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伴随着在卢沟桥上响起的枪炮声,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面对日寇的铁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建立起了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调动起全国的抗日积极性。

经过8年的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不仅仅来源于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也来源于国外的支持,

美国、苏联等大国纷纷向中国提供了军事支持,其中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则在1945年8月初直接出兵中国东北帮助中国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据战后统计,中国在8年的时间里消灭45万日军,而苏联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却消灭75万日军!

如此悬殊的差距,让人不得不对这个数据产生了怀疑:中苏两国的实力差距为何如此之大?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

历史上,苏军在6天之内歼灭75万关东军被称为“远东战役”。

从史料上看,苏军几乎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在中国的抗日历史中,苏联的出兵仅仅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另外,苏联在即将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时刻选择出兵中国东北,也并非义务帮忙,而是为了从中获取了更多的利益。

这还要从1945年初召开的雅尔塔会议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初,纳粹德国已经是日暮西山,已经处于战败的边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进入了倒计时。

此时的美国为了尽快迫使日本投降,结束二战以进行战后对世界利益的瓜分,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便希望斯大林向日本宣战。

而斯大林也不是吃素的,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他立马提出了“外蒙古独立”等一系列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条款作为“对等条件”。

这本应该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然而美苏两国根本没有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放在眼里,而是选择背着中国达成了《雅尔塔协定》,使得中国人民在流血的同时还要流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尔塔协定》的签订,使得外蒙古永久地从中国独立出去,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同时苏联将旅顺港作为自己的军事基地,还将中东铁路的控制权掌控在手中。

因此,苏联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选择出兵中国东北,并非是单纯地帮助中国抗日,而是以帮助中国抗日为借口,从中国的胜利果实中分一杯羹。

中国的近代史,无疑是一部血泪史、屈辱史,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不断地警醒着后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中国虽然都是战胜国,但是本国的利益均受到严重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真理只能在大炮的射程内才是有效的。只有自己的实力足够强大,才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前文讲到,在远东战役中,苏联军队仅在6天的时间内就消灭了数量高达75万的日军,而中国军队在8年的时间里才消灭仅45万的日军。

看到这个数据,这不免让人产生一种感觉:中国和苏联的军事实力相差过于悬殊了。

然而实际上,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那么在这“悬殊”的差距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这还要从中国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说起。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并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嫁祸给中国军队,炮轰东北军大营,并迅速地占领沈阳。

加之“不抵抗”政策的影响,给予了日本钻空子的机会,使东北全境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被日本占领。

日军在占领东北全境后,建立了所谓的满洲国,即伪满洲国,将长春定为首都,命名为“新京”,同时启用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将其扶持为傀儡政权的代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以东北全境为跳板,凭借着东北地区丰富的资源,不仅从东北地区夺取了大量的资源,也将这里当作自己的大本营,使当时的东北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同时,日军在伪满洲国内建立了很多残害中国人民的“统治制度”,殚精竭虑地剥削、残害中国人民,这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东乡防疫给水部队”——七三一部队。

以石井四郎为首的七三一部队,是一支专门研究细菌武器的生化部队,他们将中国人作为主要的试验对象,这种试验对象被称为“马路大”,残忍杀害了大量的中国人。

据史料记载,七三一部队研制出的细菌武器被大量投放于战场之上,给前线和日军作战的士兵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这种细菌武器的影响,至今仍残存于东北大地上,据说七三一部队在撤离中国时,在东北大地上埋葬了大量没有来得及销毁的细菌武器,这些残留的细菌武器对于当地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只是日本在侵略中国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中的冰山一角。

日军在顺利占领东北三省后,士气高涨,野心膨胀,妄图在短期内占领中国全境。不得不说,此时的日军战斗力确实很强悍,武器装备也远强于中国军队。

因此,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中国军队面对的是一群战斗力极为强悍的日军,可以说是日军中的精锐部队。

而当时的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远逊色于日本,抗日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面对如此凶猛的强敌,中国军队没有退缩,中华民族没有退缩,即便是日军中的精锐部队,也要做到“逢敌必亮剑”,给予日军迎头痛击。

