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7月,在北京的京西宾馆第一会议室召开过一次“会议”。这次与会人员有中央一些高层,还有各大军区的负责人。 在当时最瞩目的吴法宪、陈再道二人。

因为在会议上吴法宪批评了陈再道,而且越说越激动,后来冲上前去打了他一个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吴法宪为何要打陈再道耳光?这件事后来又怎么样呢?要搞清楚事情的由来,我们得知晓这两个人的身份。

首先来说说挨打的陈再道。陈再道,于1928年加入共产党,作为红四方面军的老干部,他从一个小小的红四军班长,一路干到营长,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

在这一过程中,他有幸参与过徐向前的诸多传奇战役,在红四方面军发展至鼎盛时,他也从一名勇敢的红军小战士成长为优秀指挥员。

值得注意的是,他当时虽然只是一个营长,但却已经展现出名将端倪。

例如1932年,徐向前带领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期间遭到敌人三面围堵,徐向前的总指挥部都遭到敌人截杀,情况万分危急——是陈在道突然听到背后有枪声,果断率部与敌人血战,这才保证了徐向前等领导人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徐向前十分激动,一度握着他的手表示:你护驾有功啊!或许是由于在徐向前面前刷足过“存在感”,再加上他作战勇猛,而且非常懂得权衡战场走势,所以很快又被提拔为团长。

之后又在反六路围攻中,他又以优异的战绩胜任红11师师长,以一己之力挡住敌人多次波浪式的密集冲锋,为徐向前的反击创造过有利条件。徐向前评价陈再道,曾一语双关的称赞过:有陈在道,饿虎难行;能攻能守,再道之勇。

26岁那年,陈再道正式成为红四军军长,是红四方面军主力军的名将之一,可谓雄姿英发。

后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汇合,中间发生过某些人的分裂行为,有一些红四方面军干部犯下过错,但陈再道却坚定支持朱德、刘伯承等人,一直跟着中央的正确政策走。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陈再道被任命为386旅的副旅长,和陈赓一起搭档,在抗战历史上创下过无数传奇战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1937年10月的七亘村之战,这是在同一地点采用重叠待伏的成功案例之一。

后来他又率386旅发动黄崖底设伏,歼灭日军三百余人;1938年2月,他奉命阻击日军,5小时内神奇般击毙日军130余人。

与陈赓一样,他无疑是响当当的抗日名将,其战绩也曾被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所记录下来。

1938年,陈再道得到刘伯承、邓小平的任命,开始着手领导冀南抗日游击战争,在这一时期又大显身手,辅助参与了百团大战,还多次粉碎敌人扫荡,有力的支援了延安和太行等根据地。

根据抗战史的统计,陈再道率领冀南军民进行了大小战斗4000余次,战功不可谓不大。而在解放战争爆发后,他又率领冀南纵队参加上党战役、邯郸战役,为解放战争开了一个好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他成为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率领第二纵队跟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该壮举也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淮海战役中,他与众人一起歼灭黄维兵团,挡住第三兵团的脚步,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也正是因为此战,陈再道一举从纵队指挥员成长为大兵团作战的将才。

1949年,他被授予重任,负责管辖河南,清剿当地土匪。陈再道雷厉风行、不负众望,将土匪基本全部肃清。因为其卓越表现,毛主席也高度赞叹说:“陈再道,中原之福。”

1955年授衔,他被授予开国上将荣誉,随后一直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一职。

说完陈再道,紧接着就是吴法宪。相较于陈再道,吴法宪则是另一个赛道的优秀代表人物。他不同于陈再道一直在战场上厮杀,他自参加革命以来就一直参与政治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吴法宪参加游击队,1932年正式成为共产党员,随后就担任了红一军团第2师第6团政治部青年干事。

在此后的日子里,吴法宪展现出过非常优秀的政治工作天赋,并得到上级干部的认可,曾是被多个部门抢着要的政治人才。

而吴法宪本人也一直在不断进步,不仅在政治上表现优异,在军事方面也有很强敏感度。

例如1935年四渡赤水时,吴法宪率领一个连前往乌江调查,他敏锐的发现敌人放松警惕,于是灵机一动,果断把侦察改为进攻,之后强度乌江直插贵阳,立下大功,得到军团部的通令表彰,而他也自此被提拔为第2师第2团的政委。

在抗战爆发时,他担任343旅685团的政训处副主任兼组织部长,期间他参与平型关大捷的战斗,同样表现出突出的组织能力。

1938年,他与杨得志搭档担任685团政委,将一个团的队伍扩张到一个师的规模。解放战争时期,吴法宪又被派去第二纵队担任政委职务,第二纵队后续发展如此迅猛,同样也离不开他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吴法宪进入空军担任副政委,和刘亚楼一起组队。

当年刘亚楼外号“雷公”,不少人都很怕他,但吴法宪却能妥善处理好与刘亚楼之间的关系,曾是刘亚楼最为欣赏的干部之一。

也正因如此,在刘亚楼故去后,身为开国中将的他,被推荐为空军司令。

以上就是当事人的履历,从表现上来看,这两人都是开国元勋,按理来说不至于会造成开篇的冲突,那么当时有何隐情呢?其实这与他们的性格密切有关。

从历史档案记载中,不难看出陈再道是一名优秀的将领,他能从战士走到开国上将,凭借的是能力,同样也靠的是他能不畏强权,固守原则。

对于正确的事情,他坚决服从;而对于有违纪律的事情,他则坚决不肯干。

毋庸置疑,他属于那种敢于反抗,直率认死理的性格。对于自己这一性格,他自己在晚年回忆起来也经常喜欢拿出来调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吴法宪,他虽然在战争年间立下过大功,但性格方面也有容易犯错、冲动的缺陷。

所以在当时文章开头提及的会议上,吴法宪没有搞清楚事情真相,批评了陈再道,后续还一时冲动,打了他一巴掌。

后来在会议休息时间段,对于这一事件,周总理也批评吴法宪:“你怎么打人哪!”这个时候,吴法宪也逐渐冷静下来了,意识到打人不对,于是对周总理说:“打人是不对的,总理你就批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第二天,周总理在会议上也公开批评了吴法宪的行为,而吴法宪也当场表示承认错误,接受批评。事情过后多年,吴法宪也总会回忆起当年这一事件,他也反思当时行为过于鲁莽,做错了。

不过对此,被打的陈再道却并不记仇。他心胸开阔,而且只认准一个死理:决不糟蹋自己,决不丧失人格,决不牵扯别人。

所以在后来追究此事责任时,他坚决反对过多揣测,直接当场讲明白,公开声明:当时他只打了我一个耳光,一个就是一个。

参考文献:《开国中将吴法宪的荣辱人生》、《一员战将陈再道》、《吴法宪为何敢当众打陈再道耳光》、《吴法宪回忆录》、《陈再道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