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横扫六国,结束了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

他的统一大业完成的如此顺利,仅仅是因为个人能力强?文臣武将得力?还有本国的综合国力吗?

当然,这些都有影响,但如果仅靠明面儿上的这些东西,一统天下不可能在十年之内就搞定。

明面儿的战争背后,还有一个更加血腥残酷的战场,它才是真正决定国运和胜负的关键!

那便是经济撬动政治的黄金战场!

嬴政就像一个控制系法师一样,通过30万斤黄金,成功的将六国的国运死死的钉在砧板上,任由自己鱼肉,才能极大的压缩自己统一大业的时间成本!

这一期,我们就来聊聊黄金战场到底有何特殊之处?为啥威力这么大?为什么又说,它比正面的刀兵相接更加的血腥和残酷?

要搞清楚这些,我们先要了解黄金战场撬动的对象,政治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治斗争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战争是政治的外延,不过是将斗争的形式具象化了。

只有当政治斗争实在搞不定的时候才会以战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所以,只盯着表象的战争,而忽略了本质的政治斗争,那只能算是一个军事家,谈不上出色的决策者。

而政治斗争的核心要素是人,如何把人给搞定,这才是最核心,最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远胜过千军万马!

列国之间的战争再悲壮激烈,再可歌可泣,那都不是出彩的地方。

历史真正精彩之所在,正是如何搞定‘人’这个因素。

廉颇被赵括替换,李牧被杀,乐毅被猜忌,屈原被流放,白起饮恨自刎等等,这些都是搞定关键人物后,政治斗争的结果。

如果廉颇没有被赵括替下,纵然白起用兵如神,想在长平讨到赵国那么大的便宜也几乎是不可能!

同样,如果李牧不死,赵国也不会被嬴政轻易拿下!

所以,政治斗争玩到一定境界,能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还有时间上的成本。

反之,纵然你是天下第一,一味的靠实力硬推死磕,想一统天下也是势比登天。

比如大魔王秦昭襄王在打赢了长平之战后,综合国力达到了天下占比的最高值,远超嬴政一统天下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尽管如此,他孤注一掷,倾全国之力也没能在邯郸讨到半点便宜,被合纵联军又给赶回了函谷关,连长平之战的胜利果实上党郡也给丢了。

由此可见,跟玩政治斗争相比,正面战场的奋力厮杀其实是很无力的,成本高昂的吓人!

既然政治斗争的核心要素是人,那么搞定人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黄金攻势了。

因为你光靠忽悠,因势利导,没有那么多现成的好逻辑值得对方信服你。

光靠制造谣言,谣言也往往会不攻自破,离间制造对立作用也有限,许诺更是虚无缥缈,只能骗骗楚怀王那样的傻子。只有用实实在在的黄金,再配合以上手段,才能真正的打动关键人物,撬动政治杠杆,改变对方国运。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的黄金,威力可绝不仅限于货币的价值,同其他历史时期相比,此时的它更具有诱惑力!

战国时的黄金很给力

为什么说战国时期的黄金更具有诱惑力呢?因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它已经超越了金钱所拥有的流通功能。

战国时期的货币共分为四大系统,燕国、齐国用刀币,三晋赵、魏、韩用铲币,楚国用蚁鼻钱,秦周用圆钱。

纵然在一个货币系统内,列国的货币亦有不同,这就给商业流通制造了极大的障碍。

纵然彼此间可以相互换算,但极为麻烦,而且换来的别国货币也只能购买该国的物品。所以战国时代的货币,只是在本国内部具有流通价值。

但黄金就不一样了,它的贵金属特质决定了它必然成为国际间贸易的硬通货,这也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

在天下一统之时,黄金的意义只是更加的值钱。但在天下分裂之时,货币被不同的国家捆绑,它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是财富真正的化身,所以诱惑力更致命。

比如《韩非子》中提到,黄金已成为行商客旅通关时,应付关口胥吏刁难的必备物品。

列国之间的大宗买卖也以黄金为准,天下的士人们都只认黄金不认钱,毕竟有了黄金到哪里也能花!

举一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黄金的威力!

秦昭襄王时期,六国的谋士齐聚赵国邯郸,商量合纵对付秦国。

秦昭襄王很是慌张,秦相范雎就给他讲了一个道理,说是一群狗在院子里,或趴着,或卧着,或游走,彼此相安无事,但是一根骨头就能让它们打起来。

这些列国的谋士真的是跟秦国有深仇大恨么?其实不然!他们无外乎是想建功立业,然后获得富贵。

如果能够直接给他们富贵,这些人就会迅速瓦解。

范雎派唐雎带着5000金到了赵国,在武安这个地方搞了个类似于沙龙组织的策反据点,结交六国谋士,赠予黄金。刚刚散到了3000金,这些人就为了争夺黄金而相互攻讦,内讧了起来,争相成为秦国的铁粉,合纵之约也不欢而散。

那效果等同于,某人在一家公司谋求一份年薪10万的工作,结果这家公司的竞争对手直接给了这个人500万现金,有了500万现金谁还去上班啊!