用《亮剑》中李云龙的话来说就是“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史料记载,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中国军队面对实力十分强大的日军,的确打了一些败仗,损失惨重,但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日军的实力,为后期的战略反攻赢得了时间,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短期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而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日军的后援逐渐吃紧,战斗力也开始下降,此时中国和日本已经相继进入战略相持、战略反攻阶段,胜利的天平开始向中国倾斜。

1940年8月,八路军向侵华日军发起百团大战,因参战兵团高达105个,故被称为百团大战。

据史料记载,百团大战进行了5个月左右,仅在前三个半月就进行了大小战斗1800余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统计,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以伤亡1.7万人的代价歼灭侵华日军和伪军共计5万余人。

在当时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时代背景下,有效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和侵华日军的对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

然而面对在中国的失败,野心膨胀的日本并未就此收手,反而打起了美国的主意,将战火引至太平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迫使美国向日本宣战,将其推向了日本的对立面,加速了日本的失败。

等到了1943年,侵华日军逐渐失去了在中国的战略主动权,中国军队开始对侵华日军展开大反攻。

自1943年7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对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侵华日军、伪军发起了反攻,从游击战转变为运动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

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以苏联的大获全胜告终,彻底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再次以苏联的胜利结束,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集团开始走下坡路。

同年9月,意大利宣布投降,转而加入同盟国一方,自此轴心国集团名存实亡,使得纳粹德国和日本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它们的灭亡进入了倒计时。

时间很快来到了1945年5月,此时的欧洲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纳粹德国和也已经向盟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布停战。

此时的轴心国集团只剩下日本在垂死挣扎。

此时的日本关东军早已不是1931年在东北地区横冲直撞的关东军,他们的战斗力已经远不及当年。

由于日本的兵力已经严重不足,精锐部队几乎全部被消灭,不得不停止进攻,因此关东军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进攻转变为防守苏联的攻击。

日军犹如困兽之斗,想要和苏军拼个你死我活,但却难以补充兵源,这是因为多年的侵略战争已经彻底拖垮日本的经济和军事,日本国内也几乎没有年轻力壮的男人,因此从日本国内派遣兵源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据史料记载,1945年的日本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多年的对外扩张战争不仅使国内几乎没有任何年轻力壮的男人服务于社会生产,只能调动妇女让日本社会勉强运转,但这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的日本经济由于连年的征战已经面临严重的危机,处于瘫痪状态,加之日本是一个领土面积很小的岛国,各类物资稀缺,几乎没有任何生产能力,连最起码的吃饭喝水都成问题。

但仍不死心的日本仍在处心积虑地作出最后的挣扎,它从其他地方抽调出多个兵团,又从国内招募了大量的平民以扩充军队数量,这些平民包括学生、商人、工人等,最终勉强地凑出了75万关东军。

不难看出,这所谓的75万人的关东军无异于一支杂牌军,战斗力之拉胯可想而知。

另外,在这些人里,大部分人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更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只有少部分上过战场的老兵,但这显然是螳臂当车。

另外,这75万人的所谓“关东军”面对的可是素有“战斗民族”的苏联军队,苏联军队经过苏德战争的洗礼,作战经验丰富,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种情况下,这75万人的关东军和超过150万的苏军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与其说是苏军支援中国抗日,倒不如说是苏军对日军展开的单方面屠杀。

1945年8月9日零点刚过,苏联的150万大军向盘踞在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发起进攻。

中国的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地形十分复杂,而这对苏联军队的作战十分有利,加之苏联军队对东北地区的地形较为熟悉,因此在苏军三个方向的夹击下,这群75万的关东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6天之后,苏军仅以3万余人的伤亡代价将75万人的关东军彻底消灭。

所以,在苏军取得所谓“6天歼灭75万日军”的战绩背后,是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更是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正是中国经过14年的艰苦奋战,从根本上削弱了日军的实力,才为后来苏联的进攻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