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西瓜的大量上市,“验瓜师”这个小众的职业走入了大众视野,引发网友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验瓜师的工作是一项“技术活”,不仅仅是靠拍一拍就能检测到瓜的好坏,而是要在保证不切开西瓜的前提下,通过西瓜的瓜形、个头、声音等特征判断西瓜的成熟度。在西瓜成熟上市的季节,验瓜师一天可能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拍”上万斤西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供应商:验瓜师可以保证质量还能保护农户和自身利益

陈晖是一名从事水果供应行业8年多的农场主,自多年前起,每逢西瓜成熟季,陈晖都会聘请验瓜师帮忙筛选瓜果,“我每年都请很多验瓜师,现在差不多只要是西瓜主产区都需要验瓜师。”作为商家来说,陈晖需要通过专业手段来确保每一个西瓜,起码是要接近商品瓜。

陈晖说,西瓜大宗商品,到了批发市场是走量的,可能一个客户就要200或300箱,但是西瓜有一个特殊性,不可能一个个西瓜去都切开看,只能是随机挑选验货,况且客户也不一定懂瓜。这时候就需要验瓜师在不切开西瓜的前提下去验货。

“商品瓜一般成熟度要达到八成,不能低于八成,不能高于八成。因为西瓜还有货架期,成熟度高的要挑出去,成熟度低的也要挑出去,另外还有所谓的‘生瓜蛋子’、空心瓜、有筋的瓜、畸形的瓜也都要挑出去。”陈晖说,因为客户买的是确定性的商品,不是初级农产品,所以需要验瓜师对西瓜的成熟度进行标准化把控。

对于商户来说,请验瓜师进行验瓜,除了为了质量保障和标准化把控,也是为了对自身利益的保护。陈晖告诉北青报记者,收瓜的时候,有的农户会觉得“你挑得太狠了”。比如农户拉来了一车共300个瓜,供应商把好的挑走了,剩了四五十个不要的,农户就会较真,说你凭什么挑出去。这时候如果有验瓜师在,陈晖就可以现场开瓜、验瓜。“这样,可以减少许多纠纷的产生。”同时陈晖也表示,“这需要验瓜师自己有真本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来西亚“90后”成驻村验瓜师 依靠多切来验证自己的判断

马来西亚“90后”小伙李俊康是“驻扎”在北京大兴庞各庄庞浓兴产销合作社里的验瓜师。

2019年,李俊康在朋友的引荐下决定接触验瓜这一行业。李俊康告诉北青报记者,想要成为验瓜师,主要是靠经验积累,需要“多敲多切多尝”,同时,还要多向前辈请教经验。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验瓜师,李俊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验瓜。最开始学习验瓜的时候,李俊康就靠多切来验证自己判断得对不对,“敲一个,切一个,敲一个,切一个”。李俊康认为,只是听别人说瓜的声音是怎样的,自己不去尝试、实践,心里也没有底,“只有切开才是最准的。”李俊康说,辨别生瓜和熟瓜的技能较好掌握,但是挑选病瓜,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

关于如何选瓜,李俊康告诉北青报记者,“生瓜不能要,过熟的瓜不能要,还有一些外表上能看得出来的,病瓜之类的,都是属于不及格的。”除了看外表,听声音也同样重要。声音不能太闷,太闷可能是熟过了,也不能太脆,太脆的可能就会比较生一点,“当然,不同品种的瓜声音也会稍有区别。”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震感来判断瓜的成熟程度。

现在的李俊康已经是一名成熟的验瓜师了,西瓜销售旺季,他一天拍六七千个西瓜,指甲甚至都拍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验瓜师每天能验6万斤西瓜 月收入3万元左右

“我们的工作简单点说就是,农地里摘的瓜,我们选一下。”王先生是一名验瓜师,同时,他也是一家拥有20多名验瓜师的公司老板。

在王先生眼里,验瓜师只是一种职业,并不如网友想象那样神秘。王先生说,验瓜师干的都是“技术活”,不仅仅是靠拍一拍那么简单。作为一名验瓜师,验瓜时需要看外皮和果型,然后看花纹,“验瓜,经验很重要,我在做验瓜师之前种了10年的瓜,怎么看瓜好坏,得自己来研究总结。”

关于什么是好瓜,王先生表示,“这个表达不来,这个要听。”脆的和闷的都不是好声音,每个品种的西瓜拍出来声音都是不一样的,“一点点细微的感觉”。

每年夏天都是王先生和公司里验瓜师最忙的时候,王先生他们与李俊康不同,不仅要在本地验瓜,还需要全国各地到处跑去验瓜。王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每个验瓜师每天大概能验6万斤左右西瓜,在西瓜成熟的季节,月收入在3万元左右。

实习生王子涵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编辑/朱葳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