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通计划截至今年4月底,一共批出约6.5万宗,赴港高才超过5万人。

获批整体呈现年轻化,接近七成是40岁以下。他们选择赴港大多也是为了孩子能够在香港读书。

不过,最近却有高才因为子女读书出事儿了

港媒消息,有高才通家长,为了子女能"插班"成功在港读书,给校方送了个红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被要求接受调查,现在不得离境,等待判决。

已经不是首例了。

香港选委界立法会议员、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尚海龙坦言:

至今已经收到10宗以内类似的求助,有的是为了方便子女入学,有的是为了尽快开银行账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他也强调,是极少数个案,来港高才总体质素还是很高的,不能以偏概全

警惕“人情”

内地讲究“人情社会”,常说“礼多人不怪”。

红包/送礼等行为在中国文化中有时候可能仅表示感谢或祝福的方式,未必有“行贿”的意图。

家长给学校送红包被发现,也很少有落囚的。

但在香港,就不一样了!

香港不是一个靠人情和红包办事的社会,对于这种送礼收礼的行为一直都是重拳出击!

再小的礼都不行

像有的家长出于对老师尊重,去完旅游之后带个手信,或者在教师节送小礼物表示感谢……

这些都属于在雷区上蹦跶。

都有机会触犯《防止贿赂条例》,最高刑罚是监禁7年及罚款50万港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防止贿赂条例》,任何代理人或提供利益者,如沒有合法权限或合理辩解,接受或提供任何利益,即属犯罪。

不管是收礼方还是送礼方,都可能被刑。

香港社会对于贪腐和贿赂是0容忍的态度,举报起来是完全不留情面的

香港的廉政公署,也不是吃素的,他可是连特首都能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车之鉴

最早期案例之一应该是2006年,在港理工读博的陈同学,给老师送了一万港币,希望能拿到考试答案。结果老师和校方报警,这位女博士被判了6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近一点的案例。

2022年,有个持单程证的内地家长,为儿子申请入读轩尼诗道官立小学(铜锣湾),第一轮面试之后,迟迟等不到第二轮。

眼看入学无望,家长坐不住了,给校长塞了2万港币的红包,希望学校能通融通融。

这个烫手山芋也把校长吓一跳,要求她赶紧取回去,家长也确实在当日拿走了红包。

本来以为事件告一段落。

没想到,2天后校长约见家长,通知入学申请失败的时候,家长又想不开了!称如果校方愿意取录儿子,可把该笔款项当作捐款。

这回轮到校方坐不住了,直接向廉署举报事件。

去年3月,这位母亲被判4个月,贿款的2万元充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不算判狠的。

有人塞500块钱,判了6个月

在内地,考驾照塞红包很常见吧,有的小地方甚至还不塞不给过!!

所以呢,之前一名新移民在香港考中型货车驾驶车牌,就也拿出500元红包塞给考牌主任,希望可以过关。

结果主任反手就是一个举报,考生判入狱6个月。法庭认为他能随手拿出红包,明显是有备而来,不是一时情急犯法。

还有人因为申请专才计划,嫌入境主任速度太慢,催进度把自己催进了局里。

一开始是打电话催,问何时缴付6000元。主任以为是问签证费用,就说是160元,申请获批后才需要给。

结果这位申请人看暗示不行,来直球的!

挥手就给主任发了一封邮件,要求紧急处理,附了一张6000元的支票。

最后因为向公职人员提供利益,违反防止贿赂条例,被判入狱一年

牢记五个“不”

这么多血泪的教训在前,各位新港人们行事一定要合规,千万不能为走捷径想歪路子!

红包/礼物别随便送!

最终无论判刑多少,都会留下刑事犯罪纪录!日后在求职、出国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别想着能拿“不知者无罪”当借口,前面那个为子求学位的家长试过了,行不通!

在香港生活和办理任何事务,牢记五个“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的廉洁文化享誉国际,香港的法治环境来之不易,需要包括新移民在内的公众共同守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