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视频号分享了一个亲眼目睹的徒步飞伞的失败案例。

分享的目的不是为了吓人,而是提醒飞行安全。

恰好,我在2019年翻译分享了一篇特技世界冠军Theo De Blic关于徒步飞伞的安全贴士。

视频中的飞行发生在西班牙的Organya,Theo最近也在这里训练,他才来没几天时,我去一位伞友家玩,那位伞友指着他家旁边的山说Theo那天早上背着伞包走到了山顶,风不好又背着伞包走下来了。

Theo的安全小贴士第一条就是:

确保你有足够的时间走下来(若你必须这样做时)

徒步飞伞最危险的部分无疑是飞行。当你徒步到了山顶,却发现条件不好。但是因为时间紧迫,你必须马上飞下去,因此你比平时更加乐观;我所说的乐观指的是明明条件不适合起飞,但是你却觉得可以。我也经常会这样,每次当我最终惊出一身冷汗的安全降落时,我都会想我一开始就不该这么乐观。

那天上午11点左右,我与阿凯和Sue正吃着早午餐时,阿凯说有伞友问他要不要去徒步飞伞,说他们正在召集人,等确定了就告诉他。阿凯嘟囔了一句:都快中午了,想徒步飞伞应该要早点准备啊,哪有这个点来邀人的。

阿凯问我去不去,我说飞伞就算了,徒步可以去,一来我不想背着十几公斤的装备徒步,二来我也不知道山上什么情况,还不知道起飞条件如何,万一背着重重的伞包走上去,发现根本没法起伞还要背下来那也太惨了,三来我看了天气预报,预报风力不小。

但是,我很愿意上去看看,勘察一下情况,为未来要不要上去徒步飞伞探个路。

阿凯说他就不去了,他还是去正常训练。

伞友来喊我们出发时已经快12点了,我跟Sue晃悠悠各自背着小包就出发了,因为走得慢,一路都没有赶上前面出发的伞友们。

我们要去的是每天在起飞场就能看到的Santa Fe。没上去之前,我一直以为是从山顶上朝着我们平常所在的起飞场方向或是村庄方向起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Santa Fe的路上可以看见我们平时的起飞场。

我们走走停停,中午两点多到了山顶,先到的伞友们已经吃吃喝喝完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也可以开车上山的。

我习惯性地又看了看天气预报,预报两点多风力会加大。小体重的我,一般在预报风力大于3米时就会比较警惕,因为加上气流或是地形加速的原因,也许实际风力远不止3米。

我跟着背着伞包的伞友们走到了他们打算起飞的地方,看了周围环境,我就庆幸我没有背伞包上来,而且也不觉得以后我会背伞来这里飞。

一位有经验的老飞行员跟我们道别,说他先下山了,说着就牵着他的狗离开了。

我才注意到:咦,他也没有背伞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没有带伞,我心情很轻松,我看了看起飞场后面的飘带,是轻微的下山风,我便走到山前去感受风力风向。

心想着,我干脆给今天飞伞的伞友都拍个起飞视频吧。

一群当地的小男生在用西班牙语聊天,其中一位突然提到了我熟悉的英文单词-INFINITY,而且还用手在比划翻筋斗的动作。我好奇地插嘴问:“你们在聊滑翔伞无限筋斗吗?”其中一身穿黄T恤的小男生会说英语,他说是的,我问他们中有谁飞过滑翔伞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指着刚才在讲无限筋斗的小男生,说他飞过,原来这位小男生的父亲是飞行员,他今年11岁,已经独立飞过一次了。

我正打算认真观察一下气象,却听见传来起飞的动静,我赶紧拿出手机抢拍,心里有些诧异,怎么飞行员这么仓促,刚才还看见他在穿座袋,转眼就起飞了。

也就是正在他离地后,突然起风了……

我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他在空中摇摇晃晃,先是拉大耳朵,后来是听起飞场的人喊他松开大耳朵,他又松开了大耳朵……慌乱之中他的一番不当操作,使得伞出现了状况,落了下去。

起飞场的几位男飞行员迅速冲了下去,一会儿传来消息说他没有受伤,我们安下心来。

坐在起飞场等大家帮他摘伞的时间里,风更大了,我把包里的外套拿出来穿上了。顺便看了看起飞场海拔高度及天气预报。

起飞场海拔高度1130米,预报988米-1457米下午2点-3点的风力为西南风3.2/3.8-3.7/4.5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方向感很差,所以只好通过指南针及我之前的飞行轨迹来确定徒步飞伞的起飞场所处的位置及所对的方向。我真是有些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大中午的来飞Santa F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rganya气流最强的时候是下午2点-5点(甚至更晚)……

我想起那个牵狗下山的老飞行员,他是位经验极其丰富的越野飞行员,一次比赛中的事故后,他开始了特技飞行的训练。

而视频中的飞行员呢,是位缺乏经验的新手。

他安全上来后,其他的飞行员都默默收起了自己已经打开的装备,背着伞走下山了,这其中包括了邀我们来飞伞的当地飞行员,他飞伞的时间不算长,平时跟我一样,都是等到下午7、8点才起飞。

