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喜欢逛街。

小时候,家人总是会在出门逛商场的时候也把我带去,但我始终get不到商场有什么好逛的,每次都仿佛行尸走肉一般,望着琳琅满目的鞋帽服饰神游,被问到“这衣服怎么样”也都是随口敷衍过去。

但是这几年我开始喜欢上逛街了。

“没地方去了,要不去迪美/百联?”

这样的话在我今年已经跑了五次上海的经历中,几乎每次都会发生。众所周知,百联ZX、迪美购物中心和大悦城都是上海二次元浓度很高的地方,众多的谷店(谷=周边商品)吸引着无数二次元前来,虽然他们大多不是为了买东西,只是单纯地逛逛而已。

我突然意识到,这种行为何尝不是一种“逛街”?之所以小时候get不到乐趣,只是单纯因为逛的地方没有我喜欢的东西罢了。正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街逛,质疑我妈、理解我妈、成为我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评论发表了一篇短文,对如今的二次元风潮一顿夸赞,让不少人都以为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抛开“内部有自己人”之类自我感动的说法,二次元风潮被承认的原因显而易见——肯定是拉动经济了。最明显的例子,便是那些因种种原因而衰败的的老商场。

既然提到了上海,那咱就从上海说起。

迪美或许是最早在转型二次元后焕发第二春的老商场

位于人民广场地下的迪美购物中心,是上海的老牌商业街区之一。作为上海首家地下“潮流圣地”,与东侧长长的香港名店街相连,成为了90年代的网红打卡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过境迁,曾经潮流圣地的一部分,香港名店街,如今已然衰败,走在长长的走廊上,你只能看到所有店铺都紧闭着大门,俨然一副被时代抛弃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走廊尽头的迪美购物中心,非但没有在时代的洪流中掉队,反而依旧活力十足。

不论是老牌街机厅“风云再起”,还是周围大大小小的谷店,无一不彰显着它如今的定位:二次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去迪美都默认要出cos去的”,我的一个上海朋友这么告诉我。

事实也的确如此,踏入迪美的那一瞬间,你就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二次元浓度,仿佛来到了漫展现场一般,到处都是coser,这里的饮品店快餐店,也无一例外变成了大家化妆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番热闹的景象与前面萧条的香港名店街挨在一起,让人产生了梦幻般的不真实感,仅仅一步之遥,却仿佛两个世界。

于是你不得不感叹,二次元确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另一个跟上海有点关系的,要属“大上海城”。

提起这个名字,相信老郑州人都不会陌生。那个年代的人们将上海视为潮流的最前线,或许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曾几何时,它是郑州核心商圈最为繁华的综合性商场。位于二、三楼的露天美食街,聚集着许多初代网红餐饮,是无数80、90后五光十色的回忆,也是我学生时代跟同学们最喜欢聚餐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曾经无比繁华的大上海城,却在电商兴起后逐渐走向衰败。2015年,一个名为“丹尼斯大卫城”的综合性商场在大上海城对面开业,进一步挤压了它的生存空间,再后来经历了疫情的打击,大上海城便彻底一蹶不振,甚至沦落到被司法拍卖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卖都没人参与,最终流拍

明明身处黄金商圈的核心地段,却一片萧条无人问津,只能看着附近的几个新商场蒸蒸日上,无奈叹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问津的美食街

我离开郑州的那年,大上海城死了,我甚至没能赶在最爱的日料店关门前,吃上最后一顿。

然而就在不久前,老同学突然来找我晒谷,还说大上海城现在二次元浓度好高。我不禁疑惑,这地方不是早就完蛋了吗,还能打赢复活赛不成?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复活赛还真打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去,这真是大上海城吗?我记得里面的店都倒闭完了啊?

从网友们的评论来看,大上海城自从转型开始搞二次元,就慢慢活了过来,基本上一个月就有一家新谷店开业,节假日期间人流量更大,有的谷店不得不开启限流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此话当真不假。

我曾一度对郑州的二次元浓度太低而感到失望,也曾对记忆中光鲜亮丽的大上海城走向衰败而感到惋惜,看到它现在的样子,我这心里是百感交集啊,一是自己童年记忆的复活了,二是它复活所依靠的,正是我所喜爱的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个事说来有趣,我从一个不像省会的城市跑到了另一个不像省会的城市——离开郑州以后,我来到了福州。(这俩地方的纯K都是不能投屏的阉割版,谴责!)

