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通缩,中产通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都想自己手里的钱跑赢通胀,但少有人考虑过的是,跑赢通胀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这里的答案是跑赢其他人的劳动价格。

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我国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0年中国人均GDP只有959美元,到了2022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2720美元,2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均GDP翻了13倍左右,这组数据确实非常亮眼。

人均GDP增长,自然意味着我们的收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只有你的收入跑过了其他人的劳动力价格,你的收入涨幅才算跑赢了通胀。

这句话听着可能有点绕,这里我简单举个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那会,我有一个叔叔是跑运输的,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这个行当在当时有多赚钱。

他赚了钱以后在城里盖了一栋非常漂亮的房子,专门请了两个保姆来照顾年迈的父母。

放在今天,以他的收入断然是不可能盖大房子,更别提请两个保姆了,多数卡车司机月收入不过一万多些,收入真不一定有专业的住家保姆高。

从我这个叔叔的角度来看,他会如何看待世界的变化呢?

单纯从收入来看,他的收入确实有了很大的涨幅,问题在于他的收入涨幅速度,没有赶上保姆的涨薪幅度,所以从实际角度出发,他的收入肯定没有跑赢通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明白了,所谓的通胀不是对标工业品,2000年的时候,以普通人的收入想要买一部好点的手机都得花费4个月的工资,但现在多数人花半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一部非常好用的手机,同理将通胀对标猪肉、大米的价格也不够全面。

为什么国人喜欢买房呢?钢筋水泥本身是不值钱,2000左右一平米的造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成本也就20万,那么多人省吃俭用也要买房,究竟是图什么呢?

答案是大多数人认为房子可以承载劳动力价格,我现在付出了劳动力购买这套房子,等我老了以后我可以把这套房子卖掉换取等值,甚至是价格更高的劳动力价格,最后潇洒的度过晚年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十多年时间来,我们的基建设施变得非常完善,甚至已经有点基建过头了的意思,到处都是机场、高铁,偏僻的山村也要有公路、基站,那么这些基建成本究竟哪里来的呢?答案是卖地,而卖地的成本最终还是由贷款买房的中产承担。

中产愿意贷款30年买房自然不是冤大头,而是寄托于自己年纪大了以后,手里的房子能卖给未来的接盘侠,换取别人的劳动力价值。

大家应该已经看懂了通胀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了,但劳动力的价格不是恒定的,它和商品一样,价格最终还是取决于供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蓝领劳动力的价值会变得越来越高,原因也没有多复杂,年轻人都一窝蜂的涌向白领岗位,愿意干蓝领工作的越来越少,那么蓝领市场自然会供给小于需求。

举个例子,2000年的时候小区看门的年轻小伙工资不过500元左右,同一年我大学同学毕业进了某家知名外企,收入有5000多。

到了2024年,想要请个年轻小伙看小区大门,没有5000元肯定不可能,我这个在外企工作的同学月薪也不过2万元左右。

看门小伙月薪涨了10倍,外企工作的白领同学涨了4倍,大家的收入都在上涨,但从劳动力价值的角度出发,底层的劳动力价值在通缩,中产的劳动力价值反而在通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我并不是推荐大家都去看小区大门,而是建议大家不要把生活过得太“卷”。

人生短短几十年,没必要一心扑在工作上追求高薪,将更多时间花在个人爱好上,快乐度过一生才是最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