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孙军)6月12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全面推动中小学体育高质量发展情况。目前,青岛“十个一”项目中“一项体育技能”落实率已达100%。全市各级各类体育特色学校(项目)和国家、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居山东省第一。2023年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合格率、优良率两项关键指标均居山东省第一。

据介绍,该市印发了《青岛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出台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体教融合、近视防控、规范双姿等一揽子配套举措。建立与体育、卫健等部门定期会商机制,强化体教融合、教医联动。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评价结果作为对区市政府及教育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每年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与所属学校签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视觉健康水平责任书,对排名落后的学校重点跟踪、督促、指导。

用好课堂主阵地,青岛市教育局优化学校体育课程方案,落实“一天一节体育课”要求,建立市、区两级定期督查、通报、整改、反馈机制,确保课时刚性化要求落地落实。完善创新“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开发球类、棋类、传统游戏等一批校本课程,推动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运动习惯。

在发布会上,青岛市市南区教体局局长焦淑军介绍,全区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一年级跳绳、二年级武术、三年级帆船、四年级游泳、五年级足球、六年级篮球、七年级排球的梯次发展的体育“技能链”,每年普及学生达4万余人。全面推进“2+1+2”课时安排模式(即每周2节体育基础课、1节选项走班课、两节体活课),全区自创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近100个、特色体育社团近300个,以此促进学生体能技能和体质健康“双提升”。据调研,“十个一”项目中“一项体育技能”落实率达100%。

据悉,各区市、学校探索设立体育课程和项目超市,实施体育选项走班、中职学校早晚训等试点,持续深入普及小学中、高年级游泳教学,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田径、帆船等青岛优势特色项目。该市坚持体教融合,将体校建设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深化体育特长生招生改革,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市各级各类体育特色学校(项目)和国家、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该市每年组织2万余名学生参加市级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13项学生体育联赛;每年举办市级、区级体育联赛和单项锦标赛150余项,参赛代表队4000余支;努力搭建节、赛、会、展、演平台,实施“班、级、校、区、社”联动。该市在山东省体育联赛中综合成绩全省第一,在第一届全国学青会中获得奖牌数占全省三分之一。打造各级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获批全国校园足球优秀改革试验区。

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韩东告诉记者,全市中小学积极推动体育课与阳光大课间、体育社团建设、课后托管服务灵活组合。构建“家校社一体化”课外体育锻炼指导体系,加强对学生家庭体育运动的指导,定期开展远足拉练、户外拓展等群体性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登山节、健步行等具有青岛特色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在2024耐克全国高中篮球联赛总决赛中,青岛67中篮球队一路披荆斩棘,勇夺全国亚军,创造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山东省最佳战绩。

作者: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