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4日,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如约而至,在“IP+AI”海上论坛上,博纳影业(001330)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光线传媒(300251.SZ)董事长王长田就人工智能给电影行业带来的影响,阐述了不同的观点。

于冬认为,AI在为电影行业带来技术革新。“博纳刚刚完成了电影《传说》,塑造了一个成龙年轻时的数字人,数字人实际上是一份重要的数字资产,将来这个数字人可以去演很多成龙以前的电影。”

谈及如果将数字人成龙应用于更多电影,片酬如何计算,于冬笑称:“片酬我跟大哥(成龙)分账就行,我相当于经纪人,抽10%,我觉得大家应该会同意。过去用真人拍摄电影,也许需要90天的时间,用AI数字人有可能只需要20天,可以大幅降低片酬,这些演员的数字资产留下来,也不需要真人来补拍。”

据悉,由博纳影业集团出品、成龙、张艺兴等人主演的电影《传说》已定档7月12日,在该部影片中,博纳影业用AI技术复原了25岁的成龙,数字人成龙在电影中出演量达70%以上。于冬评价数字人的表现是“以假乱真”。

不过,在光线传媒(300251.SZ)董事长王长田看来,在电影行业,AI终究是个工具,“AI不可能说人类喜欢这样的电影,所以它来创造一部电影,这个指令只能由人类发出,而AI就是人类在创造作品时用到的工具,这个工具至少在电影行业还很不成熟,不能达到银幕放映的效果。比如,现在的一些视频生成工具,实际上只能满足低清晰度、低容量的需求。”

王长田直言:“我觉得于冬可能回去再了解一下,所说的《传说》应用的AI呈现,我认为就是原来使用的软件升级提升而已,没有AI照样可以做。”

王长田认为,AI的光芒永远掩盖不了人性的光芒,不要指望它能替代人类。AI若在电影行业得到应用,也将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有价值的创意、独特的审美都将变得稀缺,因为从目前看,AI更多呈现的是搜索整合的功能。

王长田也肯定AI带来的益处,称AI能在动画电影的形象设计、动态分镜等方面提供帮助,让公司制作动画的效率提高30%-40%,“如果AI能让效率提高1/3,成本降低1/4,我认为会对电影行业有巨大的帮助。现在内容领域一年估计亏100亿元,和院线没关系,如果我们的成本能降低1/4,行业会进入良性循环。”

于冬认可王长田所说的AI工具论,但也再次重申数字资产的价值。此外,于冬认为,如今AI让电影不再是遗憾的艺术,“在过去,如果电影拍摄完毕、进行剪辑时发现镜头不够,导演会用旁白或其他方式呈现,现在可以用AI去实现,现在的广告片、动画片都可以使用AI技术快速实现。”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有投资者提问《传说》是否是国内首部AI电影,博纳影业在互动平台表示,《传说》中AI技术的应用和突破,解决了数字人往往显得不自然的难题,同时实现了在高难度武打动作中难以捕捉的情感表达,是AI技术真正深度参与到华语大制作之中的视觉呈现。

光线传媒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公司已经着手动画大模型的开发?是否属实”时称,公司与参股公司七维科技达成合作,委托其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技术(LLM),为公司定制开发在电影拍摄和制作过程中所需的生成式 AI工具集(AI Studio),包括文字生成、语音生成、图像生成、视频生成、三维模型生成等。开发完成后,公司及生态体系内的创作者有望通过使用该AI Studio,获得强大的技术支持,大幅提升创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据大智慧VIP,截至收盘,光线传媒涨1.63%,报9.34元/股;博纳影业跌1.95%,报6.03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