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太平湖畔的醇亲王府,素有“五度潜龙,一朝摄政”之称,这是因为清朝10个皇帝中的后五个都和这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光绪帝,宣统帝(溥仪),以及摄政王载沣都出生在这个王府,更有趣的是,还有一位曾被毛主席委以重任的爱新觉罗家族代表,载涛,也出生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封建社会的末代皇叔,到曾任禁卫军训练大臣,再到辅助小皇帝执掌军旅,载涛的人生可谓波澜起伏。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和溥仪等人有着骨子里不同的精神,他宁愿放弃高官俸禄也不当卖国贼,宁愿和溥仪断绝关系,也不给自己的皇家丢脸,也就是他,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代表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皇帝的地位可谓是至高无上,不论年纪大小,不论相貌高低,只要是皇上,就可以指点江山。

1908年12月2日,北京紫禁城里乌泱泱一大片人,太和殿的广场上文武百官正在举行叩拜仪式,黄金龙椅上坐着的一个3岁娃娃。

他就是溥仪。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幼年的溥仪丝毫不懂这是何意,在龙椅上左顾右盼,在旁边跪着扶持他的人就是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旁边还有一个大臣,那就是他的七叔,载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载涛,别号野云,1886年出生于醇亲王府,醇亲王原有7个儿子,早年夭折三个,剩下的是个儿子,除了光绪帝,还有载沣载涛和载洵,醇亲王去世后,8岁的载沣承袭王爵,5岁的载涛被封为二等镇国将军。

载涛的名气从这时候开始,名震天下,尤其是慈禧太后让溥仪上位后,载涛这位皇叔自然也加官进爵,此时是载涛人生的黄金时期。

但好景不长,溥仪上位还没有几年,南方暴乱不断,尤其是1910年前后,南方到处小股起义,让朝廷上下一片哗然,载沣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举行一场盛大的军事演习,震慑国人。

为了做好这件事,载涛被任命为禁卫军司令,手下的军队足有十万之多,这场著名的军事演习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滦州秋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滦州连接着北京和顺天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重地,载涛作为这次演习的大元帅,自然是要一展拳脚,载沣告诉载涛,如果这场演习顺利,我们就可以把那些造反的人吓一跳!

资料显示,载沣为了搞好这次盛大的阅兵式,从国库拨出1800万银元作为经费,光炮兵就要上万人,这是清朝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

然而不幸的是,这场演习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的一声炮响粉碎了载涛的演习梦,正在进行的演习被紧急叫停,载涛也被紧急召集回京,商量对策。

北京军谘府严令载涛,马上停止军事演习,回京准备南下镇压谋反。在回京的火车上,载涛已经听到了各种风言风语,说这次武昌暴乱,可能会让清政府彻底垮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载涛现在手头虽有十万精兵,但如果全部去镇压谋反,那北京可就没有军队了,皇室岂不是岌岌可危。

载涛回京后,载沣和隆裕太后一致主张让载涛率部南下,但载涛以“保卫皇室”为由推辞,无奈之下,载沣决定启用袁世凯,因为现在敢冒着生命危险去统领军队只有袁世凯。

没有想到,袁世凯和孙中山一拍即合,孙中山提出,只要让溥仪退位,就把大总统的位置交给袁世凯,袁世凯当即答应。载涛手中十万大军的军权,就这样落在了袁世凯的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正式宣布溥仪退位。袁世凯和清政府商定,保留对皇室的优待,并每年对皇室支付400万两银元。

就这样,溥仪的皇位一去不返,皇上没有了,皇叔自然也就没有了。这个曾经统领过十万大军的禁卫军司令,就这样退出了政治舞台。

辛亥革命以后,载涛一直是深居简出,不仅不参与任何政治,而且也不以王爷的身份居住,他常常在北京的一个小巷子里养一点小猫小狗,勉强度日,一代皇叔,慢慢销声匿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4年,北京政变后,溥仪被鹿钟麟等人赶出了紫禁城,溥仪彻底下台,甚至说无家可归。然而此时,蓄谋已久的日本人公开宣称会“收留”溥仪,十几岁的溥仪年少无知,成为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

尤其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溥仪在全国老百姓的心中,成为了头号卖国贼,这个消息自然也被载涛听到,载涛是有苦说不出,誓要和溥仪断绝关系。

