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的小说,我十几、二十岁时曾经喜欢过一段时间(读过有十几本吧,达不到痴迷的地步),那个时候还觉得亦舒笔下的女主角都好有个性,很洒脱。但是现在人到中年后再看,却读不进去了。

说实话,亦舒不过是一个通俗爱情小说作家,当年,她在内地的名气和影响力,甚至还没有琼瑶大呢。

现在琼瑶小说的价值观,已经被年轻一代批得体无完肤了,那么亦舒呢,她其实也就比琼瑶强了一点点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读多了名著作品,再回头去看亦舒的作品,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玛丽苏文学。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开播后,因为这个故事原著我没读过,于是我试图去读一下原著,但是勉强看了几章就看不下去了。

文笔一般,故事过时,爱情套路化。

其实还不如剧版好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少剧版中有刘亦菲的美貌可看,有那么多性格各异的美女主角,还有很搞笑的黄牡丹和帅气的美甲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剧版其实也就借用了原著的一个人物关系和故事的大体框架,具体的剧情和细节、人物的背景设定、工作成长、事业发展等等,全都是全新的改编。

亦舒原著写的是上世纪80年代香港发生的故事,早已经过时了,而且香港的故事,与内地相比,也完全是两种味道,两种文化。

所以剧版必须改编,如果照着原著拍,就照原著中玫瑰的离经叛道、大胆出格言行,电视剧如果照原著拍出来,即使是刘亦菲主演,也可能会骂声一片(指的是骂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原著中玫瑰才16岁,就对周士辉的爱不拒绝,故意戏弄他,眼看着周士辉毁掉一切,她还觉得心安理得;再比如她和庄国栋的爱情,原著中庄国栋真是有未婚妻的,剧版改为了前女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剧版不改编,完全照着原著拍,早就被网友喷死了吧。

剧版虽然故事也有点都市剧的套路化,有些情节洒了不少狗血,不过感觉改编得不错,描绘的是当代一些女性的生活状态,比原著好看。

实际上,现在有很多原创小说都写得很不错,也很反映现实,只是因为作者没名气,所以就没有影视公司敢拍成剧。大家都愿意去找那些现成的、耳熟能详的作品来拍,可能毕竟有原著作品和作家的名气在,影视公司心里觉得有底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亦舒的作品,观念、味道都不适合内地,改编以后很容易不伦不类的。

像《承欢记》也是大改了,但是剧中麦承欢继承继祖母的遗产,祖母在上海的花园洋房和酒店一直经营了几十年,这些剧情,就有点魔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该剧是想做成一部都市现实剧的,但因为原著中的一些女主光环、金手指情节,导致这部剧的现实基础就不那么能有说服力了。

玫瑰的故事》相对《承欢记》而言,演员阵容更加强大,故事也改编得更饱满一些。相对来说改编更成功。

原著中的黄玫瑰,就是一个美貌而没灵魂的肆意妄为的女孩子,仗着自己的美貌逞强,而剧版中,刘亦菲饰演的黄亦玫,所改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土气的名字,更是全新的思想观念,以及全新的爱情观、人生观,更加积极向上,更加符合当代年轻女性的品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可能会为爱沦陷,为爱忍让,但她内心的自我一直都在,也敢于打破过去的旧我,开始全新的生活。

一直追梦,在路上,做自己,这样的黄亦玫,更讨都市女性观众喜欢。

而且,比起爱情来,其实女性观众更磕剧版《玫瑰的故事》中几位女性主角之间的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玫瑰和苏苏,玫瑰、苏苏和姜雪琼,比如玫瑰劝说关芝芝放弃周士辉,不要吊死在这一棵树上,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亦菲饰演的黄亦玫,不再是那种符合男性大众审美的女主角,她的爱情不讲求白头偕老,婚姻也不可能从一而终,喜欢了就去爱,不爱了或者感觉到这份爱阻碍到自己的自由与梦想了,就忍痛放弃,从心而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亦玫这样的女主,不再是那种对标世俗标准的所谓“好女人”,而是一个自由鲜活、活出自我的真实女人。

她也不是那种空洞的所谓大女人,而是也会有脆弱的时刻,会有委屈自己的一面,甚至也会短暂恋爱脑,但最终,她会看清自己的内心,纠正自己的人生方向,且歌且行,一路向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现在各地文旅都在引用的那句,刘亦菲在《玫瑰的故事》中的台词:“从此世界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

(文/第一滴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