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陕北杨家沟,中共中央正在紧急召开一场重要的军事会议。

在并不宽敞的会议室里,党中央的几位领导人以及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议是否要在此时抽调兵力,南渡长江?

毛主席站在屋子中央,手里捏着一根烟,缓缓说道:“你们的意见我都看到了,此时南渡长江确实存在困难,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行的嘛,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结束内战,老百姓不能再受苦了呀!”

听到毛主席用心良苦的肺腑之言,在座的人都纷纷表示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一个瘦削的身影站了起来,开口说道:“主席,欲速则不达呀!我还是认为,现在南渡长江还不是时候!”

说话的人就是粟裕,要知道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建议毛主席取消南渡长江的计划了。

面对粟裕的反驳,毛主席有些生气了,他扔掉烟头,瞪着粟裕,说道:“你若不愿意带兵南下,我可以随时换人!”

气氛一下子凝住了,面对主席的严厉质问,粟裕却仍不改口,会议被迫中止。

这个粟裕是何许人也?他凭什么敢当面反驳毛主席的决议?这次南渡长江的计划究竟有没有实施呢?

诸君莫急,请听我徐徐道来。

弃笔从戎,一战成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粟裕通过努力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最新的思想,并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面对时代的巨变和严酷的现实,年轻的粟裕陷入了沉思,经过一番认真思索之后,他决心放弃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弃笔从戎。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粟裕加入了叶挺所率领的第24师,紧接着便随军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这一年,粟裕刚满二十岁。

从那时起,对于粟裕来说,少年时期立下的铲除军阀的志向,终于变成了现实中的革命行动,他的革命征程正式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昌起义之后,粟裕又参加了湘南起义,接着便跟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在红军艰苦的斗争岁月中,他经受住了千锤百炼,终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将士。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转战皖南,加入了新四军战斗行列,皖南事变后,他临危受命,担任新四军师长,领导苏中军民继续抗日,坚持和巩固了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6年6月下旬,在解放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夕,国民党军队正在策划进攻苏中解放区,为应对蒋军的进攻,中共中央命令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到命令后,粟裕经认真分析,于当天向总部和陈毅回电,建议“在苏中先打一仗再西移”。

苏中地区是长江下游平原,一望无际,无险可守,对于兵力明显处于劣势的华中野战军来说,此仗难度极大。

苏中战役自7月13日开始,共有七次战斗。

在粟裕的指挥下,历时一个半月,华中野战军以3万多兵力,战胜12万敌军,七战七捷,一气呵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次战斗,有攻、有守,有野战、有攻坚,有长途奔袭、有以逸待劳,粟裕指挥着华中野战军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在运动中调动并消灭敌人。

苏中战役虽然规模不算很大,却是解放战争爆发后的首个大胜仗,意义非常重大,之后,毛主席曾多次致电各大战略区首长,专门介绍苏中战役经验。

此一役充分展示了粟裕的军事才能,粟裕将军就此一战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