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特殊的毕业生受邀回到了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这一被称作“归林计划”的活动中,这些已毕业的选调生再次回炉“充电赋能”,以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不出所料,这批放出的“鸟儿”,经风见雨,不仅羽翼渐丰,更有了真知灼见。深入参与乡村振兴,他们都有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融入群众最重要

施昌硕,2013届本科毕业生,从云南大理州一个小村干起,再到乡镇、县,如今在大理州委组织部工作,一路走来,他的工作一直是和基层群众打交道。

“只要把屁股坐在老百姓那边,他们其实能理解我们的工作,选择基层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事。”参加工作任村第一书记时,施昌硕所在村接到迁移征地范围内800座坟墓的“硬骨头”。为顺利推进工作,他跑遍山野拍照测量记录坟墓信息,与村“两委”班子开会统一思想,走村入户了解民风民俗,宣传政策要求……最终获得理解和支持,提前完成任务。

2016年硕士毕业的杜天浩现任共青团老河口市委员会书记,刚成为选调生时在湖北省老河口市袁冲乡工作,每天都和村民打交道。刚工作时,村支书和老乡听他说话总觉得文绉绉,不那么理解。杜天浩成天走村入户,没多久就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中,干起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

回忆起在芜湖县驻村工作时的场景,如今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任副县长的陈杰感慨不已。当时芜湖正在探索“化零为整、集中建房”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一户叫王士林的村民因种种原因不愿搬迁。看到王家的儿子和自己年纪相仿,陈杰就主动和他一起探讨电商,慢慢成了好伙伴。终于,陈杰把他们家的思想做通了,“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搬家那天王士林一家都非等我去了起锅。在农村,起锅灶是搬家最重要的一件事。”

产业发展是关键

2018年博士毕业的尹鹏先,现在是陕西留坝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他从村支部副书记干起,先后在村支部书记、镇党委书记、发改局局长等多岗位历练。在担任留坝县火烧店镇烧房坝村支部书记时,尹鹏先这个新疆伊犁的小伙子,把一个基础薄弱的村发展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担任火烧店镇党委书记期间,尹鹏先在母校技术支持下,带领群众建设食用菌基地、改造特色经济林,申报建设陕西省首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全镇年发展食用菌510余万筒,特色经济林3.3万亩。同时,还创新打造了“未来乡村”示范镇,建设秦岭“三农书院”、乡村酒店、乡村天文台等项目,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

现任赣州市于都县银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的黄雯娇2019年硕士毕业,在挂任江西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书记助理的两年,为近两万名游客讲述洁源村“红军烈士村”的故事,并参与见证了洁源村建成民宿基地、“三村联建”项目等,“浴血瑞京”大型实战演艺景区和樱花奇境小镇也顺利落地,逐步解决了农村群众额度就业难题。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作为“全国文明村(镇)”的洁源村也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理念创新是核心

2016年硕士毕业的牛栏芳,现任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在乡宁县尉庄乡担任党委副书记、乡长时,她发现尉庄乡主导产业连翘受市场销路不畅所困,老乡利益受损。她各处调研,时常登录学校图书馆文献库学习各种需要的前沿成果,最终通过消费扶贫平台、企业直销等途径有效破解了制约连翘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017年硕士毕业的武天骄现任陕西省武功县游凤镇党委书记。她敏锐地发现桂营村集体经济项目处于停滞状态,经调研了解主要是由于资金不足与技术瓶颈。为盘活桂营村集体经济项目,她积极联系导师寻求帮助,搭建校地沟通桥梁。在她的助力推动下,武功县与母校动科学院开展校地科技联姻,联手在桂营村集体经济经项目基础上打造家禽种养研究院,探索出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双向奔赴的新路径。

据该校就业指导中心基层就业部部长王坤介绍,为了选调生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学校专门设立基层就业部。目前,学校已组织构建“蹲苗计划”基层治理能力训练营、“栋梁计划”选调生岗前培训、“归林计划”选调生校友返校等培训内容,推进形成从“报考前”“入职前”到“入职后”全过程、全方位的选调生培养体系。

“一个计划,一次归巢,带回如此丰硕成果,真是喜出望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罗建峰说,学校近三年,已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累计输送选调生1000余名。他们把学习、科研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投身农业生产一线,成为学校与地方科技、人才的桥梁和纽带,助推学校科研成果赋能地方乡村振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冯丽 通讯员 杨远远)

作者:杨远远 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