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爷的这部《唐伯虎点秋香》实在是太经典了,除了星爷的演技确实牛外,本身唐伯虎400年来也一直都是民间小说和戏曲中的‘爱豆’,大家喜欢他,愿意谈论他,关于他的话题热度也一直不减。

那老百姓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唐伯虎呢?

真实的唐伯虎真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真实的唐伯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伯虎古灵精怪,特别可爱

唐伯虎真名唐寅,伯虎只是他的字。

大明成化六年,他生于南直隶的苏州吴县。

因为当年是庚寅年,所以他老爹给他起名叫唐寅,唐伯虎还有个弟弟是蛇年生的,叫唐申。

你瞅瞅,这老爹是不是太有才了。

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开了小酒馆,既没有唐府大院,更不会唐家霸王枪。

小时候的唐伯虎就特别顽皮,极有个性,喜欢做一些刺激性的,挑战性的事。

比如家里杀个鸡宰个鸭啥的,他就特别喜欢干。

举一个他小时候的例子,让大家感受一下他的顽皮。

有一次唐伯虎和几个小伙伴出去玩。

路过一个院子,发现里面全是果树,果香阵阵的飘了出来。

大伙一合计这得吃啊!

于是胆子最大的唐伯虎就率先翻墙钻了进去。

然而很不巧,墙的另一头正好是个不深的粪坑,唐伯虎直接掉了进去。

但他没有言语,镇定的静默着。

墙外的几个小伙伴让他先进去,主要是让他看看这院子里有人没?

可是左等右等,等不到唐伯虎的回应,叫他也不吭声。

几个人心里犯嘀咕,怀疑他已经在里面吃上了,正吃独食呢!

于是,又一个人翻墙也钻了进去。结果他也掉进了粪坑里。

唐伯虎立刻向他嘘声做手势,小声说,有福同享。

那个小伙伴也是个识趣之人,坏坏的点了点头。

于是,这熊帮孩子一个接一个的钻进来,统统掉进了粪坑里,真的实现了‘有福同享’。

事后众人哈哈大笑。

怎么样?这恶搞的风格是不是跟星爷电影里的很像呢?

唐伯虎和祝枝山是穿一条裤子还嫌肥的死党,他们经常假扮成乞丐出去乞讨,然后弄点钱换酒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如此,长大了后成了唐解元也是这样。

有一次,他去虎丘山上玩,在山顶上看见几个乡绅围着一块大石头吟诗作赋。

有一个老哥半边憋不出一句诗来急的抓耳挠腮,唐伯虎站在旁边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那位乡绅一回头,发现竟是个脏兮兮的乞丐,脸一下就拉下来了,呵斥道:“你个乞丐懂我们这些文化人在干嘛吗?一边待着去!”

唐伯虎笑着说:“我看老爷您做这诗挺费劲的,这么半天也没写出来一句。”

那人一听更恼羞成怒了,说有本事你来做!

唐伯虎笑着说,自己写诗前要先喝酒,那人心烦的赶紧给他酒喝。

但见唐伯虎喝了一口酒后,提笔写下了第一句:一上一上又一上。

这一句写完,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

接着唐伯虎又写了第二句:一上上到高山上。

这一下子,大家笑的更厉害了。

唐伯虎没理他们,又喝了一口酒,继续写下后面两句:举头红日白云低,五湖四海皆一望。

这两句一写完,几个乡绅全傻眼了!

他们没想到这个破衣烂衫的乞丐竟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来?

前面两句平平淡淡,后面两句简直是千古绝句。

实际上唐伯虎的诗就是这样,很多诗句都是大白话,老百姓一听就能懂。

然而通过一两句点睛之笔,整首诗的意境和格调一下子就升到了令人仰视的高度,极富哲理和内涵。

唐伯虎不但假扮过乞丐,为了跟祝枝山赌画,他还假扮成小道童藏在玄妙观里偷看那些来上香的名门闺秀。

结果还被老熟人给撞见了,吓得撒丫子就跑。

他的这些搞笑趣事都成了老百姓们热议的话题,人们也非常喜欢他这种放诞不羁的性格。

更关键的是,唐伯虎长得还贼帅,妥妥的美男子。史书上说他貌似潘安,这就更招人稀罕了。

不但大姑娘小媳妇喜欢他,男人也视其为偶像。

这些也和星爷电影里塑造的人设如出一辙。

除了性格因素外,唐伯虎悲惨的命运也博得了大家的同情。

他的命运是很悲惨的,而且有点邪门儿,甚至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这也是人们愿意议论他的原因之一。

唐伯虎的命运很悲惨

唐广德虽是个生意人,但对孩子的学业是极其上心的,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

但唐伯虎打小就性格顽皮,行为怪诞,经常跟一群小伙伴出去瞎闹,这让唐广德很担心他的前途。

而且小的时候,唐广德还请人给他算过命。

算命先生说,这娃娃顽皮好动,不爱读书,以后恐难成大器。

这就更增添了老唐的焦虑。

实际上,这是大大的冤枉了唐伯虎。

谁说喜欢恶搞,活泼好动的人就不爱读书?

