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乾坤 廖艳琳 编辑/高莘)

6月13日,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香港政府已启动一项活动,鼓励一线员工和居民展示良好的待客之道,以助力旅游业恢复。” 但该报道又称,“有专家说,高物价和来自深圳的竞争力似乎才是(阻碍香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NBC报道截图 图源:CNBC

对此,观察者网从香港旅游发展局(以下简称“旅发局”)了解到,6 月 3 日,旅发局确实推出了全新“好客之道”宣传,其目的是,以“做多一步 好客之道”为主题,展现出,“不论是前线业界人员,抑或市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做多一步’,彰显香港的好客之道。”同时,香港旅游发展局还向观察者网提供了香港旅游业恢复的最新数据,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香港旅游业正全速迈向复苏,旅客人次稳步增长,是疫后内地旅业恢复最快的出境游目的地之一。2023年全年访港旅客3400万人次,其中内地访港旅客2676万人次,恢复至疫情前2018年的52%。过夜旅客占比上升6%,比例较疫情前高;平均逗留时长从过去的3晚增加至3.5晚,比疫情前长;首次访港内地旅客亦上升2%。

而针对CNBC将“香港旅业全面复苏面临的更大障碍”归结为“香港物价高以及来自深圳的竞争等问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有不一样的洞察,他向观察者网表示,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制约香港旅游业更快复苏的重要一点是,“香港出租车等社会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戴斌还进一步强调说,首先,对于香港旅游业来说,内地市场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市场,如何为内地游客提供更高质量、更有品质获得感的服务,提高内地游客在内的广大游客的满意度,是香港提升旅游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次,当下,更多的游客选择以散客自助方式入港,他们会跟出租车司机,餐饮店、零售便利店等社会方方面面打交道。此时,香港各行各业对游客释放的善意和友好就变得至关重要。

“从我们监测的数据来看,现在很多内地游客和入境香港的游客都反应香港出租车存在经常绕路、付费不找零、不和内地游客说普通话等问题。客观来说,香港旅游业界亟需面向散客市场做好体系建构,以及做好居民对待游客的态度教育引导。”戴斌说道,这也是“好客之道”推出的重要原因,“这对于香港提高旅游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提及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机遇,戴斌则认为,对于地处大湾区的香港来说,增强与内地旅游业的紧密互动,将香港建设成为“一程多站”国家旅游线路的支撑城市,用好内地的免签入境政策和香港的免签政策之间的协同变得至关重要。

此外,针对CNBC的该篇报道,以及如何应对香港旅游业发展的难点和堵点,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回应观察者网,除了“好客之道”外,目前,香港还在推出三大举措。第一,借势不同大型盛事及活动在香港举行,联合业界进行宣传推广,提供各种消费、活动、商户优惠以及礼遇资讯,推动本地市民及旅客在香港消费;第二,随着各项大型跨境基建、旅游设施、酒店及公共交通网络等在过去几年相继落成和优化,香港的旅客承载能力有所提升,香港有信心为更多来自不同客源地的旅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优质旅游体验,以便利更多高净值内地旅客以更便捷灵活的方式体验香港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第三,香港会继续与内地业界保持紧密沟通,推出更多有利于香港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增加购物免税额和更多“个人游”的内地城市。

据观察者网了解,“个人游”计划自2003年7月28日起实施,该计划允许中国内地居民以个人旅游的方式前往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两地旅游,从此,“个人游”成为港澳和内地民众深入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自2024年5月27日起,内地赴港澳“个人旅游签注”新增山西省太原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等8个城市。截至目前,该计划涵盖的城市已增至59个。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