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以来,以色列军队总计投入4个师的14个旅战斗队,对加沙地带展开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单纯就以军地面部队的表现而言,甚至还不如第一次全面进攻时的状况,这又是咋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注意到以军本次投入参战的阵容,三个现役主力师,投入了两个(还有领土师、预备役师各1个);11个现役主力旅,投入了9个(还有3个预备役旅、2个领土旅)。

很显然,以军这次进攻是把现役主力砸了进来,并没有投入预备役主力。

这主要是因为,以军庞大的预备役部队原本是为“速战速决‘准备的,由于动员后的兵力几乎占到了以军可征兵人口的十分之一,所以这么多人不可能长期脱离社会生产。

但以军在加沙未能速战而胜,大批预备役部队不得不复员;而且以军在实战中发现,由于荒废多年且训练效果不佳,以军如今的预备役部队已经丧失了进攻作战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以军将现役主力投入到加沙的第二次总攻也情有可原。

但关键问题是,以军现役部队在应对哈马斯突袭和第一次总攻作战中,大量基层军官和骨干折损,使得其赖以维系的“家丁队”难以恢复过来。

在以陆军常备的126000人中,有10万人都是义务兵,这些人的训练时间短,并没有足够的军事和参战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预备役实在不能再大量征发,以军只能使用骨干大量折损,不得不以新兵蛋子增补的现役主力阵容开往参战,名场面不断也就不难理解了。

比如最近发生在拉法战场的一则战例,就是很好的证明。

在以色列陆军中,侦察部队向来是精锐,在实战中往往充当开路先锋的角色,但第84吉瓦提步兵旅侦察营,最近在拉法前线却吃了一亏。

6月10日,该营的一支战斗队在拉法城萨布拉社区执行“扫荡”任务,在进入一处建筑物前,由于担心里面可能有陷阱,所以提前投掷爆炸物进去,试图触发陷阱。

在楼内没有立即爆炸之后,以军开始进入,结果步兵进入后,楼房被引爆,除了被直接炸死的,倒塌的墙体几乎还掩埋了整支战斗分队。

在组织救援时,又遭到了哈马斯的迫击炮轰击——很显然这又是一次经典的诱伏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以色列国防军称,此次战斗有4人被“批准阵亡”,其中包括侦察营训练连少校(追授)连长以及3名士兵,士兵中有两人还是去年刚入伍,目前正在受训的新兵蛋子,才19岁。

不过其中一人倒是大有来头,其爷爷是利库德集团议员摩西

费格林,此人政治观点极为抽象,如今孙子葬送在了加沙,也算是福报了。

除了被“批准阵亡”的4人外,以色列军方还承认有7人受伤,其中5人伤势严重;而非官方的说法则称以军伤亡超过20人。

按照我们对以色列国防军特色判断,所谓的7人受伤就是7人重伤,5人伤势严重,基本就是快死了,甚至可能已经死了。

那么,这次战斗有什么要吐槽的吗?

首先,怀疑楼里可能有异样,这倒是很有警惕意识,可自己先扔个手雷炸炸发现没事儿,就以为啥事都没有了,实在是太书呆子了,真不愧是新兵蛋子。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爆炸装置都可以被你这颗手雷能引爆的,哪有这种巷战好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以军进楼后,第一时间也不是看看有没有地道口,大概率又是去找窗户看风景,喜欢在窗口看风景,算是以军特色了。

以军还非常喜欢在楼房附近扎堆,一栋小楼边上往往就是一大堆人。

结果附近诱伏的哈马斯直接引爆这栋三层小楼,连炸带砸搞掉了至少10多人,还有意识地使用迫击炮打击以军后续的救援分队,使得被炸到的以军出现更高不可恢复性减员率。

等到战斗结束以军清理尸体和重伤员时发现,原来这楼里还有地道,着实是又吃了一波地道战+地雷战的亏。

有网友说,巷战太难打了,可难打是相对的;瞧瞧俄乌战场上的巷战,俄军和乌军步兵是什么表现?

再看看以色列军队这开战8个月的表现,实在是无力吐槽。

可要说它表现差,也确实情有可原,光是挂掉的4人中,就有3人属于训练连的;大概率整个战斗分队,大都是训练连的人。

在加沙战场上以军的常备队都是菜的抠脚,指望这些去年刚入伍的新兵,能玩出啥花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次以军进攻加沙的主体,还偏偏就是义务兵,名场面自然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