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覃昨天写了《1966年,金日成送来苹果,毛主席舍不得吃,嘱咐贺龙:拿去给小麦》一文,讲的是毛主席在1966年春节收到了金日成送来的苹果,舍不得吃,他开列一个名单,让人把这些苹果分送给名单上的人。他专门委托贺龙元帅和叶剑英元帅把其中的一份送给在 “八六”海战中立功的战斗英雄麦贤得。毛主席后来还在人民大会堂小会客厅接见了麦贤得,称赞他是“钢铁铸造成就战士”。

今天再来讲讲同样发生在1966年的一件事——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焦裕禄的女儿并一起合影的故事。

焦裕禄是原兰考县委书记,精通管理,亲民爱民,公而忘私,于1964年5月14日病逝于任上。

焦裕禄是人民拥戴的清官、好官,他病逝时只有42岁,家无余财,清贫如洗,留下了33岁的妻子和6个未成年的儿女,让人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裕禄下葬那天,四面八方的乡亲们赶来送葬,一个个都哭成了泪人。将要入土了,有人为了让从更远的地方赶来的人能见上焦书记最后一面,大喊“不要埋焦书记”。他们不但阻止掩埋,还阻止盖上棺材盖。

焦裕禄临终之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死后能够埋在兰考的沙丘上,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但他的遗体最初被下葬在远离兰考的郑州郊区。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焦裕禄精神”传遍了五湖四海。

组织上才决定把他的遗骨迁回兰考。

迁坟之日,兰考县城万人空巷,人们扶老携幼涌在墓地相迎,许多人热泪盈眶,悲呼:“焦书记,你回来了!”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焦裕禄在人们心中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6年8月下旬,河南很多学校都传达中央文件,要求推选学生代表,赴京接受毛主席接见。

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有幸成为了学生代表的一员。

焦守云该年只有13岁,她后来撰文回忆:

他们在9月14日到达北京,入住清华大学的学生宿舍。

安排她食宿的清华大学的人知道了她的身份,马上报告周总理。

第二天清晨,她跟随大家到了天安门广场。

由于她的身份被传开,她被上千上百的学生围了起来,要求签名、采访、照相。

就在她疲于应付的时候,头天晚上安排她食宿的清华大学的人挤了过来,大声地通知她说:“总理请你上天安门城楼。”于是她跟着他挤了出去。

天安门广场像一片红色的海洋。

他着她挤到金水桥的桥头,把她交给在那儿等着的一位工作人员。

那位工作人员把她送到登城楼处,另由一位从城楼上下来的工作人员把她带上了天安门城楼。

在城楼上的休息大厅里,她见到了周总理、邓小平、陈云、王光美等人。大家都热情地跟她握手、问好。

周总理还亲切地拉着她的手,仔细地询问她家里的情况,招呼她吃糖果。

大概是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毛主席和林彪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开始检阅百万游行队伍。

整个天安门广场上热闹非凡,欢呼声震耳欲聋。

王光美拉着她去找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走到毛主席跟前,王光美大声地说:“她叫焦守云,是焦裕禄的女儿。”

欢呼声沸天震地,毛主席根本没听清,只是“啊?”了一声。

王光美俯身过去,用手掌半拢着嘴,靠近毛主席的耳朵,又大声地说:“她叫焦守云,是焦裕禄的女儿。”

毛主席听清楚了,喜形于色,一把拉过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的嘈杂声实在太大了,根本无法交谈。

毛主席就拉着她走到了有解放军维持秩序的地方,转身向跟在他后面的林彪招了招手。

林彪会意,快步走了过来,站在毛主席的左边,三个人并列成一排,由摄影师照了一张合影。

这之后,毛主席又拉着她走向观礼台,和周总理站了一起,再合影了一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在第二天就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了。

数天之后,她回到兰考,许多人都到车站迎接,都争着和她握手。大家都说,“一定要握一握毛主席握过的手”。

焦守云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兰考人民按照《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我和毛主席、林彪在一起的那张照片,画了一幅巨幅画像,抬到车站迎接我,簇拥着我,敲锣打鼓地在兰考县城游行了一圈,那情景,真是毕生难忘呀!”

1968年2月,还不满15周岁的焦守云报名参军,被分配到了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通信站电话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守云在部队工作认真,学习刻苦,后来被送到护士学校学习。

1973年,她从护士学校毕业分配入了广州空军第458医院传染科。

也在1973年8月,20岁的她被推选为党的“十大”代表去北京参加大会,成为了全国年龄最小的十大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焦守云转业到郑州科技局工作,2008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