1937年上海沦陷后,日本人吃到了甜头,为了利用溥仪,曾专门找到载涛,让载涛出任高官,并给予应有的荣华富贵,载涛义正言辞,每次他都明确告诉溥仪:就算我死了,也不当亡国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完成了长征壮举,西安事变以后,国共达成一致,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此后8年,中国人民依靠顽强的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一次次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45年,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前,伪满洲国政权风雨飘摇,溥仪和浦杰等人,为了保命,打算从沈阳坐飞机逃往日本,不料被苏联红军当场逮捕,溥仪的好日子终于面临墙角。

载涛得知此消息,没有一丝怜悯之情,他自始至终都认为溥仪是家族的罪人,甚至是民族的罪人,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正式关押在抚顺的一所监狱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载涛自己,一直在北京的胡同深处深居简出,因为生活的拮据,他不仅变卖了自己的宅院,还在北京城外的大街上摆起了小摊,卖一些瓜果蔬菜,维持生计。

虽然日子是捉襟见肘,但载涛认为这样的生活他十分满意,他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经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有一天,北京城内有人认出了载涛,说王爷居然也摆摊了。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周总理的耳中。为了让这个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的爱新觉罗代表人物“复出”,周总理特地派人邀请他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二次会议,并笑称:把王爷请来。

就这样,载涛无意间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是清朝王室的王爷,一个是新中国的领袖,他们有什么故事呢?

载涛接受周总理的邀请来参会时,周总理握着载涛的手说:“您是满族的代表人物,怪我没有大汉族主义啊,第一次会议就该让您参加。”

载涛比周总理年长,周总理一直以“您”相称,让载涛感动不已。

周总理说:“其实毛主席也十分关心你。”

这让载涛受宠若惊,实际上,在周总理和毛主席的心中,载涛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代表人物,而且富有鲜明的民族精神,让载涛在人民中起到带头作用,这再好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周总理恳请载涛向政府提出提案,帮助政府工作。这可难坏了载涛,他一直居住在胡同,哪里会提出有价值的提案呢。

大概是蒋光鼎等人提醒了他:那就发挥你的专长,你懂马,就提个军马方面的提案吧。

载涛虽然当年统领十万大军,但在他任职期间,没有带兵打过一次仗,他所谓的“军谘大臣”也是徒有虚名。

事实上,载涛有个爱好就是骑马,他从十几岁起学习骑马射箭,还到法国索米骑兵学校进修过。他不仅骑术精湛,而且对马也深有研究。一匹马从他面前一过,他就能说出这匹马有几岁口,单凭直观,就能很快分辨出哪是驭马,哪是驮马,哪是耕马,在改良马种方面的知识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得知后,十分欣慰,为了把这件事做得好,周总理给他出了一份题,对军队的马匹就“改良马种以利军用”写个提案。

当时周总理把这份提案交给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十分赞赏,对载涛的赤诚爱国之心,渊博的军马知识十分看好,并批示组建军马局。

朱德总司令也发出指示:马政局归炮兵司令部,为加强国防建设,应该将军马加以重视。

实际上,载涛在山老胡同居住时,西扬威胡同有个左右知名的马号,就是载涛养马的地方。当时这个马号里养着五匹马:两匹是专供拉车使役的;一匹是夫人骑的;另外两匹,一叫“小兔子”,一叫“紫燕子”,是专供载涛骑的。山老胡同西口的对面,有一个大院,原为“固伦荣寿公主府”,这个院里有个比较宽阔的场地,载涛就经常到这里骑马、驯马。

不久,周总理提议,让载涛在炮兵司令部马政局出任顾问一职,充分显示他的才能。毛主席当即签了字,并给载涛下发了任命书,载涛收到这份任命书的时候,感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美援朝期间,由于我们没有制空权,行军打仗有时候靠战马,当时战时紧急,需要向朝鲜输送25000匹军马。当时载涛挺身而出,亲自到东北和内蒙等地做马场调研,最后顺利完成了任务。

这是至高无上的光荣,当时朱德总司令特地对载涛表示了嘉奖,当时载涛已经63岁高龄,他的这份为新中国奉献的精神值得称赞。

1954年,经过全民普选,67岁的载涛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同年12月,他又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了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载涛认为,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如果不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他的照顾,他不可能有这份荣耀。他说:毛主席就是我的伯乐,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报毛主席知遇之恩。

