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和尚将军”许世友,晚年住在南京中山陵,我们知道南京自古以来就是陪都,许世友住在这,也暗示了他想远离政治中心、安度晚年的愿望。

当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将军在中山陵也是大展拳脚,没有常人赋闲的“雅致”,反倒是终日在田间地里忙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女也不敢多嘴,愣是让中山陵成了“农家乐”。让老人头疼的,也不再是日寇与匪军,而是调皮捣蛋的孙子孙女,偏偏战无不胜的许世友,还就吃这一套。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许世友将军出身佛门,为国戎马一生,到老才有时间修身养性,可放下权责,反倒获得了大解脱、大自在。

通过将军的晚年生活,也希望诸位能放下名利,了解几分人生事理的真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中山陵是个好“招待所”

许世友将军在建国后,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职务,曾长期住在人和街十一号,但是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住宅靠近学校与工厂,各种运动纷至沓来,常常弄得他有家不能回。

他向中央请示,得到批准后,入住了中山陵八号楼

听到这,有人可能会问,中山陵不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许世友将军怎么住那去了?这里面还有一段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啊,孙中山陵寝建成后,他儿子孙科,为了遵循“服孝三年”的传统,花重金聘请民国建筑大师杨廷宝,在园区里营造了一栋豪华的别墅。

可是别墅竣工不久,孙科也随蒋介石逃到了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熟悉历史的人知道,济南战役之后,许世友就不在一线了,他当时负责接管南京,住的地方就是中山陵八号,也许是住的舒服了,副司令兼老乡肖永银接管别墅的时候,许世友还特意嘱咐:“这个房子原来是招待所的,我走以后,你还给招待所。”

好家伙,将军把这大师营造多年、精心设计的豪华别墅,当成有花有草,且房子洋气些的“招待所”了。

偏偏肖永银将军也是实在人,竟也真把中山陵八号修缮了一番,当成军区招待所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第二次回到南京,老将军就准备在中山陵住一辈子了,许世友将军嘴上说要赋闲,可没过几天,就改口“仗没打够、田没种够、书没读够”,于是就开始了对中山陵八号的“革命事业”。

许世友将军把别墅里的装饰板、衣柜、软床通通拆下,换上老式沙发、木板床,然后弄了几个旧皮箱,就心满意足的住了进去。

每天早起练完拳,他又把院子里那些名贵植株,如松柏、扶桑、桂花树铲掉,种上蔬菜和瓜果,他还养鸡、养鸭、甚至养猪,直接把别墅“升级”为了农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面人知道后,都戏称许世友是“8号生产队队长”,儿子女儿听闻后,譬如许光,也不敢多说什么,但每次来看望父亲,还要被许世友将军硬塞一麻袋地瓜

亲人来了有地瓜,战友来了有什么呢?如果是许世友的同辈战友那当然是美酒好菜一醉方休,要是后辈的话,许世友总会送上一双自编的草鞋,提醒他们不忘初心

总之,许世友住中山陵,并不是为了享受,而单纯只是图个清净,他也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雅腐,始终保持着简朴的本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当辈哪有隔辈亲

许世友将军对儿子女儿教育严厉,可是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又是宝贝异常,真是应了那句话——“当辈哪有隔辈亲”。

他教自己的儿女,用“严父”形容不为过。

教儿子们学游泳,从来不教理论动作,直让他们在水里扑腾,反复呛水,到学会游了才喊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女儿华山,他算是偏爱了,可华山有次对父亲的战士不礼貌,说话大声了点,当场就被父亲一顿痛骂,并义正言辞的说:“你没有这个权力。”

后来华山上了军校,条件艰苦,写信向父亲诉苦,说“自己怕是活不到毕业那天”,结果许世友不仅没安慰她,还回信表示:“如果你觉得活不到毕业那一天,那你就要准备死,争取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也可以看出,老将军在家里,绝对是说一不二的性子。可在孙子孙女面前,老将军就换了副面孔,甚至有些“低声下气”了起来。