在这里,我见到了似曾相识的场景。

福州有个跟上海的香港名店街非常相似的地方,名为“中防万宝城”。与香港名店街不同的是,中防万宝城荒废的更加彻底,甚至连灯都不开了。

你们能想象吗?身后是明亮的地铁站,面前是一片漆黑的废弃地下商业街,这强烈的反差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诡异感,似乎再往前走就要来一场“里世界郊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这里曾经也有过辉煌的时期,但如今人去楼空,只剩下空荡的店面和已经损坏的柜台展架,仿佛刚刚经历过一场龙卷风。

可是位于地下的商场怎么可能会有龙卷风经过,我只能将这荒凉的景象归结于“天时地利人和”哪一个都没对上。

跟着手机导航一直往前走,却始终看不到尽头,四周除了破败的店面再无其他,如果不是我坚信唯物主义,大概真的会以为自己遇上鬼打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头儿子雕像在荒无人烟的走廊上更显诡异了

还好,这段路程并没有持续太久,在不安与猜疑即将达到顶峰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出口,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本地朋友都劝我不要走这里了。

就像香港名店街后面的迪美一样,穿过这条荒凉的走廊后,呈现在面前的是意想不到的热闹景象——这里……全tm是二次元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福州的第一家潮玩星球并不在宝龙,但在宝龙开一家潮玩星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早在这家潮玩星球开业之前,宝龙就已经充满了二次元的空气,不仅开满了谷店,路边还有许多年轻孩子摆地摊,出售二手谷子,挤得差点让人无路可走。只是普通的周末,却依然有很多coser来回穿梭,找不到坐的地方,就直接坐在路边化妆。得,又是一个“漫展现场”。

同样的案例,在全国的许多地方上演着。

一位武汉的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汉江路都快变成露天漫展了,大街上满是coser,路边的谷店一个接一个,商场里还搭了舞台,搞随机宅舞和乐队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厦门、长沙、西安……越来越多的城市发现,搞二次元真能救活快死掉的老商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风潮只是一时的,几年后流行趋势过去了,不还是要倒闭?

那我只能说,你低估了二次元。只要ACGN仍在发展,新的作品仍在出现,“谷子”这种东西就不会过时,而且始终会有人愿意掏钱。在这方面活得最滋润的,广州的动漫星城绝对排得上号。

被大家奉为“二次元圣地”的动漫星城,也是个与地铁相连的地下商区,开业至今已有将近20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它的布局算不上优秀,不仅店铺之间的通道狭窄(animate店的楼梯狭窄到只能一人通行),还留存着夹层商区,但这些并不影响二次元们的热情,一到周末或是节假日,动漫星城就会变得人山人海寸步难行,挤满了各种角色的cos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总说,二次元人傻钱多,我也不否认,所谓的谷子也不过是一张纸片、一个铁片、一块塑料板或是一只毛绒玩具,这些在圈外人看起来无比廉价的东西,却能在谷圈被炒上天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种极端案例在庞大的圈子内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二次元已经不是无脑花钱任人宰割的韭菜了,线下的谷店,对于非国产谷子的定价都不一致,但基本上都比正常的汇率换算过来要贵上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走在谷圈的二次元,都有自己的买谷渠道,面对“经济十汇”的线下店,大多数人都是看看就走。

但是,对于商场来说,人流量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有了人气以后,餐饮和其他娱乐设施的需求也就上来了,就像动漫星城一样,构建起一个丰富的业态组合。

其实说白了,二次元们愿意走出家门逛谷店,本质是想在现实中寻求认同。山与山不相遇,人与人要相逢,他们并不在乎商场是否老旧,只要有氛围,就有归属感,他们背着痛包出着cos,眼中满是热爱。

“今天在哪碰面?”

“潮玩星球门口吧。”

↑将我们设为星标☆,点点在看

就可以及时看到文章和资讯啦

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