唐伯虎特别爱读书,不但经史子集皆通,天文历法,音乐算术,琴棋书画他也都无一不精。

唐伯虎学习有多刻苦呢?从他的《夜读》中可见一斑。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大晚上的唐伯虎读完书都躺下了。但一想到远大的抱负,立刻猛然坐起,继续挑灯看书。

他还打趣的说,人们都说人死后还要从床上挺尸,蹦起来跳三跳呢,我活着的时候也要做一场。

由此可见,抛开刻苦学习这一层不提,他的幽默风趣,那可真是渗进骨子里了。

所谓的顽皮乖张,活动好动,那只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现之一,怎么能理解成不爱读书呢?

不但天资聪颖,还如此刻苦,唐伯虎16岁考取苏州府试第一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相当于中考考了苏州市第一名。

唐伯虎也因此愈发的性格张扬,行为放任,天天跟着张灵、祝枝山这些人出去鬼混,喝酒,吟诗,做画,装乞丐,没个正形。

这让他父亲更担心了。

如果说孩子不是读书那块料也就算了,可明明考了苏州市第一名,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好以后在仕途上鹏程万里。

但他这么胡闹下去,不务正业,大好前程不就毁了吗?

于是唐广德就给唐伯虎说了一门亲,想让他结婚后收收心。唐伯虎的第一任妻子是秀才徐廷瑞的次女。

原本以为结婚了,唐伯虎能成熟些,但他还像婚前一样,出去跟三五好友胡闹,每天嘻嘻哈哈,不务正业。

唐广德越想越气,再加上操劳过度,在唐伯虎25岁的时候直接撒手人寰了。

父亲刚走没多久,母亲由于悲伤过度,也跟着去世了。

但这还没完,也是在同一年内,他的妻子徐氏和孩子也去世了,唐伯虎整个人都崩溃了。

家里出殡的车一辆接着一辆,仿佛遭了诅咒一般。

以前父亲在的时候,家里有顶梁柱,唐伯虎无忧无虑。

妻子还在的时候,把家操持的井井有条。唐伯虎是甩手掌柜,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主。

现在家里人都没了,唐伯虎都不知道该咋活了,唐家的产业也快速的衰败了下去。

无奈中,他只好草草的把妹妹给嫁人了,让她远离这个倒霉的家。

然而诅咒就像会跟踪术一样,还是在同一年内,唐伯虎的妹妹竟也意外的去世了。

这成了压倒唐伯虎的最后一根稻草,他都快疯了,陷入了几乎疯狂的人生思考中。

他认为自己这个字‘伯虎’,谐音‘白虎’,会不会自己就是天生的白虎星呢?把家人都给克死了。

他想改自己的字,但字这个东西是父母给的,岂是你说改就改?

可是不改吧,多恶心人啊!

这么多年了,从来没琢磨过‘白虎谐音’这件事,直到家人都去世了才意识到。

巨大的痛苦下,唐伯虎那股子不信邪的劲儿又上来了。

既然自己是白虎,那就白虎好了!自己偏偏就要做这个白虎星!

于是他专门篆刻了一个印章,上面写着白虎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现在看唐伯虎的画作,很多上面都盖着白虎印章。

这既是唐伯虎向不公命运的抗争,也是他无奈痛苦的自嘲。

经过这一次家庭剧变,25岁的唐伯虎就已经长出白头发了,情绪也跌入到了谷底。

好在有祝枝山,文征明等一群好友的陪伴,唐伯虎才从消极中走了出来,继续发奋读书,并在弘治十一年的乡试中取得了第一名解元。

解元是啥概念呢?相当于江苏省高考状元。

江苏不光现在是高考大省,在古代也是人杰地灵,文章锦绣之地。明清两朝的状元就属江苏的最多。

能在这里考第一名,足见唐伯虎的才华有多逆天!说他是江南第一才子实至名归。

然而,就在唐伯虎参加会试,准备继续挑战会员的时候,却倒霉的被卷入了科考舞弊案中。

人生的诅咒还是没放过他,也正因为这次科考舞弊案,唐伯虎的话题度一直不减。

唐伯虎倒霉至极的科考舞弊案

弘治十二年,唐伯虎进京参加会试,和全天下的才子们掰头。

路上结识了一位江阴老乡徐经。

徐经是徐霞客的后人,唐伯虎的铁杆粉丝,妥妥的榜一大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经

这哥们贼有钱,你说进京赶考吧,还带着几个歌伎随身助兴。

唐伯虎和他很对脾气,两人天天吃喝玩乐就不说了。还在光天化日之下,频频走访前辈,遍交名流,出入于达官显贵之家。

特别是,这俩人也不知道是脑子抽筋了还是咋的,竟在考前去拜访主考官程敏正。

其实对于一般学子而言,去拜访一下也无所谓。

但唐伯虎是解元啊,而且这次他很有可能再中会元。

这么显眼的一个人物考前去拜访主考官,明显是不懂“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道理。

他们出入程敏正家,其他学子可是能看到的,这也为唐伯虎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这一次会试,主考官程敏正出的题特别偏,就连另一个主考官李东阳也担心,题目过于冷僻,怕天下的学子们答不上来。

