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理想没有护城河,一旦传统车企入局增程,等待理想的只能是溃败。

但是,从市场反馈来看,并非如此。

5月销量数据显示,理想L6是12965辆,星纪元ET是2770辆,不及理想L6的零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为中大型大五座增程SUV,星纪元ET的优势很明显,但劣势,或者说瑕疵也很明显。

第一,厂家重点宣传的移动吧台,不支持选配,仅顶配车型配备。另外一点让人诟病的是,星纪元ET一口气推出了八款车型,增程和纯电并举。看似给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很大,但是实际上的配置组合,并不能契合用户的用车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就拿香氛系统这一细节配置来说吧,既然是同一个架构平台打造而来的车型,这种锦上添花的配置,厂家完全可以做到硬件预埋,把选择权交给用户。不幸的是,和移动吧台一样,不支持选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这种能增强内饰豪华氛围感的小细节,提升消费者用户体验的小配置,星纪元ET看似做到了,实际上却又没有做到,这难道就是“理工男”的逻辑,只擅长搞技术,不懂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购车权益偏向纯电版本,增程版本的购车权益几乎少得可怜。纯电版赠送CDC和空悬,增程版则没有。无论厂家做没做过市场调研,应该明白这个级别中,增程版本才是走量车型,可以参考 理想L7 参数 图片 )、L6,以及 问界M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款车长将近5米的中大型SUV,星纪元增程版没有不支持四驱,却提供了空气悬架。笔者认为在逻辑顺序上出现了错误,按照正常逻辑来看,入门版是两驱,中配版是四驱,顶配版是四驱空悬,这样逐级而上,才是正常顺序。

星纪元ET则是直接跳过了四驱这一阶段,这对于北方的用户来说,冬季用车不是很友好,很难打消顾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8155芯片来说,由于厂家前期立项比较早,当时属于是主流车规级芯片。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8295芯片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应用了。而且星纪元ET的优化水平属于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完全发挥8155芯片的潜力。既然在智能化方面赶不上新势力,那就从芯片级别上来弥补不足,随机应变,如果是采用8295的话,车机表现也能成为加分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一些车主提车后的反馈来看,星纪元ET的品控也存在不足。有车主反映方向盘有异响,车轮跑偏的问题。还有车主反映,座椅开线,可以明显的看到开线位置,是没有针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在试驾的时候,发现车窗的升降按键过于灵敏,操作方式也需要重新适应。按一下是一键升降,长按是控制升降幅度。由于升降按键过于灵敏,很难控制得当。锁车键也集成在屏幕上,也需要学习适应。智能化不是一味的去除实体按键,这违反大部分人的正常思维逻辑。

没有车顶行李架也是一个失分点,从外观看,给人一种扁平的感觉,缺少中大型SUV应有的饱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品定位逻辑不够清晰,可以看出星纪元ET的产品经理缺乏深度市场调研,和用户脱钩。

当然,星纪元ET的优势在同级别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全车高强度钢应用占比达到了88%,从32米的高空坠落,电池不起火,车门能够正常打开,A柱、B柱保持完好,安全用料方面,是挑不出毛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用高阶双叉臂悬架,铝合金用料,都是实打实的良心。

厂家也不止一次的强调,在看不见的地方,下了很大的功夫。既然在看不见的地方下了很大的成本,为什么不在用户经常看得到、经常接触的地方也多下一点功夫呢?

如果说是因为这些瑕疵而影响了星纪元ET的市场表现,是不是因小失大呢,这样的沉默成本谁能够承担得起呢?

星纪元ET首月销量表现不佳,有人认为可能是产能处于爬坡阶段。保守来说,订单超过2.6万台,理想L6首期累计订单超41000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势力能在首月交付新车12965辆,传统车企竟然卡在了产能上。这种情况,如果是刚入行的小米汽车,还能接受,星途这样的传统车企,说是产能不足,着实牵强。

最后:星纪元ET这款产品在整体框架没问题,问题就在于不能细看。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小问题不止一处。笔者想说的是,不能每一次新车卖不好,就拿“理工男”来当挡箭牌。应该反思一下,这么好的技术底子,本来可以大放异彩的,到最后却因为一些小细节功亏一篑。长此以往,这些优秀的技术应用不就被埋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