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天,山东省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活动暨防沙治沙经验交流会在聊城举办,动员全省以实际行动推进沙化荒漠化区域综合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重大生态问题。山东也是受到沙化影响较大的省份之一,全省沙化土地总面积67.5万公顷,且分布范围较广,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平原,从胶东丘陵到鲁西南山区,全省16个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根据去年印发的《山东省防沙治沙工作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全省将治理沙化土地5万公顷,包括黄河故道沙地综合治理区4.05万公顷,海岸带沙地综合治理区0.95 万公顷。

“大风一刮不见家,庄稼年年被沙压。”本次活动的举办地国有旧城林场,位于高唐县西南部,原为黄河故道,黄沙漫地,生态环境恶劣。为治理沙荒,高唐举全县之力筹建林场,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在实践中总结出“开深沟、沟内挖大穴”的整地方法,解决了“多年植树不见树”的难题,并推广至周边整个沙区,带动周边村镇沙地治理,引入林业专业户共同治理沙荒。历经几十年的接续治沙绿化,1.6万亩荒漠被成功改造成森林。目前,国有旧城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6%,成为山东省平原地区植被资源、野生动物和药材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峰介绍,通过实施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沙区林果产业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等一批生态工程,山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取得积极成效,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山东防沙治沙特色道路,不仅推动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也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