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要发展,人才至关重要。浙江台州,这片民营经济发展的热土上,从技术人才到青年干部再到将创新创业目标投向这里的大学生,职业成长有规划、干事有动力、创业有保障的一系列措施和服务,都在为“人才”创造着宜业、宜居的“良性生态”。

健全体系,锻强工匠人才队伍

不久前,台州第一技师学院与温岭潮沙龙美发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建“潮沙龙企业学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当地美业等服务行业培育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工匠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温岭市以多元培养模式壮大技能人才队伍的生动缩影。依托市镇企三级工匠学院、博士创新站、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温岭推进工学交替、名师带徒等校企双元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工匠人才素养,2023年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2万余人次,全年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超2000人。

在温岭,技术工人正成为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厚的待遇,温岭打破了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界限,将技能等级认定企业范围扩大至两百强重点工业企业及重点三产企业,并将认定层次提升到技师、高级技师,提升了技能认定“含金量”。

同时,温岭正持续探索“技酬挂钩”机制,建立与技能等级相衔接的技术工人工资指导线,推进企业薪酬调查制和信息发布制度,通过“企业专管员”“一企一策”等方式构建技术工人收入增长的“良性生态”。

项目为王,青年铁军“先干为敬”

白马岙花海民宿项目是玉环干江聚焦海洋经济新赛道,丰满文旅新业态的“五大发展行动”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启动后,干江镇经济发展办专职副主任、年轻干部余游天主动认领了该项目。

为确保花海民宿项目按时完成,余游天带头拼在一线、干在实处,结合存在的问题与大家分析研判,现场解决困难。年轻团队发扬“钉钉子”精神,迅速掀起了建设高潮。

炮台村现存闲置石屋300余间,可容纳5000人居住,是打造成为“平急两用”新型社区的好地方。今年,镇里投入500万元,将核心区9间石屋进行外立面改造,建设“平急两用”新型社区一期工程。在村里积极配合下,专班年轻干部履职尽责,通力合作。目前,一期房屋外立面已全面完工,进入招商阶段,二期工程也筹备完毕,准备开工。

“项目就是试金石,成效就是检验台。”干江镇党委组织委员胡盼婕说。

今年以来,玉环市干江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创新实施“先干为敬 雏鹰成长”年轻干部赋能计划,通过“五大发展行动”,锻造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青年铁军队伍,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快跑”。

青椒行动,引才留人“全套”服务

6月3日,由太原科技大学、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等4所高校的本科生代表组成的50人游学团应邀抵达椒江,开启为期4天3晚的求职探索之旅。

近年来,椒江区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推进“引人留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青年人才集聚“青椒行动”,聚焦青年大学生来椒留椒的游、学、工、住、行等关键要素,持续拓宽引才渠道,搭建引才平台,完善引才服务。

青年引得进,更要留得住、能扎根,解决好就业创业问题是题中之义。温州人叶璇是一名95后,目前在椒江创办了台州芝麻粒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商业务。“椒江工厂资源多,电商环境和政策都比较出众,台州大学生创业园还有对大学生的创业补贴、场租补贴,这对我们初创者的吸引力非常大。”她说。

位于椒江区的台州大学生创业园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资金等一站式服务,获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目前,园区在孵创业实体53家,累计入孵创业实体524家,孵化成功434家,带动就业5069人。

同时,椒江区大力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先后建设了东港高层次人才公寓、科创谷汇智园人才宿舍等一批人才公寓,在城市核心区域设立多个青年人才驿站,同步推出购房、租房、短期免费住宿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解决青年人才创业创新后顾之忧。

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