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球迷心中,欧洲杯的成色高于世界杯。它不仅代表了欧洲各国足球的最高水平,甚至一度代表了国际足球的最高水平,世界杯和欧洲杯相比,不过是更热闹一点罢了。

但近年来,4年一届的欧洲杯似乎逐渐在失去往日的光彩。几个小时后,德国慕尼黑安联球场便将迎来本届欧洲杯的首场比赛。但从国内的社交媒体上看,曾经高光的欧洲杯处于没人期待、没人讨论、没人关注的状态。

是足球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成色下降,菜鸡互啄

全球业内普遍观点认为,2016年欧洲杯,是欧洲杯滑坡的起点。那年,欧洲杯由原本16支球队参赛增加到24支球队。

这个决定是欧足联在2008年就作出的,当时欧足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历史性的决定将给那些中游球队更多的机会”。

事实上,杯赛扩军的确能为弱旅提供亮相的机会,强队也能更轻松地通过预选赛进入决赛阶段。更多的球队参加,更多的比赛,也能让举办国以及全欧洲在欧洲杯期间获得更大的利益回报。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欧洲杯在扩军到24支之后,比赛场次增加了20场,更多的场次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这届欧洲杯营收高达19.16亿欧元,比2012年欧洲杯整整多入账5.71亿欧元。

而在2020年欧洲杯(实际上是延期到2021年进行)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仍然带来了25亿欧元的收入。

看上去是个多赢的买卖,不亏。

但扩军并不是没有隐患,比赛的质量下降了。过往竞争激烈从第一场开始就需要全力以赴的比赛,变成了每个小组都存在“鱼腩”,小组第三名都有可能晋级16强的局面,这令欧洲杯小组赛阶段的比赛沦为“鸡肋”。

不得不说,葡萄牙的确是2016年欧洲杯扩军的最大赢家之一,小组赛3场一场没赢,凭借小组第三名晋级16强,最终还拿到了这届欧洲杯的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欧洲杯葡萄牙夺冠。图/中新社 胡金喜

正因为扩军带来的赛制改变,小组赛阶段平局带来一分的价值远高于此前的平局价值,这就令球队在小组赛阶段往往更加谨慎,在以出线为目标的驱动下,战术执行也更加严格,防守更加专注,这并不代表欧洲杯的竞技水平在下降,但是观赏性却是实打实下降了。

在当年,欧足联面对扩军质疑时曾拿出过在2004年欧洲杯中夺冠的希腊举例,认为扩军能让希腊这样的球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并且成为黑马。

但现实却很骨感,在欧洲杯扩军后,无论是2016年的冰岛、威尔士,还是2021年的丹麦,它们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鱼腩”球队。而那些真正的“鱼腩”球队,真的在欧洲杯实现了就是来走个过场的任务。

即便是2016年扩军后,全世界都看到了欧洲杯的疲态,但欧足联仍然希望效仿世界杯再次扩军,并提出希望能把欧洲杯扩军到32支球队的计划。欧足联目前有55个会员协会,如果扩军到32支,意味着将有58.18%的球队可以出现在欧洲杯正赛上。

届时,欧洲杯的成色将再次下降。

欧洲的足球水平在下降?

和扩军相似,部分球迷同样认为欧洲的足球水平在下降,所以导致欧洲杯的热度不如曾经。

不妨从2002年韩日世界杯之后的世界杯冠军来梳理,获得冠军的分别是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阿根廷,从这样来看很难得出欧洲足球水平在下降的结论。

仅从球员本身的能力来看,欧洲足球的水平因为职业联赛的水平提高,并未减弱。但对于部分欧洲国家来说,的确在国家队层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这本身源自欧洲足球发展到如今的样貌,曾经的欧洲足球各国立足本土,好苗子从本土涌现后进入欧洲优秀联赛发展。随着欧盟的发展,如今已经完全变了,优秀俱乐部的球探遍布这个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各国优秀的年轻运动员早早便被纳入豪门俱乐部的青训体系,这保证了他们能接受到世界最高水平教练员的指导。