在战国那个时代背景下,谈不上什么心系国家危亡,士人们游走列国跟到不同的公司里上班是一样的,列国的大臣们也很多都是外国人,秦国的实权部门更都是外客在任职。

实际上以黄金作为撬动政治的杠杆,也并非秦国的专利。

苏秦是当时东方六国合纵抗秦的主要策动者,赵王给了他黄金千镒和其他的贵重礼物,让他去开展合纵抗秦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秦

而与之相对应的,秦国也积极开展黄金攻势同合纵力量对抗,瓦解他们的联盟。

在表面的血腥战争之下,彼此间的黄金攻势早就你来我往,相互过招儿了。

只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不同国家的国君是否肯下血本态度就迥异了。常规战场和黄金战场哪个更重要?他们当中也很多人分不清!

毕竟黄金是珍贵的,大量的黄金砸下去,如果效果不明显,被他国的黄金给对冲掉,政治目的没有达到,他们还是很心疼的。

更有甚者,比如苏秦和张仪,这哥俩很‘腹黑’,相互配合,一个制造需求,一个提供市场,然后两边收割,共同谋取私利的事情也存在,让一些吝啬的国君们更是投鼠忌器,不敢乱花钱。

但嬴政却能看清主次,意识到黄金战场的主导地位,豪掷数十万金黄金,将列国彻底分割,牢牢的钉死,达到了砧板切肉的效果!

嬴政的天下分割术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想以少打多,必须先将敌人进行分割,实现局部优势,然后各个击破,这是永恒不变的王道。

白起的伊阙歼灭战,成吉思汗的野狐岭之战都是这个套路。

那么放眼天下大势,发动黄金攻势,将六国牢牢的固定死,让他们不要联合起来,这比强化自家的军备要重要的多!

秦在灭赵之时,齐坐视不理,楚坐山观虎斗,燕还想趁机捞一把......难道真的是他们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么?

其实不然,嬴政的间谍大军带着天文数量级的黄金,早就把各个国家的官吏系统给腐蚀透了。

当是时,李斯负责搞韩国,顿弱负责搞燕国和赵国,姚贾负责搞江南地区、燕国和代地,荆苏负责破坏齐楚联盟,苏涓负责搞楚国,任固负责搞齐国

列国的敌人已经不止在内部了,连他们的指挥所里都是秦国的人。

如《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里记载,齐国的国相“多受秦间金,多使宾客入秦,秦又多予金,客皆为反间,劝王去从朝秦,不修攻战之备”。

齐国的国相如此,赵国的宠臣郭开更是秦国的舔狗,其他国家的权臣也是一样,他们左右干扰君王的决策,置家国于不顾。

在这些人的价值观里,国家只是国君的国家,秦国统治了他们,他们照样可以做官。一朝天子一朝臣,黄金才是永恒的财富。

正是因为黄金战场捆缚住了列国的手脚,让秦国可以各个击破!

这才是十年之内一统天下的核心技术!

其实这个核心技术难么?一点也不难!但并不是每个君王都有足够胆识和胸襟这么做的!

尉缭劝谏嬴政的话:“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这话要是跟其他的国君说,估计会认为尉缭疯了!花钱没有这么败家的花法。这些钱财能换来多少实实在在的粮草和器械啊!

但嬴政却能看清里面的杀招,抓住主要矛盾,果断将其立为统一战争最重要的方针。

在这一点上,他的太祖父秦昭襄王的胆识都不能和他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30万金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战国时期的金可不是铜,而是实实在在的黄金,《战国策》中对这一点区分的很明确。

战国时的一金为250克,按照现在金价340元/g换算,折合人民币255亿!而一艘现代化航母的造价在500-600亿。

而秦国的总人口600万,只相当于现在一两个地级市的体量,一下子拿出建造半个航母的钱来贿赂他国,可见嬴政对黄金战场有多么的重视!

量变引起质变,足够的黄金攻势足以对冲掉了一切干扰的可能,让嬴政能够放开手脚,将列国一个接一个的宰杀。

那么秦国哪儿来那么多的黄金呢?真的只是因为秦国的国力强吗?其实不尽然。

秦国在获得了巴蜀之地后,确实得到了一大片金矿,但它并不是最富有的国家。

在列国中,最富的是齐国,而黄金最多的是楚国,楚国拥有最多的采金区,也是列国中唯一拿黄金铸币的国家。

但这两个国家的国君,他们的眼光和格局又怎么能和嬴政比呢?让他们花这么多的钱在黄金战场上,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列国征战,他们看不清主要矛盾,连发力点都找不到,最后只能在嬴政的步步蚕食下国破家亡。

至于其他的国家,比如韩国,穷困潦倒,最后都可怜到靠卖美人来维持财政运转的程度,更谈不上玩黄金战场了。

所以,在黄金战场的擂台上,只有嬴政是合格的选手,其他人要么是不清醒,连擂台都找不见,要么是连上台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