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夏天,大清帝国闹出了震惊世界的“义和团”运动,在西方社会,他们称这股中国人抗击外国列强的运动为“拳乱”。

为了平定“拳乱”,列强组成八国联军侵华,在华北和清军及义和团作战。

这场战争期间,列强从渤海登陆天津,同时北京城里也在进行着一场大战——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

东交民巷是西方各国使馆的所在地,还聚集着西方的医院、银行、邮局、兵营。从咸丰年间起,这条巷子就成为列强使馆所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义和团运动结束后,列强在《辛丑条约》里直接把这条街划为租界,完全由外国人控制,中国人不得入内,清政府也无权在这里执法。

民国时期,东交民巷虽然没有使馆,但依然是西方人的租借地,有领事馆和兵营,这一情况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结束。

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进入北京城后专门从东交民巷经过,以宣誓中国主权。

解放战争胜利后,毛主席坚决要求收回东交民巷,绝不退步。最终,西方国家在解放军的监督下一一撤走,这片有近百年历史的“国中之国”才被彻底收复。

那么,列强为什么选择住在东交民巷?解放军收回东交民巷,这期间有什么故事发生?西方国家又作何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条路像东交民巷这么有名。

东交民巷的历史悠久,能追溯到800年前的元代,它原来的名字叫“东江米巷”。

元朝定都北京,忽必烈起名为“大都”,原址就在现在的北京市内。大都通过大运河连通江南,南方的赋税和粮食通过大运河运到大都,再从这里进入粮仓。

为了让运河水直通京城,元朝政府修建了通惠河,直达大都城墙。粮食从通惠河边下船,由官府清点、收税,然后各路商人买走去贩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卖粮食的地方,后来就叫“江米巷”,明朝时期江米巷被一分为二,形成了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

不过明朝的江米巷早已不卖粮食了,皇帝把一些国家部门迁到了这里,其中就有鸿胪寺,也就是古代的外交部。

从明代起,“东江米巷”开始接待外国人,他们主要是中国周围的藩属国代表。清朝入关后,满人保留了北京城的原貌,所以东江米巷依然用来举办外交活动。

至此,清朝的东江米巷除了鸿胪寺外,还有淳、廉、裕、安四大王府,以及礼部、户部等部门在这里办公。这里就在紫禁城跟前,远离市井百姓,是满清贵族的“清净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中期“东江米巷”设立“迎宾馆”接待外宾,俄罗斯人最早来到这里设立办事处,还修建了教堂。

到了清末,打开中国大门的西方人也选择在这里开馆。

在近代,西方人在中国一直以“租界”为据点。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洋人不适应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所以自行聚居,中国人也觉得这样比较好管理,免得洋人乱跑惹出事端。

但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陷落,咸丰皇帝答应了列强的要求,把东江米巷给列强作为使馆驻地,大清的政府的所有机构搬出驻地,连王府都要腾出来给外国人。

由此开始,东江米巷成为列强在京城的国中之国,历史长达半个世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1年《亲丑条约》签订后,东江米巷被官方改名为“东交民巷”,成为列强的使馆街。这里修起围墙,装上铁门,架上大炮,中国人无权过问里面的一切事务。

东交民巷的围墙曾用汉字写着警告语:“华人切勿过境,不遵者枪毙。”

满清之后是北洋时期,此时中国的都城还在北京,各国使馆依旧坐落东交民巷。

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后,首都南迁,落座南京,大部分使馆因此随之而至,但这条巷子依然是外国人的租界,有驻军。

整个民国时期,包括日据时期,这条街都没有彻底收归中国政府。

二战结束后,按照1943年国民政府和盟国签订的“归还租界协议”,国民政府要收回这条街,但是因为美国大兵在其中居住,进度一直很慢。

直到1949年1月底,北平城和平解放,解放军的到来才让这座古都有了新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平在傅作义的领导下和平解放,解放军在2月初进城之前,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人就商讨了进城的具体事宜。

在谈到“东交民巷”时,毛主席非常气愤。

原来,毛主席曾在1918年后短暂前往北京学习和工作,在伟大的古都北京城里,王宫府邸都不是禁区,只有一个东交民巷的铁门禁闭,门口站着洋人大兵,中国人不许靠近。

当年五四运动时,北京学生就到东交民巷进行抗议,还和外国军警发生冲突。

毛主席永远忘不了东交民巷,他对党中央的同志们说:“东交民巷,是长在咱们中国脸上的一个烂疮,必须剜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军进城部队包括坦克部队,毛主席要求把缴获蒋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从东交民巷开过去,一来宣誓主权,二来震慑美国人。

