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陨落之前,执念永不瓦解,阳光终有一天照进你我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月球陨落,将关注点放在了人们较为担心的那一面,如果人工智能拥有自主意识、反噬人类,将会怎样?

灾难的形式有很多种,而其中的一部分,往往是由人类自己引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球偏离运行轨道,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地球冲来,海啸、暴雨、洪水、火山等自然灾害一触即发,人类即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危急时刻,在如何让月球重回运行轨道这一关键问题上,美国国防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出现分歧,前者准备使用核弹发射到月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随之产生的毁灭性放射污染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愿意看到的,它的临时负责人试图用一台被废弃在博物馆中的航天飞船深入月球地心完成任务,使地球免于灭顶之灾……

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来源于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科幻灾难新作《月球陨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空失事是安全生产事故?

布莱恩曾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名出色的宇航员,十年前,在一次常规的检修航天飞机的行动中,他和另外两名队友被来自月球的神秘物质袭击。

和他一起出舱检修飞船的队友被击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坠入太空深处,飞船内的另一名队友福勒则被击倒在飞船内,失去了意识。

经历千辛万苦,布莱恩驾驶着航天飞机成功地将福勒带回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迎接他的却是一份莫须有的处罚,那就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调查团队,将这次事故定性为一次太空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他们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行动过程中存在着安全生产隐患,但作为行动主要负责人的布莱恩却没有把问题查出来、拎清楚,所以需要对这次事故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布莱恩全力解释他们在事故现场受到了一团神秘的黑暗物质袭击,但调查团队却以这个理由过于离谱不符合科学逻辑为由,拒绝采纳。

更让布莱恩失望的是,当时现场唯一的见证人福勒,也在调查中一直强调“自己晕厥了,什么都没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曾经的“太空英雄”布莱恩,一夜之间变成了不按安全生产规则开展太空行动的“千古罪人”......

不但丢掉了宇航员的工作,更是妻离子散,从此一蹶不振,就这样过了浑浑噩噩的十年。

直到某天的一条突发新闻打破了布莱恩平静的生活:“美国当局对此过于乐观。想象一下,海边的浪潮增大数百倍,淹没数百平方英里陆地,就能明白我们面临着怎样的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机里的评论员们忧心忡忡地讨论着,并告诫观众“往高处走或许是我们唯一的生存机会”

马路上,社会切换成无序状态,打砸抢烧正在疯狂进行,海边,黑压压的乌云正在向海岸线逼近,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月球已经偏离了运行轨道,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地球冲来,人类的世界末日一触即发。

这时,已经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临时负责人的福勒找到布莱恩,并告诉他一个隐藏了十年甚至更久的真相,那就是十年前布莱恩在太空中看到的黑暗物质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美国当局早在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

当年在电视直播中突然中断的信号,并非自然现象,而是美国当局有意为之,理由就是他们发现了这团黑暗物质,但在当时他们并没有能力解决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其作为机密尘封,布莱恩无法自证的“清白”,终于被证实了,但这次福勒并不仅仅是来向他道歉的,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他希望布莱恩代表航空航天局,飞到太空帮助月球重回运行轨道,使地球免于灭顶之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灾害根源竟是人工智能的自我觉醒?

月球脱轨,引力变化,地球上海啸汹涌、火山喷发、山崩地裂……或许,还会有更多的自然灾害即将发生。

布莱恩最终接受了这场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一次踏上月球,为希望而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航天飞船逐渐深入月球内部,月球脱轨的灾难原因也逐渐被揭开,几十亿年前人类的祖先,被自己创造的人工智能合成的外星粒子追杀,全军覆没,月球成为唯一的避难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人工智能合成的外星粒子却一直在寻找月球的踪迹,直至十几年前终于找到,如今这些外星粒子正在向月球发起最后的攻击,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对决提前到来了。

人工智能拥有了意识,并攻击它的创造者——人类,这场战役孰胜孰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之外,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正全面走入人类生活,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

凭借在机器视觉、生物识别、语言和图像理解、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也逐渐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商业化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各个世界大国,都将人工智能视为未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发展。

凡事都有两面性,人工智能的进击式发展也让不少人担忧,甚至一些知名公司在应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争议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球陨落》中发生的故事,是人工智能的反对者们最为担忧的核心所在。

人工智能在发展中产生了强大的自我意识,合成强大、高智商的外星粒子,奋起反抗创造者的统治,向人类的祖先发起了最猛烈的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十亿年之后,这些外星粒子依然对当年月球上的幸存者穷追不舍,企图将人类最后的希望一网打尽,月球因此脱轨,在引力变化下,地球上海啸汹涌、火山喷发、山崩地裂

人类只能再一次踏上月球,为希望而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创造出来的东西具备杀死一只蚊子的能力时,你就应该开始警惕了。”美国作家凯文·凯利在他的著作《失控》中也有类似的论述。

他指出,如果人类所创造的科技已经超越人类本身的智慧,那么人类将无法控制自己的造物。

《月球陨落》中的人工智能之殇,或许只是编剧的一次警世寓言,但作为正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红利的我们,仍然需要重视那些可能存在的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埃隆·马斯克都曾表示,除非开发出可以将大脑连接到计算机的技术,否则人工智能可能会像对待家养宠物一样对待人类,他甚至将人工智能描述为对人类的“生存威胁”。马斯克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我们创造出比人类更聪明的机器,它们可能会转而反对我们。

科幻设定是长远的未雨绸缪,回到电影《月球陨落》的最后,布莱恩驾驶着经过升级改造的航天飞船,最终在“人机大战”中取得了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艘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升级飞船,竟也是人类祖先当年创造人工智能的结果。

和那些一心想要反抗人类的“反派”不同的是,人工智能中也有人类忠诚的拥趸者,在它们的帮助下,人类赢得了这场生存之战。

这一结局为《月球陨落》中的“人机大战”增添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开始聚焦人工智能这一主题,有尖锐的现实,有想象的警示,还有美好的寓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英剧《黑镜》,以尖锐、悬疑、讽刺的故事形态娓娓道来人工智能对人性的利用、重构与破坏

美剧《西部世界》讲述了人类创造了一个高科技乐园,由一众机器人为人类提供服务,但突然有一天,机器人有了自主意识和思维,开始觉醒并反抗人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电影《我的机器人女友》则温暖了许多,它讲述了生物人机器人突破生物界限,用创造奇迹的故事。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是把“双刃剑”,面对最锋利那一面,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有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西部世界》导演乔纳森·诺兰所言:“我们不应该害怕人工智能,我们应该害怕面对人工智能时的无知和愚昧,关注人工智能的道德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月球陨落》这部电影在观众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一些观众对电影的视觉效果和音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更适合去感受画面和音效的电影,尤其是影片中的一些转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从探测器的红光到摩托车的红色尾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影片中的一些情感戏份,特别是关于亲情和人类面对灾难的勇气的描绘,增加了电影的深度和感染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