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留下了一场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经典战役。这些经典战役中,笔者认为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战役有两场。

一场是让毛主席在晚年依旧得意的四渡赤水之战,另一场就是出现在小学课本里的飞夺泸定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所在地区是四川通往康定、西藏的交通要道,这里来往的商旅甚多,但岷江的重要支流大渡河也横亘其中。大渡河地势险要,河面宽达百余米,且水流十分湍急,在没有桥的时候,人们大都依靠竹索、藤索在仅有的几个渡口过河。后来清政府为了加强同西藏方面的联系,便修建了泸定桥。

泸定桥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开工建设,次年竣工,全长约103.67米,宽约3米。全桥共由13根铁链构成,每根铁链重约1.6吨,由850到1000个碗口粗的铁环扣成。桥面布设有9根铁链,两边桥栏各有2根铁链。桥上铺设有木板,即使桥下大渡河浪花湍急,行人车马也是畅通无阻。

泸定桥的桥台上都建设有桥亭,是官府征收过桥税费的场所。东桥亭内有康熙御制“泸定桥”碑,上书造桥之始末;西面有康熙御笔亲书的“泸定桥”三个大字。

桥头的石碑上还有两句诗: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

因为是康熙皇帝御批建造,所以泸定桥又被称为“皇桥”。泸定桥的建成让清政府巩固了在川藏地区的统治,还使该地区成为了川藏交流的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泸定桥

关于大渡河的历史,那就不得不提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兵败身死的故事了。

1863年5月,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率领近4万大军兵至西昌,计划北上强渡大渡河,趁势夺取四川盆地。

从西昌进兵北上强渡大渡河,一共有三种方案:

一是走右边的大路,翻越小相岭,经过越西到达大树堡-富林地区渡河,这里水流较缓,渡河后可以抵达雅安,然后全军便直指成都——这条路是入川蜀之古道;

二是走左边的小路,经过冕宁一路向北,直达大渡河最有名的渡口——安顺场,大渡河在这里的河面较窄。但此路中途要经过当地的彝族聚集区,彝族和汉族的矛盾很深,士兵遭到他们攻击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此地也很容易被清军包抄后路;

如果安顺场渡河的方法不行,那就用第三种方案:从安顺场再往北前进约240里,全军靠着川藏之间的唯一桥梁——泸定桥过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达开面临的选择

负责迎战石达开的四川总督骆秉章把清军主力沿大渡河布防,准备以逸待劳静候大驾。

因大路小相岭为入川蜀之古道,石达开料定清军绝对会把主力部队集结于此(骆秉章确实是这么做的),所以他决定走小路。

石达开的军师曹卧虎建议,走小路没错,但安顺场绝非最佳渡河点。因为清军坚壁清野,太平军根本找不到这么多船只,所以只能在安顺场休整,然后迅速北上从泸定桥过河方为万全之策。

但石达开坚持从安顺场过河。

石达开先是派人贿赂彝族土司金钱,彝族人给他们让了路。一路上,石达开大军竟没有遇到清军的任何抵抗,于5月中旬顺利到达安顺场。

但石达开并没有立刻过河,居然命人在安顺场就地取材做木筏,并筹集粮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军

五月份天气渐渐回暖,附近的雪山也开始融雪。一夜之间,大渡河水位猛涨。这下子,石达开就是用木筏也很难渡河了。

曹卧虎眼看大事不好,便对石达开苦苦相劝,称安顺场若找不到船只那便成了是非之地,大军绝不可久留,就地做木筏纯粹是浪费时间,应立刻北上经泸定桥过河。

石达开不听,说等到河水缓和之后再行渡河。

这一等,就把他的命等没了。

两天后,大渡河水流渐渐缓和了下来,正当石达开认为渡河时机已到时,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清军的重重包围!原来就在石达开等待的这两天,骆秉章手下的几路清军趁势追击围堵,对近4万太平军形成了包围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收了石达开贿赂的当地彝族土司被骆秉章以更高的赏金收买,他们也加入到了围剿石达开的战斗中。