对于载涛来说,他和毛主席的不解之缘,有这样几件事。

第一,毛主席拿出2000万元资助载涛

载涛在北京胡同居住期间,生活十分窘迫,有一次下大雨,载涛的房子塌了,毛主席得知后,专门在会议上说:“听说载涛生活不宽裕,从我的稿费中拿出2000万元给他修房子吧。”(旧币,下同。)

当时载涛的经济状况到底如何,载涛曾在自述中做过总结:

当时载涛卖房子收入6000万元,除了购买公债和前妻的丧葬费,大多数就捐给了全国的水灾和各种灾难,剩下的只有8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毛主席对他的这份资助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也是对载涛的无限关心,载涛为了感谢毛主席,含泪给毛主席写过一份感谢信。

第二,毛主席妥善调节他和溥仪的关系

1956年毛主席接见载涛时,曾问过载涛,你和你的侄子溥仪还有往来吗?载涛摇摇头说:“他是个战犯,我怎么会和他往来。”实际上,当时毛主席已经知道他们断绝了关系。

随后,毛主席说:“我听说他在监狱改造得不错,你去看看吧,并给我传几句话。”当时毛主席嘱咐溥仪,要好好改造,争取宽大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监狱里一直抱着“等死”态度的溥仪看到七叔来看望他,自然是心存感激,他们的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

第三,周总理受毛主席所托,宴请爱新觉罗家族

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溥仪被第一批特赦,回到了北京,为了调节溥仪的心理状态,以及缓解他们家族的关系,周总理在1960年春节前后宴请了他们。

落座伊始,周总理一直坐在旁边的小沙发上,把中间的大沙发留给溥仪,周总理说他习惯坐小沙发,实际上是刻意而有之,然后让大家随便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载涛来到后,看到溥仪后一愣,迟迟不去大沙发,周总理没有视而不见,而是笑着说:“哎呦,你是他叔叔,怎么不敢坐他旁边?皇叔还怕皇上是不是?”

说完几个妹妹哄堂大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周总理妥善处理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在溥仪还没有被特赦前,全家人对溥仪和浦杰是保持敌对态度的,至少是家族的“罪人”。

如今,周总理权衡利弊,妥善处理了他们的关系,并挨个询问了溥仪的妹妹们的工作情况。

当时,在毛主席的关怀下,溥仪的家人都被照顾到了,溥仪也十分欣慰。

载涛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溥仪的四弟溥任北京市西板桥小学校长。溥仪的三妹韫颖是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韫馨是北京市新街口食堂会计。溥仪的七妹韫欢是北京市崇文区精忠庙小学教导主任、区政协委员。

周总理说:先进的思想同落后的思想斗争,不但在社会上有,在家庭内部也是有的,那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后进的要向先进的学习,虚心请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在周总理这样的循循善诱下,爱新觉罗家族之间的矛盾也慢慢消散,他们对溥仪也没有了敌对态度,相信溥仪已经改恶从善,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公民。

载涛当时在爱新觉罗家族算是长辈,他德高望重,平易近人,热情为家族成员办事,因而被大家尊称为家族“族长”。

1966年的一天,文化部长沈雁冰对载涛说:“载老,你的京剧艺术造诣很深,可不能带着走啊!应该把它传下来。”载涛笑笑说:“我能传谁啊!”沈雁冰很认真地说:“到戏校当教授!”过了几天,戏校真的派车来接载涛去教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正是春末,载涛把外衣脱掉,只穿一件背心教戏,在场的人都很感动。这也深深影响了溥仪,溥仪和浦杰等人,在载涛的影响下,也在默默为老百姓奉献着自己。

1969年,载涛因为病重瘫痪在床,当时他的孩子们都围在身边,给他喂药喂汤,中央很多领导人多次派人去探望他,并特地嘱咐,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说。

1970年9月2日,载涛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通讯社9月3日发的一条消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载涛先生(满族),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由于社会原因,没有举办追悼会,只举办了遗体告别仪式,在毛主席等人慰问下,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公墓第八室。

这位清王朝的末代“皇叔”,带着对新中国的感激之情,被安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得到了他光荣的归宿,他兑现了他的诺言:在有生之年,报答毛主席的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