Theo的安全小贴士第二条:

注意天气预报及当地的天气。

在徒步飞伞中,你往往会去到一些你不经常飞伞的地方,所以你对当地的天气并不熟悉。坐在(一些细绳布片组成的)座袋里,意料之外的“惊喜”是令人痛苦的。当我在山顶时我总是很小心的检查气象条件,观察云、观察风。我也遇到过一些“惊喜”时刻,但很少。

Theo的安全小贴士第三条:

起飞前先休息一下。

我的意思是先调整一下呼吸,让自己平静放松。欣赏你经过如此长途跋涉后眼前的风景。当你上气不接下气,累得满脸通红时很容易犯错,做出一些愚蠢的事。如果你只是为了锻炼并不是为了看风景(像我一样),那么就花点时间看看你的徒步时间,为自己感到骄傲吧。

Theo的安全小贴士第四条:

确保你的地面控伞技术足够匹配你将要起飞的场地。

我知道这个话题有点犯忌,大部分的飞行员认为他们一年中那么一些成功起飞的控伞训练就足够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起飞。

飞行需要一些技巧,你需要在风中练习几个小时的地面控伞,徒步飞伞更是如此,你会遇到一些很糟糕的环境,起飞变得很棘手。不要忘记,在空中你也许不会受什么伤,但是在地面上会伤得很重。当你起飞时,你是如此的接近地面。

Theo的安全小贴士第五条:


讲到接近地面,降落也是如此。

徒步飞伞时,通常你用的是很轻便的没有背部保护的座袋,所以那种很多飞行员的“坐下来让我的空气座袋发挥作用”的方式在这里行不通。最好是早点站起来,准备好你的双脚着陆。如果你不相信我,你站到椅子上然后屁股摔下来试试。我发誓当这种疼痛消失后,你就会很小心的用脚着陆了。

Theo的安全小贴士第七条:

飞行时万般小心。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特技飞行员,当我只带一个副伞飞行时我总是觉得不安全。所以当压根就没有副伞时,那感觉可真特别。 既然我们没有副伞也没有背部保护,所以飞行时一定要轻柔控伞。我知道轻型的登山伞总是比标准伞要更柔和一些,但是谁知道会发生些什么。我个人徒步飞伞时从来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我总是非常的小心。


Theo的安全小贴士第十条:

最后一点,用正确的装备飞行。

我的意思是你如果真的很害怕没有副伞飞行,不要担心,那就给自己买一个超轻副伞,徒步飞伞时多带一公斤重量而已。这不会改变你从徒步飞伞中获得的满足感(说不定还能增加些)。如果你知道你可能会降落得很糟糕,那就使用有背部保护的座袋吧。

换句话说,使用适合你的装备。

结合Theo的这些安全小贴士来看这次徒步飞伞的失败案例。飞行员的确是没有带副伞飞行,这使得当空中不稳定时,飞行员比携带了副伞飞行时更多了一份担忧。而且就如第四条所说,我们会遇到一些糟糕的环境。

徒步飞伞听起来似乎惬意又放松,背着套超轻装备去山里闲逛,欣赏完风景后,铺开伞像鸟儿一样滑翔而下。

但其实际存在的危险却不可小觑。(Christian Maurer)在许多恶劣环境下进行了比赛,不但能全身而退甚至还一次又一次赢得冠军。谁能料到他的事故会发生在一次徒步后的傍晚休闲飞行中呢?

在20多年的飞行、竞赛生涯中,他唯一的这次受伤却是在带着妻子双人伞飞行的降落中发生的。他说在比赛中,他会保持高度的专注,对于危险的瞬间,总能妥善处理。而这一次完全未意料到的事故,发生在傍晚6点,降落的时候,在大概10-12米/相当于3-4层楼高时,他的伞突然垂直的下落,就像抛副伞降落时那样,下落速度大概6-7米/秒,在那短短的两秒钟内,他意识到他们必须得脚着地,因为他们用的是登山飞伞的装备,座袋是毫无背部保护的。他护着妻子,用双腿去承受着重重坠地的冲击,造成了右脚的受伤。 我是七天,公众号:七之恋

今天上午,正在降落场跟一位伞友聊着一起飞行小事故时,我收到一条信息,一位朋友发来悲伤的表情,说Timo Leonetti在French Open中出了事故,身亡。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说给旁边的伞友听,她说这肯定是假消息。但她随即上网搜索,说:是真的……

今年才21岁的年轻飞行员,却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创下多项滑翔伞的纪录……

对我而言,我把安全飞到老视为一项挑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宁可谨小慎微,我认怂,我胆小……

也祝我所认识的新的伞友,及老的朋友都可以安安全全飞行,远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