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歌曲,创作于1950年,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援朝的坚定信念和抗美的必胜决心。

任何一场战争的胜利都来之不易,有战争的地方就会有流血和牺牲。

新中国成立之初,正是百废待兴,需要调养生息之际。

在这个关键时期与美国抗争,无疑是“以卵击石”。

因此在中央政府内部,对是否支援朝鲜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还是毛主席当机立断,认为此次战役利大于弊,遂决定派兵出征。

但是,指派何人率兵开赴朝鲜,又让毛主席犯了难。

他先后点出的林彪和粟裕,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参与作战。

就在毛主席绞尽脑汁的时候,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站了出来,主动请缨率兵赴朝。

毛主席听后经过一番沉思,最终还是婉拒了他。

依照历史来看,陈毅能在后来成为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必然有很高的指挥作战才能。

那么毛主席为何婉拒陈毅?他的一生又有着怎样的光辉贡献呢?

组织能力初次显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1年,陈毅出生在四川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

他年少时勤奋好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了如今的成都工业学院

而后又被陈独秀等人的新文化思想所吸引,来到北京继续学习深造。

五四运动时期,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大批青年开赴法国勤工俭学。

这其中就包括陈毅、蔡和森、周恩来与邓小平等很多优秀的知识青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憾的是,留学不到三年的时间,陈毅等人就因为参加了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被遣送回国。

归国后的陈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四川,但他心里始终担忧着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未来。

在这期间,陈毅与蔡和森频繁的往来书信,在蔡和森的指引下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秋天,陈毅到北京进入北京中法大学学习。

同年,他又在曾经一起赴法留学的同伴颜昌颐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先后担任了中法大学党支部书记,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共产党委员会书记等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些工作经历,为他今后在指挥作战、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提供了充足的经验。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为了对抗国民党反动派,南昌起义爆发开来。

党中央派陈毅赶赴江西,协助南昌起义的顺利开展。

陈毅一路快马加鞭,终于在抚州赶上了正在南下的起义军部队。

成功会师后,他被编入军队的第11军第25师73团任政治指导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下途中,国民党的敌军仍在步步紧逼,不想给我方任何喘气的机会。

为了保证大部队能顺利完成任务,朱德领命带着3000多名士兵,驻守在三河坝地区,来斩断钱大钧这条粘人的尾巴。

而陈毅恰好被划入了这支小分队当中。

当起义主力军在潮汕地区起义失败,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来时,这支断后部队也已损失了近一千余人。

当朱德好不容易带领队伍死里逃生后,才发现全军只剩下了八百人左右。

就在如此危难之际,是陈毅挺身而出,通过自己乐观的精神和充足的组织经验,重新将这些散落的士兵整合起来。

并使他们成为日后共产党军队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