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香港西九龙站往返张家界西站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自此,从浪漫繁华的维多利亚港到武陵源的三千奇峰,只需一张高铁票,即可跨越山海,双相奔赴。

事实上,张家界与香港的缘分缔结多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声名远扬的“国际张”,香港从未缺席张家界的朋友圈,多位名人才子曾在这里书写他们与张家界的故事。

董建华

1998年,董建华就任特首才一年多,就偕夫人来到风景如画的张家界度假,并先后参观了黄石寨、金鞭溪、天子山、宝峰湖等景区。此次张家界之行是董建华的私人度假,也是至今他唯一一次踏上湖湘大地,来到美丽的张家界。

△董建华与夫人在张家界,图源掌上张家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建华与夫人在张家界,图源掌上张家界。

“我去过世界上100多个国家,见过那么多地方,哪都没有张家界美。”5天的张家界之行,董建华发出了如此的赞叹:“张家界是最美的!”

陈复礼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张家界还不被外界知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景点。当时,著名画家黄永玉三上张家界作画,集结佳作来到香港办画展。期间,他向在香港的好友、著名摄影家陈复礼重点介绍了张家界。

1981年春,第一位香港摄影师——时任香港摄影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陈复礼专程来到了张家界。在张家界,陈复礼和他的团队创作了一批摄影精品,并发表在香港《中国旅游》杂志上,隆重介绍张家界的美丽风光。陈复礼拍摄的张家界风光还在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的展览会上获得金奖,后来,又登上了美国《地理》杂志的封面。张家界就此拉开了走向世界展露风华的序幕。

张家界人感恩陈复礼,2005年,89岁的陈复礼被授予“张家界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对张家界旅游事业发展的贡献。 2020年11月,陈复礼先生铜像落户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张家界地貌”博物馆。这是武陵源向世界展露芳姿后设立的第三座铜像。受陈复礼的影响,香港的摄影家、画家纷至沓来,张家界的美名也随着他们的作品进一步得到传播。

何焕

“别人都说我有点傻,我不在意,我就是迷恋神奇的张家界!”2013年12月,已经83岁的香港摄影家何焕先生背着相机第58次来到武陵源风景区,脸上写满了“回家”的喜悦之情。

△武陵源美景,何焕摄影,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陵源美景,何焕摄影,图源网络。

自1981年起就痴迷上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共踏访张家界75次,几乎每年平均两次“聚焦”核心景区武陵源的世界自然遗产风光,最多的一年达到4次,最多的一次在张家界呆了两个月,堪称张家界的铁杆影迷。75次的张家界之旅中,何焕先生拍摄了上万幅张家界不同时期的风光作品,用镜头定格下鬼斧神工的武陵源峰林、大气磅礴的天子山云海、银妆素裹的黄石寨冬雪、如诗如画的黄龙洞广场……

何焕先生把张家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自发地成为张家界的义务宣传员。期间,他把自己拍摄的张家界风光图片发表在香港的多家报刊杂志,他介绍多名摄影家和多个摄影团体到张家界开展采风活动,他先后在香港、广州、深圳多次自费举办“张家界风光摄影展”,为推介张家界的绝世美景不停奔走,由此而获得武陵源风光摄影贡献奖和武陵源“看山人”称号。2019年10月30日,何焕先生第75次访问张家界时,将自己精心拍摄的100余幅张家界风光照片无偿捐给武陵源区档案馆。

邵逸夫

邵逸夫先生一生热爱国家,关心民祉,慷慨捐赠,惠及多方。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先生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赠款金额近47.5亿港币,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邵逸夫先生来湖南很多次,十分钟情于张家界的风光。当时的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喻志松曾多次见到邵逸夫先生,在他的记忆中,邵逸夫先生十分钟情于张家界的风光,曾4次到张家界游览考察,每次都要登上山顶去欣赏风光。特别是2007年9月,当时已是百岁高龄的邵老还与夫人等香港各界名流,专程到张家界天门山观光。

2011年,邵逸夫先生夫人第五次来到张家界,并对张家界美轮美奂的景色赞不绝口,与其同行的考察团成员则纷纷表示要把张家界的美景带回香港,让更多的香港人欣赏到张家界的美景,来张家界旅游观光。

去年,携程发布基于平台数据的“大湾区游客最爱的湖南景点(景区)”,其中张家界有4个景区上榜,天门山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前三位中占据两个席位,由此可见张家界在粤港澳地区的受欢迎程度。此次香港至张家界的线路开通将进一步推动湘港两地人员交流、互联互通,我们也期待着仙境张家界与东方之珠香港,在未来书写更多双向奔赴的美好故事。

潇湘晨报记者王丽姣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