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自主研制的奇葩坦克,创下三项世界之最,却沦为各国笑柄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大核有料

编辑|大核有料

印度的自主研发,出成果的时候常常在一些很奇怪的地方拔得头筹,让全球吃瓜群众都大呼奇葩。

2021年,印度军方捏着鼻子采购自家生产的阿琼主战坦克,耗费大概10亿美元订了一百多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媒体一如既往地狂吹自家产的东西好,说阿强主战坦克如何如何能提升印度陆军的战力,但很快话锋陡转,又说“很可能是最后的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真的很好,很适合印度陆军的需求,那订单就该源源不断,毕竟使用国产装备会更有民族自豪感。但显然印度军方都嫌弃这款武器。

印度军方买得犹犹豫豫,不情不愿的姿态暴露了印度自主研发的阿琼主战坦克并不像他们吹嘘的那么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琼主战坦克是印度耗费将近半个世纪研发出来的“好东西”,怎么就落得个自家人都不喜欢的尴尬境地呢?

这就要说说阿琼主战坦克身上贴着的三个奇特标签。

“难产儿”和“吉祥物”

1971年,印度跟自己的宿敌巴基斯坦打了起来。这是两国第三次规模比较大的军事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冲突印度获得了胜利,但是他们觉得自己本可以表现得更好:他们手头的胜利式坦克表现不佳,以至于他们觉得很有必要找到一款性能更强的坦克,以备不时之需。

印度雄心勃勃,决定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他们在1972年就提出了这种要求,次年便下定了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4年他们投入资金,对标德国“豹”2坦克,打算研一架印度“豹”。后来他们把名字改成了“阿琼”。

初期他们想这架主战坦克的重要部件,比如发动机,都要在印度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当时印度高估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从历史来看,英国殖民印度时,就没想对当地进行工业化改革,完全是当成原料产地和廉价商品倾销地。

等到英国不得不退出印度,留下的除了印巴分治的冲突和混乱,就是落后的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人也没跟自己较劲。既然自己底子薄弱,那就另辟蹊径,方法总比困难多,印度选了一条捷径:挥舞着钞票找西方的“朋友”来帮忙。这个“朋友”是素来以工作严谨著称的德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用了十年时间,1984年样品终于摆到了世人眼前。耗时虽然挺漫长,但以印度的工业底子,这个时间也还合理。

既然有了样品,那么距离正式装备也不远了,然而谁也没想到他们将阿琼主战坦克MK-1正式交付到军方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200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20年里,印度在干什么?他们就是在不断遇到问题,然后不断地改。听起来他们似乎在精益求精,要憋个大招。实际上,军方一使用就发现被印度媒体夸得天花乱坠的阿琼主战坦克根本就是垃圾。

于是,印度研发人员又花了很多时间来升级,在2011年推出了新型阿琼主战坦克MK-2,并且意犹未尽,2019年又推出了更新的MK-1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满足印度军方的需求了?尽管印度军方采购阿琼主战坦克的消息一次又一次成为新闻,但在他们眼里,研究拉将近半个世纪的国产主战坦克,只能当成吉祥物搁在基地里,碰到节日的时候拉出来遛遛,哄一哄不明真相的观众。

这种情况让阿琼主战坦克被贴上了“世界研发耗时最长”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吞金兽”和“铁疙瘩”

自主研发很烧钱,到印度这边只会更烧钱。

一开始,印度对研发阿琼主战坦克的财政拨款是1.55亿卢比。现实证明他们太乐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样品成功时,已经实际耗费了3亿卢比。肉眼可见阿琼主战坦克成了一只可怖的吞金兽!

到90年代中期时,这只吞金兽累计已经吞了将近30亿卢比,差不多是一开始预算的20倍!到2004年时,它所吞数额已经到35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成本高,那么售价自然不会低。2011年MK-2出来时,它将近1000万美元的单价,震惊世界!在当时它立刻就被贴上“世界最贵”的标签!

其他国家的主战坦克,比如俄罗斯的T-90S的单价也才300万美元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高的单价,加上“印度制造”的名声,放到市场上自然无人问津,只能印度内部消化。

不管出于何种考虑,支持民族军工产业还是强撑民族自豪,军方都要捏着鼻子掏出大笔钱去订购这些他们用不了的主战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或许会说,印度怎么连自己人也坑,阿琼主战坦克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它还真的很不堪。一款武器的价值在于性能,高价对上高性能,花钱也能花得心服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阿琼主战坦克的性能太差了。它最为突出的就是它严重超标的重量!

MK-1的时候就被爆出有62吨,MK-2的时候飙升到了68吨,MK-1A时据说重量又增长了,有68.25吨。它直接拥有了“世界最重”主战坦克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吨位十分考验发动机,于是在研发过程中印度为了让坦克能够跑起来,盲目地提升马力,结果的确能动了,可惜水土不服,忽视了印度本土的天气,发动机转着转着就容易过热罢工。

就算能动,六十多吨的重量在各种地形面前也成了一个障碍。印度想要开着它在沙漠上驰骋,以它的重量,这种想法只能是白日做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笨重的铁疙瘩也有印媒去吹,说可以凭借庞大的身姿产生威慑效果!

除此之外,印度在选择火力系统的时候,抄的是英国的作业——用了120毫米线膛炮技术。在漫长的研发时间里,印度更改了很多地方,但都保留了从英国学来的火力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是,英国自己都因为120毫米线膛炮已经落后了,想要更改成更适合的,印度反而对此“情有独钟”,这就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以至于有人怀疑印度是不是还把英国当成精神主人。

结语

印度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没少闹出笑话。除了吨位惊人只能拿来当吉祥物的阿琼主战坦克,还有“万国牌”航母,鸡肋的光辉战机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一直想成为全球性大国,为此不惜耗费巨资武装自己。它想要国防自主,不依赖他国,可现实像是走在相反的方向。

参考:

讲武谈兵|印度改进“阿琼”坦克:期望、吞金巨兽与军工困境_澎湃防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印度军方采购100多辆最新型“阿琼”坦克_中国网客户端

人民网:“体重”创世界纪录 “阿琼”坦克暴露印度自主国防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