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小学没多久,他靠自学掌握了所有的高中知识,13岁自学微积分,同时高中毕业。后来又仅用了两年的时间修完了三门大学专业,人家12年的功课,他用两年就全部搞定。十八岁那年,常人刚刚升入大学,他就已经提出了物理学当中的重要理论,从而举世闻名,这种小说才敢写的经历,你相信有人真的能够做到吗?

欢迎关注天才简史,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童降世

朗道出生于1908年的沙皇俄国,他从出生起就在不断地用他的经历告诉世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四岁的时候,朗道就喜欢上了阅读,七岁就熟练掌握中学的数学知识,要知道,在这个年纪许多人都还没有入小学呢。十三岁的时候,他又通过自学成功掌握了微积分,而他的学业生涯更是一路跳级,13岁的他已经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了。

这么的一个神级天才,上大学后不学数学物理那岂不是屈才了?其实最开始啊,朗道学的可不是数学或物理,而是一个大家都意料之外的专业——财经,这是朗道的父母为他安排的方向,但朗道对这个专业却毫无兴趣。深入学习后,他越来越厌烦这个专业,并且对于挣钱这件事,他也兴趣不大。于是他请求父母让自己转到其他学校、其他专业,父母在他的多次央求下最终同意了这个请求,把他转到了现在位于阿塞拜疆的巴库大学当中学习。

那至于自己要换什么专业呢?数学、物理、化学朗道都非常喜欢,到底选哪一个呢?这种小问题对于天才来说太简单了——

要知道,这三个专业每一门都要学习四年,算在一起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全部学完。要在四年的时间里学完别人十二年的功课,这可能吗?朗道用他的亲身经历作出了回答: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四年太久了,我根本等不及——他仅用了两年时间把别人12年的功课全学完了,甚至每一门都是优秀。

这已经是天才的范畴了吧!年仅16岁的时候,朗道就拿着三个专业的学位从巴库大学毕业了,接着就进入了当时苏联的最高学府圣彼得堡大学继续学习,还在那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量子力学。

朗道一接触到这门学科就被它迷得神魂颠倒。哇!这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引人入胜的学科!自从接触了量子力学,他的生活就只有量子力学了。他称量子力学有着一种“普遍联系的,不可置信的美”。有时候,他会一天钻研量子力学超过18个小时,也就是说,他在醒着的时候几乎都在思考,每天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在思考量子力学的公式和理论。朗道经常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生几年呢,因为这样他就能赶上量子力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这样的话说不定书上那些重要理论的提出者就是自己了。

朗道虽然入坑比较晚,但是最终也没把自己的名字从物理课本上落下,在朗道年仅18岁那年,他成功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结果开局即巅峰,这第一篇论文就直接轰动了量子力学界,文章当中朗道首次提出了密度矩阵的概念,这成为了后来量子力学和量子统计物理学当中的基础理论。也让整个科学界知道了朗道这号人物,做出如此重贡献的人,竟是一名刚刚年满18岁的孩子,成年即成名,颇有当年伽罗瓦的风范。

第二年,朗道19岁,他从圣彼得堡大学毕业,顺利考取了苏联最顶级科研机构——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名额。然而他读了没几年,发觉到这座研究所的科研水平放到国际上其实也就那样,满足不了自己对知识的需求。真要增进自己的水平,还得去当时世界的科学中心——欧洲那块去见识见识。在当时苏联,想要出国是很麻烦的,但由于朗道太过于优秀,所以苏联当局给他开了绿灯,这位来自苏联的神童,终于要去往国际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荡不羁的青年人

有一次,朗道去旁听了爱因斯坦的演讲,爱因斯坦在黑板上一边写写画画,一边发表着他那常人根本听不懂的宏大理论,演讲刚刚结束,听众席上的朗道立刻站了起来,对爱因斯坦说道:“你的推导有问题!”

接着他火速阐述起了自己的观点,爱因斯坦用心听完朗道的叙述之后,对着自己的推导过程思考了片刻,然后开诚布公的对所有人讲到:

“各位,请忘掉我刚才的推导,那位先生刚刚讲的是对的!”

