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世纪时,有一位名叫马可波罗的商人,将他游历地中海,欧亚大陆,中国的经历编纂成一部著名的书籍,即《马可波罗游记》。这部享有“世界奇书”美誉的游记,在传递着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了那些贪图东方财富的殖民者的帮凶。他们被书中的美丽国度所吸引,驾驶着战船开启了殖民他国的生涯。

殖民者截然不同的,是我们的祖先,早在明朝时期,他们便开始了自己的大航海时代。不同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他们每到一处,便给当地人赠送大量的金银珠宝,并从他们手中换回中国没有的土特产。郑和便是这些伟大航海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但下西洋的他,为何在几次远航中只带老妪和接生婆,却独独不带少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和是一位为明朝海权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他的童年坎坷,在父亲战死以后,被明军所掳。大概是由于年纪尚幼,而达官贵人们想要一个从小开始培养的家仆,于是他被阉割后送到了朱元璋的第四子,也就是燕王朱棣身边做太监,后世称他为“三保太监”。苦难与幸运总是相伴相生的,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孩子竟然这样获得了新生。

在燕王朱棣的府邸,他得以读书识字,修习武艺,为自己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里,他度过了相对来说较为平静的一段生活。命运在最初给予了他一段深重的苦难,而后又可怜他,许他暂享安宁。如果能够就此度过一生,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命运之神显然不甘心让他就此趋于平凡,于是又在后来给予了他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靖难之役,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侍从有了用武之地。在朱元璋驾崩后,新皇朱允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亲信大臣采取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而燕王朱棣,不愿坐以待毙,遂起兵反抗,挥师南下。郑和在这次战争中凭借其出色的智谋与勇武崭露头角,开启了他日后不平凡的一生。

在开始讲述郑和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西方殖民者。他们的大航海时代,客观上加强了各地的人文交流,在地理开发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他们的这种开拓,是建立在当地居民深重的苦难的基础之上的。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西方列强对于美洲大地的殖民,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被这群野蛮的刽子手屠杀的寥寥无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国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所进行的七次大航行,则与西方殖民者完全不同,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独特的航海文化。这位具备军事才能,深得朱棣信任,曾经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亲信,凭借着年轻的体魄,魁梧的身材,以此兼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背景,当仁不让的被选为出使西洋的代表。于1405年,郑和正式率领船队开启远航。

平静的海面上处处隐藏风险,首次远航的郑和,在这前途未知的旅程中,需要面对无数的艰难困苦。船队从苏州到福建,再由福建到达占城,也就是今天的越南中部,而后又到达爪哇。事实证明,郑和确实是出使的最佳人选。例如,在航行的过程中,与当地土著有了一些武力纠纷,但他保持冷静,和平解决了此事,避免了一场对当地人的屠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于这样的事迹,在他长达七次的远航生涯中数不胜数。根据史料记载,他这一生,出使了许多国家,见识并记录下了许多打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出使的过程中,郑和致力于与途经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并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帮助当地和平解决纠纷。他还用赠送财物的方式,为明朝换回了许多稀缺的土特产,增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郑和在远航的过程中,所带人数往往达到两三万人。不可否认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国家的确很多,路途也十分遥远,但真的有必要带这么多人吗?最重要的是,既然不是为了侵略,又为何要出动如此庞大的船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案其实并不难,明朝当时的国力日渐鼎盛,完全负担得起这样的船队。而当时出使的国家绝大多数比较落后,为了能够保证自身安全,军队是必不可少的。

在郑和庞大的随行人员中,还有许多老妪和接生婆,这又是为什么?这样漫长的远行,既然要带女性,为何不带一些年轻的少女?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首先,远航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在这段时间里,年轻的水手们见不到自己的家人,难免会有些压抑,如果带年轻的女性,万一水手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船队也要因此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老妪和接生婆虽然年纪不占优势,但她们有大用处。郑和庞大的船队,如此众多的船员,每日人吃马嚼,要耗费不少粮食,而且船员的衣物也需要更换清洗。老妪在此时便可以充当洗衣妇,或是伙夫,帮助士兵改善生活。而接生婆,在途经那些落后的国家时,也可以向当地人传授先进的医术,以此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距今已经过了600余年的历史,在这日月如梭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从当初的航海时代,走到后来丢失制海权的屈辱史,直到如今,又再次从头开始,向深蓝的海洋发出无畏的远征。这期间的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这也是我们为何如此推崇这位古时的伟大的航海家的原因,他不依靠兵刃,却做到了弘扬文化,与西方殖民者相比立见高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