清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彝族武装也分散成小部队,凭着对地形的熟悉不断居高临下袭扰太平军。经过27天的苦战,缺少粮食的太平军最后只剩6000余人。陷入四面楚歌的石达开只得率部投降,想“以一人性命保全三军将士”。

最后,石达开在成都被凌迟处死,太平天国威名赫赫的“翼王”就此陨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翼王”石达开

要知道,从石达开率部到达安顺场直至河水暴涨,清军的部署都还没有完成,那时的他若是听从军师曹卧虎的话,立刻北上至泸定桥过河,或许就不会落得个此等下场了。

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身死的故事,被记录在一本名为《庸庵文续编》的书里,而且毛泽东和蒋介石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读到了这个故事,因为他们的《庸庵文续编》都是“云南王”龙云送的。

可能石达开的在天之灵都没有想到,同样的场景在72年后又出现了。

1935年,同样也是在5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到达西昌地区时,老蒋就立志要让毛泽东成为“石达开第二”。

1935年5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便马不停蹄地向大渡河挺近。

那时,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陈昌浩的指挥下,已经取得了嘉临江战役的胜利,并一路向西先后占领了四川茂县、威州等地区,成功牵制了川军主力。按照此时的态势,毛泽东只要率部过了大渡河,然后北上与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全军将士便可化险为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途中的红军

蒋介石的人马在金沙江南岸扑了个空,当他知道红军和当年的石达开一样奔着大渡河去时,立即做出部署调整:

命令薛岳率领大军主力10万余人渡过金沙江,继续北上追击红军主力;

命令四川军阀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总指挥,其手下人马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分布在大渡河重要的大路渡河点——富林的整个下游驻守,另一路在雅安以东的洪雅待机而动;

命令四川军阀王泽浚率领一个旅专门守卫富林渡河点;

命令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刘文辉率领川康边防军,在泸定桥——安顺场——富林沿河驻防。

很显然,蒋介石的计策与72年前的骆秉章如出一辙,他把全军主力尽数集结于大路大树堡-富林一带,把毛泽东往小路的冕宁-安顺场方向逼迫,然后如法炮制也给中央红军来个“四面楚歌”;如果红军吸取石达开的前车之鉴而走大路,那就无异于以卵击石。

同石达开一样,红军也面临小路和大路的抉择。毛泽东计上心头,决定向两路都派出先遣团打探。小路先遣团由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下辖红1军1师1团以及工兵连、炮兵连;大路先遣团由左权和刘亚楼率领,下辖红1军2师5团以及侦察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带着小路先遣团在出发后不久,就发现了蒋介石整条部署的一个巨大破绽:老蒋居然让王泽浚整整1个旅近5个团防守大路的富林渡口,却让刘文辉的2个旅防守富林渡口至泸定桥的整个上游。这样一分摊,小路渡口安顺场对岸仅仅只驻有一个营的兵力!

刘伯承立刻上报中央:建议从小路的安顺场渡河,大路可派兵进行佯动,造成我军要从富林渡河的假象。

毛泽东批准了这一决定,命令左权、刘亚楼率领大路先遣团继续向富林前进,刘伯承、聂荣臻率小路先遣团先拿下安顺场,然后红3、红5、红9军团持续跟进。

刘文辉也下了两道命令:第一是将安顺场的房屋和可用渡河的船只全部烧掉,以坚壁清野来迎接红军;第二是把原本完好的泸定桥拆得只剩下13条铁索,在桥对面布设机枪阵地,阻挡红军过桥。

刘文辉寻思,红军如要从小路安顺场渡河,必要经过彝族聚集地,那里的彝民都不是好惹的。

一片焦土、没有船只的安顺场,重兵防守只有几根铁链的泸定桥,与汉人矛盾重重的彝民......刘文辉实在想不出红军能用什么办法渡河。更何况,薛岳的主力人马还在后面紧追不舍,红军的退路也是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顺场

