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6月14日,乌俄战争进入第843天。

乌克兰与美国签署十年安全协议,在意大利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上,拜登与泽连斯基共同签署了一项为期十年的双边安全协议。不仅在战争期间,而且在战后的和平时期,美国都会持续支持乌克兰的国防安全。

协议中包含了军事援助、技术转移、情报共享以及联合军事演习等多个方面的合作内容,以确保乌克兰在面对外部威胁时能够拥有足够的防御能力。

俄军已经将鹅粉们视为全球无敌的S-500防空系统投入到克里米亚某处。乌军如何摧毁这套设备,我们拭目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看到一则俄国内的新闻。

灰牲口们在莫斯科街头举行了盛大的散步,口里高举各种条幅,誓死捍卫大帝,强烈要求大帝使用煤气罐,炸平白宫,干掉拜登...活捉林志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不仅支持占领乌克兰,还要求俄军继续西进欧洲,占领德国、法国、英国……收回阿拉斯加,占领加拿大和美国。

谁敢说打乌克兰是侵略,他们就骂谁是鹅奸、卖鹅贼,跟黄鹅一模一样。

所以,大家明白了吧,原子弹下无冤魂是绝对的真理。

他们的愚昧配的上他们遭受的苦难。

但是,大家想想,有几个身价亿万美金的富人会跳桥,会抱着煤气罐和别人同归于尽?

真正沦为炮灰的难道是富豪们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日乌军的最新战况:乌总参公布的昨日战果:累计歼敌524060人,昨日新增1250人,8辆坦克、26辆步兵战车、60辆军车和油罐车、48门火炮,22架无人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日,乌克兰前线共发生了109次交战。乌军在全线成功抵御了俄军的攻势,并在哈尔科夫等多个地区进行了有力的局部反击,展现了出色的防御和反击能力。

哈尔科夫地区,俄军恢复了对沃夫昌斯克附近的小规模进攻,但局势始终在乌军的牢牢掌控之下。

在库比扬斯克地区,乌军展现了强大的防御能力,成功击退了俄军在佩特罗帕夫利夫卡和皮什昌涅地区的两次进攻,目前局势已趋于稳定。

莱曼区内的战斗持续进行。乌军成功粉碎了俄军三次试图改善战术阵地的企图。内夫斯克附近的一次攻击已被击退,而内夫斯克和Hrekivka附近的两次交火仍在激烈进行。

西尔维斯克区的乌军成功阻止了俄军向罗兹多夫卡附近的推进,展现了强大的防线巩固能力。

波克罗夫斯克区的战斗尤为激烈。乌军正全力阻止俄军向乌克兰领土纵深推进。尽管俄军持续试图突破乌军在诺沃勒桑德利夫卡、索科尔、新谢利夫卡佩尔沙和新波克罗夫斯克地区的防线,但乌军已击退五次进攻,并成功控制了局势。据最新视频显示,乌第68猎兵旅的“金刚狼”部队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成功击退了俄军的大规模机械化进攻,并摧毁了8辆敌军坦克和8辆步兵战车。

库拉霍夫区的局势同样紧张。俄军发动了11次进攻,但乌军在帕拉斯科维夫卡附近成功击退了两次。在克拉斯诺霍利夫卡和帕拉斯科维夫卡地区,九次交火仍在持续进行。

维热米夫斯克地区的乌军则加强了对乌洛扎伊涅附近的防御。尽管俄军加强了攻击,但乌军正进行猛烈反击,并成功阻止了敌人在沃迪亚尼附近冲击我军阵地的企图。

在奥里基夫地区,乌军在小托克马奇卡地区成功粉碎了俄军的五次进攻,再次证明了其出色的战斗能力。

在第聂伯河左岸区,乌军对俄军的进攻进行了猛烈阻击,展现了坚定的战斗意志和强大的防御能力。

整个乌克兰前线,乌军士气高昂,持续与俄军进行英勇的战斗,保卫着国家的领土和人民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麦成为第一个在乌克兰投资生产武器的北约国家,乌克兰国防部长和丹麦国防部长举行了会议,双方还签署了从乌克兰制造商购买武器和装备的备忘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6月12日访问卡塔尔期间表示,哈马斯已经正式拒绝了白宫的停火建议。据布林肯所述,哈马斯提出的条件无法实现,他们要求在释放人质和达成停火之前,必须先启动加沙地带的重建工作。而关于具体的停火时间,哈马斯方面并未给出明确的表态。

关于人质情况,去年10月7日当天,哈马斯绑架了251名人质。经过各方努力,去年人质交换中成功释放了105人,以军英勇行动营救出7人,但令人痛心的是,他们发现了多名被哈马斯遗弃的人质尸体。目前,仍有116名人质处于哈马斯的控制之下,其中包括了至少41名已经不幸遇难的人质。

基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出哈马斯手中幸存的人质数量少于75人,其中还有5名是美国国籍的公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7日以色列遭遇恐怖袭击后,这个民族展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超过7万名的海外犹太人选择回到以色列,他们有的加入了国防军,有的投身军工、支援服务业,共同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海外犹太人的捐款也超过了15亿美元,为以色列的重建和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

不论外界如何看待,这种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团结精神都是令人敬佩的。它证明了以色列人民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克服挑战。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