当时北平市民和外国记者塞满了道路,当解放军进入东交民巷时,民众们爆发了欢呼声。

要知道,从1860年开始,这条皇城下的小巷子就是中国人的禁区,此次解放军武装通过东交民巷,让全体中国人扬眉吐气。

解放军武装通过东交民巷的消息被记者传到了西方,各国政府还选择观望,因为中国已经换了几次政权,可是没人敢直接和西方闹翻。

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并于1950年初建立“军事管理委员会”,毛主席下令“收回北京城里的一切外国军营和其他非法占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东交民巷,还有美国、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北平领事馆和附属军营,但北京方面于1月6日发出照会:领事馆可以保留,但军营必须收回。

随后,解放军在1月7日派兵前往东交民巷,向各国领事馆告知中央政府的决定,递交接收命令。

命令指出:“外国曾经用条约获得的在中国之驻军权,现在全部收回。在此权力之上,外国人在中国的军营,及修建的建筑和其他地产,现因为军事需要而征用,由我国政府自行处置。”

各国的领事们很惊讶,他们从未遇到过中国政府提出如此强硬的要求。

他们不知道的是,毛主席早就定下了“先扫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政府和南京政府完全不同,不会向西方“索求宽待”。

新中国政府宣布不承认所有近代和外国的不平等条约,清除中国境内所有的外国军事基地,这一点绝不含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事管理委员会”告诉东交民巷的各国领事,他们有7天时间可以搬出去,否则7天后解放军将强制接管这里,到时候后果自负。

当时各国领事六神无主,只好求助于比较强大的美国。

在1950年1月7日,美国领事柯乐博召开了东交民巷历史上最后一次外国领事会议,六国的领事坐在一起,等着美国发话。

柯乐博鼓舞各国团结一致,反对这个“接收令”,不交地、不撤人,把这事儿提交到外交高度,让中国政府被动。

可是其他几个小国都没有信心,去年解放军荷枪实弹经过使馆街的样子还历历在目,他们觉得与其自讨无趣,不如早早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就非常机灵,马上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于是国务院撤回了对英国领事馆的收回命令,领事高来含志得意满地回到了自己的小洋楼。

看到英国承认了中国,柯乐博心里不是滋味儿,美国还在南方支持蒋氏的台湾政权呢,不可能现在就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于是,他只好向北京“军管会”和国务院写信,申述美国领事馆在东交民巷的合法性,甚至抬出以前清政府的条约,和国民党1943年的“修约”来说理。

可是外交部把他的信退了回来,因为中美没有外交关系,中国不承认他的领事身份,一个平民是无法向中国总理递交信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10日,毛主席坐着专列前往苏联访问,他同时密切关注着北京东交民巷的接收事宜,多次发来电报询问进度。

1月13日,距离“军管会”约定的接收时间只剩下一天,毛主席发来电报,必须收回外国军营驻地,不容含糊。

1月14日,“军管会”设定的7天时间已到,解放军来到东交民巷接收各国使馆和兵营。

美国领事柯乐博还想顽抗,向前来接收的中方代表说:“按照国际法,这里是美国的财产,我代表美国政府提出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方代表进入美国军营,看到里面没有搬家的痕迹,代表人李幻山告诉柯乐博:

美方违抗“军事管理委员会”的命令,那下次来接收的就不是我们几个人,而是解放军的一支部队,此事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柯乐博个人承担。

柯乐博这才泄了气,下令军营里的美军收拾东西,在下午晚饭前搬出了军营。

其他国家看美国都举手投降了,也跟着搬出了军营,在1月14日把军营交给了中央人民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以后,东交民巷没有任何外国军营,成为中国政府管理下的一条普通街道。这件事在当时的中国震动很大,紧随其后,天津、武汉、上海等地都开始了收回租界的行动。

这些租界动辄有几十年历史,里面保存着大量殖民时期的建筑,记录着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

新中国政府此次强硬收回租界的举措,很快在国际上引起热议,西方国家已经近百年没有受过这种“待遇”了。

柯乐博回忆这件事对他的震动不亚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说:“中国强硬收回东交民巷,意味着西方人在东方的优越地位已经彻底丧失,而且一去不返了。”

至此,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时代也随之宣告结束。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解放军钢铁洪流穿越"国中之国"——毛泽东指示北平入城时要经过东交民巷》,陈敦德

2、《新中国收回东交民巷始末》,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