果然,这次考试只有两个人的答案切中了考题。其中一个答得不但极其完美,而且文章锦绣,令人拍案叫绝。

当那份糊了名的卷子交给程敏正看时,他自信的说,这一定是唐寅的无疑了。

他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啊。

这个风一传出去,人们再联想之前唐伯虎去拜谒过程敏正,立刻脑洞大开了。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这次考试切中考题的两人,正是唐伯虎和徐经。

你这让人不怀疑也怀疑了。

更何况唐伯虎盛名之下,嫉妒他的人特别多,正好可以以此举报他。

再一个,朝廷里程敏正也有政敌,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搬倒程敏正取而代之。

于是,唐伯虎,徐经,程敏正三人立刻被下狱,明孝宗下令严查。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唐伯虎和徐经到底贿赂程敏正了没有?

为啥只有他俩能切中考题?还是每天朝夕相伴的两个人,这也太巧了吧?

您还别说,唐伯虎就是这么倒霉,极品的倒霉!

这道考题,他是真的会,靠的是自己的真实水平。

而徐经也没有贿赂,虽然他被锦衣卫屈打成招过,但后来又翻供了。

真实的情况是,徐经很久以前曾让程敏正辅导过功课,这也是徐经这次进京要拜谒程敏正的原因。毕竟是自己的老师么。

程敏正在辅导徐经功课的时候,讲过这道题。

这就让人很说不清了。

你说徐经有错吗?老师讲过这道题,他会。你总不能让他故意答错吧。

而程敏正也比较冤枉,他给学生讲题是无心的。

古人的知识又不像现代的数理化可以千变万化。某个典故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程敏正在出考题的时候,也没想太多。

至于程敏正为什么会说,那份答的非常漂亮的卷子就是唐寅的。

是因为去年乡试的时候,主考官梁储极其欣赏唐伯虎的才华,把他的乡试卷子给程敏正看过。

程敏正当然知道唐伯虎的真实水平。所以,他说那句话完全是欣赏之意,并无其他。

这个世界上,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唐伯虎被卷入这次科考舞弊案,真是不倒霉到一定境界都不会发生。

明孝宗派人查来查去,也没查到唐伯虎、徐经作弊的真凭实据,就把他俩给放了。

不过为了避嫌,堵住天下学子的悠悠众口。朝廷还是剥夺了唐伯虎再参加科举的资格,给他安排了一个浙江小吏的差事,草草打发了。

科考舞弊案对唐伯虎的打击和伤害是致命的。

他回家后,乡里乡亲都瞧不起他,弟弟闹着要分家产,连续弦妻子也给他脸色看,气得唐伯虎立刻跟她离了婚。

从此,他开始频频出入烟花柳巷,麻醉自我,变得愈发荒诞不经。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名头也越来越响。

不过,由于唐伯虎坦荡真实,敢作敢为,不在乎别人眼光的做派,也成了大家都喜欢他的原因。

唐伯虎的坦荡和真实

唐伯虎不但长得帅,又是通才,诗文字画样样顶流,琴棋才艺件件精通。

可以说从才能这个角度上来讲,他很像是北宋的苏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伯虎

青楼的姑娘们当然喜欢他,甚至还倒贴,唐伯虎也沉浸其中。

他的好友文征明曾经写过一首诗提醒他:曲栏风露夜醒然,彩云西流万树烟,人语渐微孤笛起,玉郎何处拥婵娟。

意思是,老弟啊,你知道外面人现在都怎么评价你吗?不要再这样荒废下去了。天都快亮了,你在哪儿搂着姑娘呢?

但唐伯虎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并且告诉文征明,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们从唐伯虎的画中就能看出来他的性格来。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副唐伯虎的著名作品《陶毂赠词图》。

这里有个背景故事,陶毂是北宋派到南唐的使者,在大殿之上对李后主很不敬,言辞不逊。

南唐的官员们就想了个歪点子,晚上给陶毂送过去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歌伎。

陶毂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人,当晚春晓一度后,专门写了首词送给该女子。

第二天,李后主继续召见陶毂,他还是脸板着,一副上国使者的傲气。

这个时候,李后主派昨晚那个歌伎出来唱小曲。歌词正是昨晚陶毂给她写的,当时陶毂的脸刷一下子就红了。

唐伯虎是丹青妙手,把人物的形象,气质,神色刻画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画完后,他还在旁边提了一首小诗,诗的大意是:如果换做我是陶毂,我就不脸红,这有啥的?

人们之所以那么喜爱唐伯虎,除了钦佩他的才情,同情他的遭遇外,更多的是对他这种不拘礼法,藐视世俗的态度。

在明朝中后期,江南一带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们的意识也开始向着自由,个性的方向发展。

底层的老百姓是非常讨厌那种道貌岸然,喜欢说教的伪君子的。

恰恰是对唐伯虎这种真性情,又有才华,还非常有趣的人格外的喜爱。

至于他的一些缺点,大家也都理解和原谅了。

这也是唐伯虎一直被小说,戏曲,乃至当代的影视剧频频演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