他有两个孙女,分别为许玥和许红,平常她们都住在爸妈家,许世友想见一面也不容易,只有节假日时,她们爸妈才会带着儿女来看望爷爷。

许世友也因此对每个节日记得都很清楚,孩子们一回来,平常静谧的庭院就热闹起来,她们咿咿呀呀地喊着“爷爷好”,让许世友听得是老怀大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家规严谨,但对这些小孩子不起作用,为了不让她们调皮捣蛋,许世友就和献宝似的,从旧皮箱拿出零食和玩具,哄这些小鬼开心

但许玥和许红她们吃的都是巧克力、外国糖果,就不愿意吃那些麻花、油条,这让爱孙如宝的许世友犯了难,有次孙女又看上了他园子里没熟的甘蔗,许世友也只好哄着:“这甘蔗还不熟,等你们下次来吃可以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孩子怎么听的进去,说“其他小孩家甘蔗都熟了,为什么爷爷家的不熟?”

许世友也不知怎么解释,只好乖乖让警卫员开着吉普,到南京城里买了点熟的甘蔗来应付。

警卫员都调侃,说老将军当初打小鬼子眼都不眨,看来这看小孩,比打仗都要难喽。

许世友将军却乐在其中,还说着下次孙女们来,让对方去搞点“巧力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将军有着精明的一面,但在最亲的亲人面前,他总不惮于展露真性情,毕竟那么多战友,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生命,而他如今却能享受和平,儿孙承欢膝下,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了却身前身后事

1980年后,国家从动荡走向了平稳,年逾古稀的许世友将军,决定用最后的时间,编写回忆录,以免后来人忘却或改写,那些英烈和战友的真实经历,也让后来人能够理性看待那段特殊的历史。

此时的许世友头发已花白,耳朵听力也不太好,小平同志知道后,派了一个写作班子来帮助将军写作。

许世友将军一边口述,一边深入农村、厂矿、军队,找故人验证自己的文字,力求写出的回忆录严谨客观,还原那些逝去战友们真实的音容笑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的回忆录,后来取名为《我在山东十六年》,书名有“我”,书里却极少提到自己,只讲战士多么英勇,人民军队的鱼水情等。

事实上,据华山《回忆》中写,仅红军时期,父亲7次参加敢死队,5次担任敢死队队长,4 次负伤....抗日战争父亲又中了弹,负了五次伤……

长期的伤病,让许世友饱受耳鸣,腹痛,肝痛的影响,只是将军有考虑,从不在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痛苦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3月,许世友将军感到腹部疼痛难忍,在家人劝说下,前往上海华东医院检查,可检查结果显示,许世友的甲胎球蛋白,竟超出正常人四十倍!

对此,中央高度重视,又派了南京军区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得到的结果令人遗憾,专家一致认为,许世友将军罹患的是“原发性肝癌”,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进入中晚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将军知道这个消息后,拒绝了住院和手术治疗方案,他坚持要回南京,回到中山陵8号,种他的田,打他的拳。

他这一生,未曾向敌人、困难低过头,对待病魔时同样是强者姿态,有时疼痛实在难以忍受,就让警卫员给他打止痛针,针打哪也不喊疼,只是嘴里默念《三国》关羽刮骨疗毒的选段,在场的所有人见到这一幕,心理敬佩,眼里却又流下了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军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同年10月22日,许世友陷入肝昏迷,医务人员全力抢救,最终还是没有回天之力。

此前,小平同志已经同意,许世友要求土葬,与父母同埋一处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作为开国上将,棺材里既没金,也没银,只有一瓶茅台和一只酒杯。

许世友将军,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一定是甘于平凡,或是作为农夫,或是作为和尚度过一生吧?毕竟那才是他热爱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正是这些凡人,史书中寥寥几笔的“屠狗辈”,总能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去和外族侵略者做殊死搏斗,而不图身后留名。

相比之下,那些在和平年代居高位的读书人,又有什么理由能愤愤不平?

参考文献:
1、《晚年许世友》,罗英才
2、《许世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上将许世友的家风》作者:张世贵 2020年04月14日 来源:学习时报
4、《许世友晚年趣事》济南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