但刘文辉没想到,这些问题在之后竟会被红军逐一化解。

第一个“神助攻”来自彝族首领小叶丹。

刘伯承率领小路先遣团一进入彝族领地,便遭受到了彝族武装的袭击,先头部队和彝族果基家正在交涉,后面的工兵连就被彝族人缴了械,但整支部队都奉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原则,坚决不和他们起冲突。

当地的四川军阀对彝族采取种族歧视政策,但彝族人发现,眼前这支部队和那些军阀们不一样,是一支真正文明的军队。最后,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首领小叶丹举行了著名的彝海结盟仪式,两人结拜为兄弟。刘伯承还对小叶丹说:“彝族同胞内部要团结,自己人不要打自己人,我们应该一起对付欺负你们的军阀。”

和72年前的石达开不一样,刘伯承没有用金钱,而是用真心换来了彝族同胞的信任,这使小叶丹大为感动,他立即派人护送红军通过了百里彝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彝海结盟纪念碑

第二个“神助攻”来自安顺场的守军营长赖执中。

刘文辉下达了烧掉安顺场建筑和船只的命令,但守军营长赖执中并没有完全执行。因为此人还是安顺场的大地主,刘文辉要烧的是他们家的房子和船只,这就好比用刀子剜他的肉。

赖执中确定红军不会来安顺场,而会从右边大路的富林渡河,因为他亲眼看到红军大部去了富林,他们怎么可能会来安顺场?就算来了,他们也没那么容易经过彝区,绝对是九死一生。而且安顺场乃当年石达开兵败之地,这地方可不吉利啊!

赖执中太小看红军,也太小看刘伯承了。

不久之后,刘伯承派红1师1团1营营长孙继先攻击安顺场,孙继先让全营兵分三路,三下五除二就拿下了安顺场,赖执中和他手下的杂牌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直接惊慌失措地仓皇逃命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红军此次战斗不仅顺利地拿下了安顺场渡口,还幸运地缴获了三条船。

这三艘仅能容纳十几人的船本来是赖执中给自己准备逃命用的,却在红军后来的行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渡河

第三个“神助攻”来自红军“神炮手”赵章成。

红军拿下安顺场后,立即组织人手准备拿下河对岸的登陆点。刘伯承命令在安顺场河边设置机枪阵地作为支援火力,还让他们的“神炮手”赵章成随时准备炮火支援。

然后,孙继先精心挑选出17名突击队员,连同他自己组成18位渡河勇士。他们每人装备一把冲锋枪,背上各背一把大刀,腰间都别着5到6颗手雷。他们坐上一条缴获的小船,带着众人的希望就出发了。

对岸的敌人虽说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而且战斗力连二流都算不上,但他们的机枪碉堡对渡船却是个不小的威胁。赵章成手里只有一门迫击炮和四发炮弹,必须四炮之内干掉碉堡。

赵章成朝着对岸敌人碉堡就是三发炮弹,其中两发直接命中,消除了他们对红军渡船的威胁。

与此同时,红军机枪阵地奋力开火实施火力压制。在船工的不懈努力下,18位勇士终于历经千辛万苦上到了对岸。然后他们便跳下船,用冲锋枪、手榴弹和大刀杀得敌人丢盔弃甲,创造了18人击退敌人一个营的军事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人坐船过河

第四个“神助攻”来自当地的一位老秀才。

18位勇士在大渡河留下了一个注定永垂青史的军事神话,但刘伯承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安顺场两岸虽已经被红军拿下,但只靠三条船想要运送全部中央红军3万人过河,那是万万做不到的。

当初石达开军师曹卧虎提出的问题再一次出现了。

毛泽东可不想历史重演,他本人绝不做第二个石达开。就在此时,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告诉毛泽东:在当地有一位90多岁的老秀才,此人亲眼目睹了72年前石达开兵败的过程,可以听听他的见解。

