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母亲河之一长江自唐古拉山浩荡而来,东西横贯6300多公里,在下游入海前形成冲积平原,是为长江三角洲。

长三角这一由沪宁杭巨变沪苏浙皖的中国重大区域,展开了成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二个五年”画卷。

长三角一体化,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如何擘画?还会怎样画?

长江三角洲,一代人分外熟悉的初高中地理名词。

沪宁杭,上海、南京、杭州,钟灵毓秀出自江南古都,黄金三角闪耀中国东方。

曾记否,领袖2007年在上海任上推动“长三角一体化”;2009年安徽党政“一把手”首次受邀出席长三角主要领导人座谈会;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晋升为国家战略,安徽被中央整体划入长三角。

如今,长三角地区“万亿之城”达到9个,数量占据全国三成。2023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占全国比重24.4%。

长三角,打造中国“一极三区一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5日至6月6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举行。

会上,首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等成立;并发布今年实事清单,签约十项重点项目。例如,新增建成铁路里程660公里,新建公共充电桩7万个以上,开通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服务点位200个以上等。

围绕“上海龙头带动,苏浙皖各扬所长”具体区域定位,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说,奋力取得新的突破。江苏表示立足“重要一翼”定位,扛好“服务上海、联动浙皖”责任。浙江称以“稳进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而安徽则称扬皖所长,主动作为。

毫无疑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至今,受益最大的地区显然是安徽。

以至于安徽省委书记韩俊说,长三角一体化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我们坚持常态化对标沪苏浙先进经验,能学快学、能用尽用,推动全省各级各部门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

世所共见,近年来安徽省发展可圈可点,尤其是省会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值得赞扬。

为此,邻近省份江西去年积极要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迎来特大便利,轨道上的长三角首次真正形成。

6月15日,首条“超级环线”高铁G8388开通。

线路以上海为起始点,经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沿途共停靠21个站点,全程8小时9分。

付诸于图,这条高铁将沪宁杭合四大中心城市、苏南浙北等发达区域及浙西皖南旅游景点串联成线。

自此,一条闪烁华光溢彩的珠宝项链横空出世,成为中国东方的一道胜景。

这不仅是一个经济圈,也是一个文化圈,还是一个生态圈。

超级环线高铁在长三角画了“神奇”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五年,长三角一体化的成绩很大程度体现在上海大都市圈的成型,位于沪苏嘉交界处的一体化示范区的大力建设上。

如今,上海大都市圈从“1+8”(苏锡常通嘉湖甬舟)变为“1+13”,新增了浙江杭州、绍兴,江苏泰州、盐城,安徽宣城5座城市,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跨越四省(市)的超级都市圈。

再加之2021年的南京都市圈、2023年的杭州都市圈,长三角三大都市圈圈圈相嵌,连成了一个更大的长三角圈,放大同城效应,极大辐射开去。

此次长三角发展会上,‍既有高层设计,又有具体落实。

除开三省一市党政“一把手”和常务副省(市)长出席,党委、政府秘书长和研究室主任以及有关单位还分别开会,研究具体谋划、部署、推动、落实问题。

放眼全国,长三角的作用是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

这意味着,长三角实现一体化的模式、路径,一定程度上需要具备可复制性。

故此,国家有关部委和京津冀联合办、广东省大湾区办负责同志也参加会议。

值得一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直积极对接长三角等发展战略,以后是否考虑双城经济圈联合办也参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平台近年一贯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现已日渐形成三国时期魏(京津冀)蜀(成渝)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三足鼎立的历史呼应,渐成真正搭弓射箭之势。

箭矢飞,正中靶心。

弯弓射大雕,还看今朝。

长江万里奔腾,汇聚大海。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啊,长三角你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