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AI行业会议“2024北京智源大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开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大会上午的主题讨论环节中,零一万物CEO李开复与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智源研究院学术顾问委员张亚勤进行了对谈。

在对谈中,李开复提到,在中国市场,做To C在短期内更有机会,而国外则两者都有机会。在To C端,大模型就如同互联网时代或PC时代的新技术、新平台,将会带来新应用,这是巨大的机会。他判断:AI时代,第一个阶段突围的应该是生产力工具;第二个阶段可能会是娱乐、音乐、游戏;第三个阶段可能会是搜索;再下一个阶段可能会是电商;然后可能会有社交、短视频、O2O,这是不变的定律。

他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之一是,初始应用应具备盈利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第一波潮流主要为生产力工具。越往后则难度越大,他继续分析说,因为对高用户量的应用来说,其商业模式通常是在积累用户后寻找变现模式,这就要求应用成本必须很低,试错难度很大,所需投资也更多。“To C应用会从生产力工具一步步走向短视频类应用。To C确实会产生大量的用户,但这不是说不能用大模型来做产品,只是在普及顺序上会按照这几个阶段进行。”李开复表示。

在谈及背后的挑战时,李开复认为,在大模型领域做应用,与PC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不一样,因为推理成本还太贵。他认为,在做应用时,一定要考虑上述几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以及时机,此外,还需综合评估当时的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效益。李开复总结道:因此,大模型To C应用不同于过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经理无法单独决策,而是需要从基础设施、推理引擎等层面共同参与和优化。

最后,李开复表示,在To C领域,他不相信技术可以永久领先。“技术带来的领先窗口非常短暂,一旦巨头看到你验证了TC-PMF(技术成本×产品市场契合度),他们会有很多方法超越你。”李开复认为,最终胜出的To C应用不只需要有技术优势,还需要在时间窗口内打造持续优势,比如品牌优势、社交链、用户数据、用户黏性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