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的3至6月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的繁育季。根据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计,今年保护区繁育的朱鹮幼鸟数量将突破1000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初夏,在位于汉中洋县的朱鹮人工繁育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在给人工孵化的朱鹮宝宝喂食。它们中最大的已经58天,最小的才刚刚出生5天,根据不同日龄,工作人员给朱鹮宝宝们准备的宝宝餐也不尽相同。尚未满月的朱鹮宝宝以泥鳅酱为主,稍大一点的朱鹮幼鸟已经可以享用整只鲜活的泥鳅。

“截至目前,我们朱鹮人工繁育中心人工孵化下今年幼鸟已经新增12只,自然育雏的已经超过了30只,总计新增幼鸟突破50只。”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朱鹮人工繁育中心主任高洁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人工孵化就是朱鹮产卵后不具备自然孵化条件下,采用保温箱恒温孵化的方法。这也是朱鹮种群抢救性保护复壮的一种繁育方式。人工孵化需要把朱鹮卵放在保温箱中,恒温孵化28天左右,待朱鹮宝宝破壳后,还需要经历40天左右的育雏期才能完成整个繁育过程。目前,今年出壳较早的朱鹮宝宝已经走出育雏室,在接近自然环境的网笼中开始野化训练。在这里它们将学着独立觅食,直到可以自由飞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人工孵化,今年野外孵化幼鸟数量也明显增加。根据保护区统计,今年朱鹮繁育季共核查野外朱鹮巢穴700余处,其中产卵巢穴超600处,按照每巢平均产卵2-3枚计算,预计今年野外孵化朱鹮幼鸟1000只以上。这也是自2005年保护区成立以来,繁殖幼鸟数量的最高纪录。目前工作人员已为400余只野外朱鹮幼鸟佩戴了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