毛泽东闻讯大喜,连忙前去问计,老秀才直接指出,当年的石达开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到达安顺场时没有立即进兵泸定桥,白白浪费了两天;第二、石达开没有处理好和彝族人的关系,用金钱收买他们的法子是靠不住的。

老秀才告诉毛泽东:“安顺场绝不可久留,只有北上300里过泸定桥,才能全局皆活。”

毛泽东大喜,连连称赞老先生不应该是秀才,而应该是状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和农民们在一起

这四次“神助攻”之下,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计划呼之欲出。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毛泽东在5月26日上午宣布了一个“左右路军齐头并进”的夺桥计划:

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率领军团部、红2师和红5军团组成左路军,从安顺场沿着大渡河西岸前进,北上夺取泸定桥;

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1军团1师和干部团组成右路军,先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红1师沿大渡河东岸北上,朝泸定前进。干部团则在相反方向打阻击,掩护红1师后背;

红军核心纵队、彭德怀的红3军团、罗炳辉的红9军团随后跟进;

左权、刘亚楼率领的大路先遣团在5月27日再迷惑富林的王泽浚旅一天,28号迅速转移。

这是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相当于两路大军对泸定桥实施夹击。万一林彪的左路军从大渡河西岸夺桥不成,还有刘伯承的右路军从泸定桥东岸偷袭。就算渡河不成,右路军仍然可以在大渡河北岸建立根据地,因为红军干部团在他们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两路军北上向泸定桥前进

此时,刘文辉向上报告,说安顺场只有几百名红军渡河,绝非大部队;同时驻守富林的王泽浚旅也报告老蒋,说对岸的红军正在声势浩大地砍树做木筏。种种现象使蒋介石坚信,红军主力一定会在右边大路的富林地区渡河。

殊不知,这都是红军的“声东击西”之计。

直到毛泽东的夺桥命令下达,接下来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超级马拉松”。从安顺场到泸定桥全长约330里,朱德要求左右两路纵队都要在两天半的时间内到达泸定桥。

红军左纵队的夺桥部队是红1军团2师4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他们率领部队从5月27号出发,一路上边行军边打仗,第一天跑了90里路,但到了28号早上,命令突然变了。

命令来自于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

黄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

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在剩下不到两天内跑完剩下的240里路。到了泸定桥后,部队还要休整,还要部署夺桥火力,所以在路上行军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时期的杨成武

黄开湘和杨成武带着部队一路狂奔,他们一路上连急行军带打仗,还要防止掉队,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们一刻不停,一分不睡,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疲劳,以最快的速度向泸定桥奔去。

当红军战士们距离泸定桥还有110里的时候,突然下起雨来,这大大增加了他们行军的难度,但还是没有让他们望而却步。战士们不能生火做饭,渴了就喝雨水,饿了就吃生米,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在29日早上赶到泸定桥!

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曾经命令刘文辉把泸定桥炸掉,这样红军就是有神仙相助也过不了大渡河了。

但刘文辉没有炸桥,一来是因为泸定桥对川藏意义重大,贸然炸掉会严重影响川藏商贸往来,会损害本地经济。而且炸掉当年康熙爷下旨修建的桥,名声也不好;二来嘛......就这么几根铁链子,河对岸还有机枪碉堡,刘文辉料定红军绝对过不来,这跟把桥炸了的效果差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泸定桥老照片

5月29日早上6点,黄开湘和杨成武的4团终于抵达泸定桥西岸,顺利地完成了行军任务。也就是说,他们用了25个小时急行军240里路,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军事奇迹。

刘文辉没想到,红军居然来得这么快。

经过一番休整后,4团便开始了夺桥战斗。

战斗定在5月29日下午4时打响。

红4团团长黄开湘命令把全团100多挺轻重机枪全部架设在岸边,直接朝着对面的川军桥头堡猛射,如此密集的支援弹雨把他们全打懵了。

黄开湘亲手挑选了以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2名战士作为攻桥突击队。这22名勇士攀爬上冰冷的泸定桥铁索,下面就是奔腾不息的大渡河。勇士们在100多挺机枪的掩护之下,一手牢牢抓着铁索,一手持枪,身体慢慢向前一边射击一边挪动着。

