二道防线。进攻方是解放军第4军。

全面攻击任务下达后,第4军经过研究决定由第11师攻打沈家岭,首先发起进攻。然后由第10师攻打狗娃山,第12师作为预备队,警戒从皋兰山增援的敌军,保护主攻两师的侧后安全。

8月20日,全线攻击开始前的深夜。按照既定部署,担任主攻任务的第32团接近沈家岭阵地,第28团接近狗娃山阵地。

21日6时,在经过几轮炮火覆盖式轰击之后,攻击部队开始向沈家岭、狗娃山的守敌,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攻部队打得很顽强,但敌人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抵挡住了解放军连续多次的冲锋。在这个过程中,进攻部队伤亡很大。

你攻我守,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着,最终敌我双方打成了对峙的局面。

▶马架山

与此同时,马架山、豆家山的进攻也受到敌人的拼命抵抗。

营盘岭的东面是马架山、古城岭、豆家山和十里山,它们组成了兰州东南方向的天然屏障。几座山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山势陡峭,地形十分险要。

这一带西兰公路穿山而过,南面是马架山、古城岭和豆家山,北面是十里山。如果解放军攻占了这一片阵地,就可以打开兰州的东大门,沿西兰公路进攻兰州城的东岗镇。

这一线山地延绵起伏,地形复杂险峻,又有坚固的工事,易守难攻。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就在这里修筑了永久性工事。当解放军进军西北逼近兰州时,马步芳又派人进行了加固。

阵地上,不但有蛛网般的铁丝网,还有遍地埋设的地雷区。再加上无数的钢筋水泥地堡和人工修建的峭壁、壕沟,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东西两侧多是悬崖绝壁,难以攀登。山后修有直通兰州市的公路,敌人的增援会很便利。

马架山、古城岭、豆家山和十里山的阵地既可以独立成阵,又可以连成一个整体,相互策应支援,对于进攻方来说特别不友好。

防守这一带阵地的是敌人的第82军100师和青海保安团第1团,而进攻方是解放军的第65军和第63军。

其中第65军攻击马架山和古城岭,由第193师、第194师担任主攻任务;第63军攻击豆家山和十里山,由第189师、第187师担任主攻任务。

8月20日夜,各主攻部队隐蔽接近敌人阵地,进入攻击位置。8月21日,随着全线发起攻击的号声吹响,各攻击部队开始向着预定目标阵地发起猛攻。

马架山南麓的卜家路口一线,579团率先向敌人的主阵地古城岭发起攻击。攻击部队迅速通过火力封锁区,冲到敌人的阵地前。

先头小分队刚一踏入雷区,就踏响了地雷,引起炸弹和周围地雷的连锁爆炸。后续分队没有作任何停留,继续突击越过敌人的铁丝网,冲到第一道外壕旁。

此时敌人的敢死队,从侧翼光着膀子,挥舞着马刀,嚎叫着冲了过来。在被解放军一排手榴弹撂倒一批后,后续的敢死队队员又继续冲了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营的战士端起刺刀,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敌人冲上来,被打下去,又冲上来,又被打下去......这样拉扯激战到上午9时,一直无法突破敌人的前沿阵地,进攻受阻。

师长郑三生一看这样不行,随即命令579团暂时停止攻击,重新组织战斗。但是第二次攻击仍然没有奏效,伤亡也越来越大。

下午16时,重新调整了战斗组织和火力的进攻部队发起了第三次突击。当冲到第一道外壕时,又有战士踩雷牺牲。与此同时,敌人也开始以成排的建制进行连续的反扑。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由于解放军是仰攻,敌人居高临下,加上暗堡,让进攻的解放军措不及防。正面进攻加上地形狭窄,火力发挥效果大打折扣,因而进攻缓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仆后继的战士们,与敌人反复拼杀,以血的代价攻占了敌人的第一道外壕、第二道外壕,接近第三道外壕。但是,由于敌人猛烈的反扑,无法守稳阵地,被迫又退回第一道外壕。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进攻部队被阻拦在第一道外壕阵地上,向前进一步都很难。敌人为了保住古城岭阵地,当晚又向这里增援了一个营的兵力。

当三个进攻方向的实时战况汇集到彭德怀手里时,这次全线侦察性的攻击,均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敌人不是一堆豆腐渣,他们很顽固。所以为了避免更大牺牲,黄昏时分,彭德怀经过深思,下令:全线停止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