全世界最优秀的足球教练员已经不在各国的国家队中,而是在欧洲顶级俱乐部中。这源自俱乐部的比赛更多、曝光度更高、商业回报也更高,对教练员来说获得的价值认可度也更高。

按照常规认知,高水平运动员在高水平教练员的打磨下,自然会获得更高的提高和成长。但各支俱乐部的风格、打法、战术安排并不统一,球员在球队和场上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当这些球员回到国家队的时候,并不一定可以打出精彩的配合,呈现出色的比赛。

在业内有个观点认为,俱乐部的教练员主要工作是制定战术并且拿下比赛,而国家队的教练员的主要工作则是“玩人”,单纯的飞行集训,很难提供给球队更多有效的战术安排,能否捏合起来球队形成合力,便成为国家队主帅的重要工作。法国国家队主帅德尚便是这样成功的,而前比利时主帅马丁内斯则是反例,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欧洲杯中比利时被威尔士淘汰。图/中新社 胡金喜

欧洲俱乐部的崛起,还为欧洲杯带来了更多的不利因素。强度和对抗程度更高的联赛让球员的疲劳程度加大。欧洲杯的时间虽然在欧洲联赛结束之后,但仍然有不少高水平运动员因伤无缘欧洲杯。

以今年欧洲杯为例,如果说西班牙的加维、奥地利的阿拉巴、法国的卢卡斯·埃尔南德斯早早就因伤告别欧洲杯不算意外的话。

意大利的扎尼奥洛、斯卡尔维尼、贝拉尔迪、阿切尔比、乌多吉等人的相继受伤,几乎让卫冕冠军无米下炊。

更离谱的是荷兰,就在欧洲杯开赛前一周,中场大将德容、库普迈尔斯和前锋布罗贝,以一天一个的节奏伤退。使得荷兰主帅科曼一边大骂俱乐部用人太狠,一边打着国际电话四处摇人。

这些情况都让部分参加欧洲杯的国家无法以最出色的状态示人。

中年人熬不动,年轻人不想熬

欧洲杯和世界杯相比,无法呈现过多的“病毒式”传播,这让其的影响力只能影响真正想看球的人,难以形成破圈效应。

对于中国球迷来说,欧洲杯热度降低的最核心的原因还是无法跨越的时差。此前的卡塔尔世界杯,虽然同样有时差,但是对于国内观众来说还是要稍好于在欧洲本土举办的欧洲杯。

以卡塔尔世界杯为例,小组赛有北京时间晚上18点、21点、23点多个档期,全部64场比赛中有几乎一半的比赛安排在这个档期内。

而本届德国欧洲杯,全部51场比赛,只有7场是在北京时间21点开球,其他的44场全部是0点或凌晨3点鸣哨。

如今的世界足球,因VAR技术的介入带来的超长补时,使得一场足球比赛的净时长变得更长,这对于中国球迷而言更残酷了一些。

倘若欧洲杯足够好看,哪怕次日浑浑噩噩,老球迷也会觉得过瘾值得。但情况恰恰相反,熬了半宿看菜鸡互啄,中场休息时在沙发上睡着才是常态,这并不会让球迷感到过瘾,反而令自己显得愚蠢。

欧洲杯不再吸引中国球迷也是事实。以某外卖App的数据为例,2021年欧洲杯期间,晚间的外卖订单增长率低于10%,酒吧的上座率增长也低于15%,这和此前相比大大降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中国球迷在歌厅观看欧洲杯决赛。图/中新社 李京生

社交媒体和其他娱乐方式的兴起,让年轻人的选择变多了,足球不再是年轻人最为追捧的娱乐方式,踢足球不是,看足球自然也不是。这就让欧洲杯在国内面临着,中年人熬不动,年轻人压根就不想熬的窘境。

几年前,西甲豪门皇家马德里俱乐部主席弗洛伦蒂诺曾对媒体表示:“如今的年轻人不爱看足球了,足球到2024年就死了。”

如今,2024年到了,欧洲杯如约而至,足球似乎还活着。

作者:胡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