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几句诗词出自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主席回到长沙,在他的青年时期,他和萧子升、蔡和森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就是在这里一同学习,一同讨论,一同为救国救民而努力的。此时故地重游,难免感慨万千,想起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初,毛主席、萧子升、蔡和森三人一同创办了新民学会,共同参加反帝斗争。他们三人都是杨昌济的爱徒,相互之间也关系极好,经常一起出游,被并称为“湘江三友”。

毛主席就读湖南师范后,思想迅速进步,接受了大量新兴理论。他尤其对《新青年》杂志感兴趣,积极投入了新文化运动之中。他认为要改变中国,就必须要改变其根深蒂固之文化。到1917年时,毛主席已经阅读了大量的理论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与此同时他也感觉到,虽然书读了很多,但自己的实践还是太少。只知道书上是怎么说的,却不知道实际情况如何。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主席认为要想了解实际情况,靠坐在教室里是不行的,必须要去实地调查。于是在这年暑假,毛主席和萧子升相约,决定就在长沙周围游学一番,在实践中学习。

但是此时毛主席身上没什么钱,无力承担旅费,这可怎么办呢?毛主席索性提出,既然如此,那就干脆不要带钱了。两人就这么“穷游”,带上一些生活用品,一路步行过去就好,这样反而可能会对民间疾苦有更深刻的认知。萧子升当即同意,虽然他并不缺钱,但他也希望这么和毛主席同行一趟,就当陪毛主席了,两人友谊之深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就这么一路“乞讨”一路游历,虽说清苦,倒也快活,更重要的是两人在这游学的过程中对于民生疾苦有了直接而深刻的认知,救国救民的愿望也更为强烈。

这天两人游历到了一座湖南宁乡的一座寺庙,都是颇为兴奋。要知道当时能在旅行途中遇到一座寺庙,往往就意味着能有一个歇脚的地方和一顿热饭了。不说别的,至少在寺庙里休息一晚上,吃点斋饭是不成问题的,也不用风餐露宿了。

两人走进寺庙,只见寺庙的牌匾上写着“沩山密印寺”的字样,原来这座寺庙始建于晚唐时期,到此时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是实打实的“千年古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上前叩响大门,一个小沙弥走了出来。然而此时毛主席和萧子升经历了长途跋涉,看起来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的,小沙弥一看还以为是哪里来的乞丐,就要打发他们走。两人赶忙取出拜帖交给小沙弥,当时文盲率还很高,大多数人都不认字。小沙弥一看这两人会写字,就知道他们应该是“文化人”,匆匆找方丈通报去了。

方丈得知有两个文化人游历到了自己的寺庙,而且似乎还不简单,也是不敢怠慢。不久后小沙弥重新来到门口,恭恭敬敬地请毛主席和萧子升入内。二人洗漱一番,用过斋饭后,便在内堂见到了方丈,几人交谈起来。

这方丈虽说是佛门中人,但也对天下大势有一定了解,还和毛主席、萧子升二人聊得很畅快。虽然在宗教的定义等方面双方还有一些分歧,但他们都认为,人生不能仅限于满足物质欲望,同样也应该追求理想,重视精神境界。而解放全人类,把人们的精神凝聚起来,也和佛家的“普渡众生”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人聊得很愉快,方丈便说:“今日我与两位施主有缘,不如给你们看个相如何?”

毛主席和萧子升欣然同意,虽说他们其实不太信这一套,但看一看也没什么损失。于是方丈先给毛主席看了面相,看完后啧啧称奇,赞叹道:“毛施主这是大富大贵的面相啊,日后前途无量,恐怕将来中国的命运都要由你主导了。”

毛主席听完后也是一愣,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毕竟虽然他志向远大,此时也不过是个穷学生,也没有多大名气,怎么就说自己能主导中国命运了呢?任谁在此时听到这个话,恐怕都不会相信。而萧子升听到后也是颇为惊奇,既然这方丈觉得自己的朋友都能主导中国的命运了,那自己又将有怎样的远大前程呢?便赶紧让方丈给自己也看一看。

谁知这次方丈看了之后却没有作出什么预言,而是劝说萧子升:“我看萧施主有慧根,与我佛门有缘。不如就留下来,和贫僧一起修习佛法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子升不太高兴,此时的他还是一名一心报国的热血青年,只想着能干出一番事业,怎么能遁入空门呢?当即回绝道:“多谢方丈好意,但我决心报国,无意皈依佛门。”

方丈笑了笑,也没有再劝,而是继续和二人交谈起来。而在谈话的末尾,方丈又作出了一个预言:“你们二人虽然如今是莫逆之交,但恐怕有朝一日会分道扬镳啊。”

但这个预言两人更不信了,要知道他们可是多年好友,早在毛主席还在东山学堂读书的时候就认识了。当时毛主席进城读书,因为是农村来的,生活又艰苦朴素,学堂里的许多富家少爷都有些瞧不上他,把他视为异类。但出身书香世家的萧子升和其弟弟萧三却不同,他们始终尊重毛主席,并没有因为他的出身对他另眼相看,还借给他不少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