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雪王钟玉潍坊报道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方通告,2024年我国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口号是:“在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之际:感谢您,献血者!”一袋血液从采集到临床供应需要经过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储存、运输与发放等环节,而输血科往往就是这条链上的最后一道关卡。

1985年参加工作,1998年开始从事输血工作的孙福廷,目前是潍坊阳光融和医院输血科主任,在从事输血工作的二十余年中,他一直踏实做好申请、储存、发放血液的工作,用心把好血液到临床最后一道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事输血工作二十余年

工作之余致力血液相关研究

“这二十多年来,我是真的切实感受到了输血工作对于病患者的重要性。”孙福廷回忆,2015年5月,他曾与多科室合作,挽救了一名重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简称TTP)患者。

“当时那名患者已经昏迷了,医生判断其为TTP后,我们输血科便接到通知要对其进行换血治疗,也就是血浆置换。”孙福廷表示,当时输血科的同事们都下班回家了,又紧急打电话把大家都叫回来,在患者入院4小时内便进行了第一次血浆置换治疗,置换血浆3000毫升,每日一次的血浆置换治疗直至第15天,患者神志终于逐渐恢复清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随后的时间里,孙福廷与其他输血科同事一起为患者先后进行了23次血浆置换,共置换血浆68160毫升,配合药物治疗,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在日常工作外,孙福廷还致力于血液相关研究,近年来,孙福廷及同事对于血型的基因检测问题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这个治疗出血的过程当中,发现有两个患者的血型和常规的血型有着一定的差异。孙福廷联合国内几家大型医药公司进行了初步的基因分析,后又对其家系进行了一个调查,发现两人是基因亚型并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且这是具有遗传性的。“这个发现非常有意义,这两个患者都是血清学鉴定正定型为0型,反定型为B型,这样的血型是非常难找到的,如果发生意外,两个家庭的人可以互救的,”孙福廷表示,“我们把这个工作进行了总结,也发表到了2024年的《中国输血杂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供灵感和思路

国内第一台全自动输血流水线将投入使用

2018年左右,孙福廷去烟台市开会,与参会企业聊天时谈到他工作中提出的一个构想:输血科的监测流水线。

因为流水线作业在检验科的工作中已经比较普遍了,但是输血科还没有这样的设备,而且由于输血科与检验科的标本处理上存在一定差异,也无法将检验科的流水线设备拿来使用。

“当时想的是,我们怎么来把这个有效的标本用到临床上去,减少病人的抽血次数,把这个血液正确地发出去,正确检测出来,如果有输血流水线的话,输血科的工作会更好地开展。”孙福廷提出构想后,有一家公司对此很感兴趣,后又多次联系孙福廷,并在2024年上半年将其真正的付诸实践。

目前,国内第一台全自动输血流水线正在阳光融和医院做初步运行,孙福廷现场展示了该机器的操作:将样本放置后,该机器会全自动进行血型分析、离心、去盖、传输,并在处理完后进行智能样本存储。

该流水线不仅能链接医院的LIS和HIS系统,还能够自动调取样本、自动复检、自动报废,而且具备急诊优先处理功能,可以优先处理较紧急的样本

孙福廷表示:“这个流水钱不仅保证了样本的安全性,还能大程度节约人力物力,预计下半年就能投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证血液在临床的重要性

鼓励同事朋友参与无偿献血

孙福廷在从事输血科工作后,参与过一次无偿献血,他也常常鼓励科室内的年轻医生护士进行为无偿献血。

同科室46岁的李丹华医生就参与过多次无偿献血。

“我之前是在检验科工作的,2004年转到输血科工作,也从2004年开始无偿献血。”李丹华表示,自己家里人并不支持自己献血,怕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但她还是背着家里人偷偷献血,目前已经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在输血科工作后,真正了解到血液对于临床的重要性,看到那么多病人,尤其是还有很多年纪很小的孩子,总是会生出很多感触,就想力所能及地帮帮他们。”

李丹华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14岁的血液病病人,虽然年纪小,但也已经有了近10年病史,李丹华表示:“每次看到这种孩子,都为感到很难受,希望大家都多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

6月15日,潍坊市人民广场将举办2024年世界献血者日广场公益献血活动,现场,各志愿者服务组织将进行无偿献血活动,潍坊市委社会工作部、潍坊市民政局、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也将看望献血者代表并赠送鲜花,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事业当中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