在这22名勇士的后面并列有两个连的战士,前一个连每名士兵手里都抱着一个木板,准备跟在22名勇士后面架设木板;后一个连则是第一波突击队,等到木板架好,他们就趁势冲锋突击,占领对岸的桥头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飞夺泸定桥

22名勇士毫不畏惧,朝着敌人射来的弹雨奋勇前进,敌军的子弹打在铁索上发出阵阵“呯呯呯”的响声,但这并没有吓退他们。红军的掩护火力越来越猛,敌军已经完全坚持不住了,他们压根没料到红军会从这里过河,所以留守泸定的人本来就不多。

后面的连队也没闲着,夺桥勇士们往对岸前进一步,他们便紧随其后铺上一块木板。

等到红军战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狗急跳墙,竟然在对面桥头堡放起了大火,妄图以熊熊烈焰阻挡红军夺桥的决心。见此情景,杨成武在后面大喊:“同志们,这是最后的关头了,别怕火,冲过去!过过去!敌人垮掉了!冲过去!”

廖大珠连长也喊道:“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随后便一跃而起,扑向对面桥头,后面的勇士们也紧接着跟了上来,大家抽出背在背上的大刀,和敌人展开白刃战。

泸定桥的桥头堡被红军顺利占领。

敌人在李全山团长的带领下正要反扑时,他们的左翼突然枪声大作。原来,刘伯承率领的右路军及时杀到了,战士们如潮水一般涌进了泸定城。

这下子,敌人彻底大势已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勇的红军战士们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历史上一次极为经典的战役,而且22名勇士无一人伤亡,他们在战斗结束后每人得到了一套新衣、一支钢笔、一本笔记本、一只水杯、一双筷子作为奖品。

一天后,红军大部队依次到达泸定桥,整条大渡河上,王泽浚和刘文辉的川军部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红军纷纷向西运动而无可奈何。薛岳的前锋部队才刚到达冕宁,想追也追不上了。

当天深夜,刘伯承和聂荣臻进入了泸定城,他们和王开湘、杨成武二人在夜色中参观了泸定桥。

当从桥西折回走到桥中央时,刘伯承突然站住,重重地在坚实的桥板上跺了三脚,感慨万千地说道:“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中央红军大队人马从泸定桥陆续到达对岸后,毛泽东抚摸着桥上的铁链,感慨地说道:“这真是一场军事奇迹,应该在这里立一块碑!”

中央红军三万余人全部通过泸定桥后,有人建议炸掉泸定桥阻挡薛岳的追兵,但毛泽东没有同意。这座光荣之桥历经300年而不倒,今后还要存于后世,怎么能说炸就炸呢?况且就连刘文辉都没有为了阻挡红军炸掉它,它又怎能毁在红军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和老百姓们

但薛岳的追兵不得不防,于是战士们锯掉了桥上的四根铁索,这样百姓商旅仍能畅通无阻,但国民党军的辎重部队就黔驴技穷了。

飞夺泸定桥之战在很多年后仍然被人津津乐道,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如果当时刘文辉炸掉了泸定桥,是不是红军就过不了大渡河了?

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彭德怀找到了答案。

1965年9月,彭德怀被中央派往四川担任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在看望了当地百姓之后,他又来到了那条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沿着河岸一边走一边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

当彭德怀从安顺场一直走到大渡河上游的康定一带时,他惊讶地发现,这一段的河流清澈见底,水流也很缓慢,与其他地段湍急的河水大相径庭,人完全可以涉水而过。

彭德怀不禁想:就是刘文辉把泸定桥炸了也没关系,只要战士们再往上走一段,然后涉水过河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泸定桥及其上游

毛主席说过:人定胜天。红军战士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过硬的本领,面对二者皆无的敌人,那是任何天险都阻挡不了的。

古人云: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