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巴基斯坦发生了一件举国震惊的大事。

先后当过总统和总理的国家领导人阿里?布托,被宣布处以绞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等纷纷呼吁放过布托,甚至布托的敌人印度的英?甘地也觉得布托不能死。

但国内反动势力,急欲置其于死地。

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四月天,51岁的布托告别亲人和他深爱的人民,走上刑场。

他没有恐惧,只有深深的悲哀和不甘。

回想自己为国为民奋斗的日日夜夜,他觉得自己没有做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事。

行刑前,他望着天空呐喊:“真主救我,我是无罪之人!”

但没有人能救得了他,一国领袖就这样殒命刑场。

作为受到人民敬仰的国家领导人,布托为什么会遭受如此残酷的刑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雄心勃勃,从律师到总统

布托于1928年出生于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大家族。

他的父亲从政多年,是政界元老级人物。

跟着父亲耳濡目染,布托从小就对政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中学毕业后,巴托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法律,后又到英国继续进修,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因其出众的才华,布托被南安普敦大学聘为教授。

在学习和工作的间隙,布托研究各国政治,也会经常参加一些政治集会和游行。

他目睹西方发达国家是怎么富强的,希望自己的祖国也能够通过变革改变贫弱的面貌。

1953年,布托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待遇,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国后的布托,成立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他能够接别人不敢接的案子,打赢明显不会赢的官司。

一时间,布托被奉为律师界大神。

其他律师纷纷效仿,把他接过的案子当成学习的范例。

布托不仅在法律界非常活跃,还凭借其出色的才能,和知识青年打成一片,成为青年联盟领袖。

回国四年后,巴基斯坦当时的总统米扎尔慧眼识英雄,发现了布托。

他感到这个年轻人对政治的敏感和热情,足以使他成就一番事业。

于是,布托被米尔扎带入巴基斯坦政界。

1958年秋,巴基斯坦发生夺权政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尔扎下台,政变主角陆军司令阿尤布?汗摇身一变,成为新总统,建立军人掌权的政府。

米尔扎虽然落败,但是布托却因其出色的政治才能被留用,并被委以重任,一路提拔。

从青年领袖,到外交部部长,成为最年轻的内阁成员。

那一年,他刚满三十岁。

1963年,布托代表巴基斯坦政府第一次来到中国,签下中巴边界条约,和平友好地解决了困扰两国多年的边界问题。

巴托的政治之路到此都是一帆风顺。

1966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第二次战争爆发,两军交火不久,印度请求调停。

总统阿尤布?汗同布托在塔什干和印度总理签署停战协定。

布托对这个协定不能苟同,因为协定里句句都在袒护印度的侵略行为,对巴基斯坦严重不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布托和阿尤布?汗之间产生分歧,他决定离开这个令他失望的政府。

于是他毅然辞去外交部部长职务,出国重新当起了律师。

但他心系国内人民,一年后就回到巴基斯坦。

当时,阿尤布?汗政府不仅没有解决好同印度的边境问题,国内经济也搞得一塌糊涂。

农业生产极其落后,靠进口粮食才能解决温饱问题,国内民怨沸腾。

布托决定另起炉灶,不再追随昏庸的当权者。

1967年11月,布托成立人民党,取名“人民”,表达了要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意愿。

他对社会主义非常认同,希望通过改革使人民真正富裕,国家逐渐强大起来。

他呼吁举行总统大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尤布?汗意识到自己无法收拾这个烂摊子,于1969年3月,把陆海军司令叶海亚?汗推上总统宝座,自己躲清闲去了。

此时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东部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取名孟加拉国,叶海亚?汗政府岌岌可危。

国家存亡之际,作为第二大政党的领袖,布托成为新的总统,接手管理政府。

阔斧改革,为悲剧埋下伏笔

布托一上台,首先解决战争遗留问题。

他宣布释放全部被叶海亚?汗政府限制自由的东巴基斯坦领导人,又主动邀约印度女总理英?甘地进行会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英?甘地咄咄逼人的气势,布托不卑不亢,拿出法庭上当律师的风范,最终说服英?甘地和平解决印巴问题,从此结束战争状态。

与此同时,布托也在同中国政府积极合作。

两国商定共同延长修筑喀喇昆仑公路,进一步加强中巴在经贸等领域的联系。

这条路,也称为中巴友谊之路。

治国理政,布托虚心向中国学习。

他一生九次访华,每次来都收获颇多。

毛主席去世前最后会见的外国领导人,就是布托。

有一次,毛主席亲自接见他,就巴基斯坦国内的改革给予建议。

其中有一条就是要“自力更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告诉布托:“靠外援是暂时的,只有自力更生,才会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布托对毛主席的话心领神会,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

他果断取消总统制,推出新的宪法。

通过投票选举,布托任最高领导人——内阁总理。

布托认为经济是一国之根基,他想方设法通过经济制度的革新,提高国家的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

他打破大家族垄断工商业的局面,推行国有化。

在充实国库的同时,提高工人阶级的工资水平。

他还把大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并以身作则,从他本人的家族分出去四点五万英亩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耕者有其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不仅满足国内生活生产需求,还有余粮出口国外。

这些措施备受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支持,但却动了大资本家、大地主的利益蛋糕,他们联合起来抵制布托。

布托早有心理准备,他于1977年3月宣布举行大选。

毫无悬念,布托领导的人民党以绝对优势胜出。

但反对者们质疑投票舞弊,不算数,频频发动骚乱。

另外,大资本家纷纷把巴基斯坦国内资产转移到国外,造成国内经济停滞,甚至倒退。

布托忧心忡忡,他担心有人趁乱发动军事政变,于是考虑安排心腹到军中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