上一个敢在公共场合这么怼爱因斯坦的人,那可是泡利。

早年的朗道,那性格主打的就是一个狂放不羁,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可是,却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玻尔。朗道在学习的时候就非常崇拜玻尔,玻尔从繁杂的物理现象当中找出事物本质的能力,令年轻的朗道都自愧不如。在去丹麦访问的时候,他专程来到玻尔的研究所拜访他。正是这段时间的接触,朗道对玻尔的学术能力和人品愈加佩服,在往后的人生中,朗道始终称玻尔为自己的老师。

在回国之后,朗道一举成为了苏联物理学的顶尖级人才,但是,像朗道这样性格的人是很难同上司打好关系的,朗道做人讲究一个实话实话,像对着领导说好话、阿谀奉承这种事,他是绝对干不出来的。只要是别人提出的事自己觉得不正确,他就毫不留情的指明,不管对方是谁。他这狂放不羁的性格很快就让他同自己的领导产生了矛盾,而朗道丝毫不惯着他,干的不开心就走人,刚回国的他就多次因为同领导闹矛盾而选择跳槽。

1934年,朗道由于在学术上表现过于突出,免于答辩就获得了列宁格勒大学的理学博士和数学博士双学位。第二年,朗道又被聘为了哈尔科夫大学的教授。这份职业可是一个铁饭碗,无数人想挤都挤不进来,可朗道并不在意,在与这座学院的院长发生分歧之后,他马上就又跳槽不干了,或许这就是咱们如今所说的“00后整顿职场吧”,朗道作为一名出生于1908的零零后,在整顿职场这方面确实是有一手。

但这一种“整顿职场”的不羁性格是件坏事吗?我看不然,恰恰是朗道这种狂放的性格,才造就了之后的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朗道从哈尔科夫大学辞职时,苏联物理学家卡皮查刚好回国,负责主持苏联科学院的物理问题研究所,朗道和卡皮查早有交情,所以就跳槽到了物理问题研究所。要不然说物理学家之间有共同语言,朗道和卡皮查相处的就十分融洽。这次他和自己的领导可算是没有什么矛盾了。可是,他又与领导的领导——苏联高层闹起矛盾来了,之后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被克格勃特工带进了漆黑的监狱。

“狂人”的晚年

所幸在学术界诸多大佬的共同努力之下,关押了一年后,被放了出来。

出狱后,朗道稳定发力,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完成了液氮的超流理论,这个超流理论在未来也让朗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这时期的朗道还发现了基本粒子的电荷约束理论、液体量子理论等重要成果。正当朗道的创造力正在逐步恢复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却降临在了他头上,1962年1月,朗道在前去原子核研究所的途中,他所乘的车与一辆载重的汽车相撞,这场车祸撞断了朗道了11根骨头,头骨受到了重大伤害。送往医院之后朗道便一直昏迷不醒,医生判断,他多半是没救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知道这件事之后也开始着急了——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给朗道颁发诺贝尔奖呢,要知道,朗道随便拿出一个成就来,就足够去领一趟诺贝尔奖的,这位科学巨人要是有生之年得不了诺奖,那就是诺奖的笑话了。

车祸发生后,玻尔马上安排了全世界最一流的医生前往莫斯科给朗道进行急救,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也相继给朗道寄来了珍贵的药材。这位在物理学界“狂”了一辈子的物理学家,非但没有被反感,反而得到了科学家们无限的支持与同情。在多方的救援之下,朗道在昏迷了整整40天之后,奇迹般的苏醒过来了,成为了一个医学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朗道遭遇车祸之后身体非常虚弱,性命随时都堪忧。诺奖委员会决定将当年的诺奖就授予朗道,并且专门为朗道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不用他本人来斯德哥尔摩领奖了,直接派专人把诺奖给他送到莫斯科去。颁奖颁到家门口,这是诺贝尔奖创立以来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出车祸后的朗道虽然头脑清醒,但是终身都离不开轮椅了,也再也不能继续自己的科研工作,他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6年之后,这位大科学家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1968年4月3日,朗道与世长辞。他的一生是放荡不羁的一生,指出爱因斯坦的错误、抱怨苏联高层的不公,无论是学术当中还是生活当中,他永远都是最“狂”的那一个。可是换一个角度想,朗道这种“狂”又何尝不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呢?无论是学术讨论还是社会进步,需要的不正是这种有话直说的“狂人”吗?像朗道这样的人,往往都要经历比常人更多的苦难,他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这位敢于抒发己见的大科学家走向生命的终点时,他是否会抱怨自己这一生所经历的跌宕呢?

去世之前,他面向他的学生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上天待我不薄,我这一生总是万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