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到陈毅,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十大元帅之一?还是领导三年游击战争?又或者是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

不可否认,陈毅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但可能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个儒雅的文人,留下了很多和知识分子打交道的佳话。

上面我们说到,陈毅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上海市市长,不仅如此,他还兼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当时,上海等城市刚刚解放,事情非常多,加上还要继续解放战争,政治、经济、军事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他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陈毅

可他呢,在1952年的时候,抽空去拜访了一位文人,按道理来说,这很正常对吧?可是因为去的时候,那位文人正在午休,正好天上又下起了小雨,怎么办呢?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们身上,也许很多人都会进去避雨,然后顺便等候。可陈毅甘愿在门口淋雨等候,直到那位文人睡醒,这才进去。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会问了,陈毅要见的人到底是谁啊?怎么这么大架子?陈毅这么高的地位,居然还让他在门口淋雨?

大家不要心急,听我慢慢讲来,这里面的故事可多了,不仅温暖人心,还有大智慧、大道理……

陈毅要见的这位文人就是马一浮,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过,没有关系,我们在下文会一一叙述清楚。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决定任命陈毅为上海市市长。两个多月后的5月27日,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宣布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

与此同时,陈毅带领一批工作人员开始接管上海,主持军政大事。刚到上海,陈毅就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

解放南方的战斗还在继续,可进展太快了,导致运输跟不上,陈毅是华东军区司令员,需要他讨论决定;大批城市解放后,接管的干部不够用,也需要他商量;士兵进城后纪律不够严格,需要他教育;还有特务的干扰,上海经济的复苏……

列举的还只是一部分,实际上不知道还有多少。到了后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他又要恢复和发展生产,筹集物资输送前线。

这里就不一一说了,反正陈毅的事情非常多,多到根本没有时间休息。这不,就因为他长时间的劳累,导致身体吃不消了,中央不得不让他从岗位上退下来,安排他去杭州休养。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确是一个休养身体的好地方,陈毅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出来,顿时感觉轻松不少。如果是我们去杭州休养,只怕就是去游山玩水,看看西湖、灵隐寺、雷峰塔,陈毅虽然也去了西湖,但他是另有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灵隐寺

闲下来后,陈毅内心那颗文人的种子又发芽了。以前他事情太多,没有时间,现在不一样了,他可以写诗、作画、欣赏文物古迹。到了杭州后,他去了浙江省博物馆和图书馆。

可他觉得这些还不够,自己一个人欣赏有什么意思,当然还得和其他人交流一下啊!陈毅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马一浮,根据身边人的提醒,陈毅知道马一浮就住在西湖蒋庄,于是就打算登门拜访。

那么,陈毅为什么想要去拜访马一浮呢?马一浮到底是什么人?

马一浮出生于1883年,父亲是清朝的知县,可以说是官宦世家、名门望族。马一浮从出生起就被寄予厚望,家里给他安排良好的教育,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1898年,他15岁,第一次参加绍兴县的乡试,为第一名,他的名字顿时就传遍了家乡。当时和他一起参加乡试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周作人,另一个是周树人,也就是我们都熟知的鲁迅。

大家想想,连鲁迅这样的人都考不过他,况且那个时候马一浮才15岁,鲁迅还比他大两岁呢!由此可见他的才气。

18岁的时候,马一浮到上海求学,精通英、法等几门外语,之后又去了外国留学。同时,他还精通佛学、书法、诗词,和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新儒家三圣”。

除此之外,马一浮还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德文、英文版的中国第一人。对陈毅这样的共产党员来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可以说是必读的了,而他们能读到,也多亏了马一浮的翻译。

1953年的时候,马一浮被安排为全国政协特邀委员。周恩来非常重视,将他看作国宝级的人物。对马一浮坐什么车、住什么房间,乃至房间里的暖气、窗帘,周恩来都要一一过问。

后来,周恩来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杭州,在宴会上也请马一浮作陪。吃饭的时候,周恩来向客人介绍马一浮,称他是“当代中国唯一的理学家”!

所以,像马一浮这样的人,陈毅能不去拜访吗?

打定主意后,陈毅就决定前去拜访马一浮。一天下午,陈毅在浙江省文教厅厅长刘丹的陪同下,来到了西湖蒋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马一浮

出发前,陈毅想到这次是去见儒学大师马一浮,如果穿西装的话,难免显得不太礼貌。穿军装的话就更不妥了,当时流行中山装,大街小巷基本都能看到,陈毅觉得也不太合适。他换上了文人经常穿的长衫,以示对马一浮的尊重,随后就这样出门了。

春天的杭州,到处都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来到西湖后,陈毅更是被美景所吸引,时不时驻足观赏。但他没有过多停留,简单欣赏一番后,就直奔目的地蒋庄。

到达蒋庄时,陪同的工作人员礼貌地上前敲门,没一会儿,就出来了一个人,应该是马一浮的家人。看着门外的几个人,打扮得比较斯文,其中一个还穿着长衫,他想应该是前来拜访的。

陈毅立即上前说道:“同志,你好,我们几个人仰慕马老,特地前来拜访,烦请通报一声。”

那人迟疑了一会,随后说道:“真是不好意思,他老人家正在午睡,这个时候不方便打扰,你们先进来坐会吧,我待会再去通报。”

陈毅马上说道:“不了不了,是我们鲁莽了,既然老人家在休息,我们就不打扰了,也不要去惊动他老人家,我们先走,待会再来拜访。”

马氏家人说道:“实在抱歉了,那您请便。”

既然马一浮在睡觉,陈毅就不打算打扰了。于是,他就在旁边的花港公园转了起来,转了一圈后,陈毅等人又回到了蒋庄,再次敲响了大门。

“实在抱歉,他老人家还在休息,对不住啊!”马氏家人有些愧疚地说道。陈毅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还是说不要去惊动他老人家。

四五月的时节,江南多梅雨,这个时候天空中恰好飘起了蒙蒙细雨。马氏家人见状立即说道:“下雨了,几位客人还是进来等吧。”

陈毅说道:“未得主诺,不便遽入!”这话的意思就是说,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我不方便进去。

马氏家人说道:“没关系的,你们还是进来等吧。”

陈毅坚持说道:“不,这样太不礼貌了,我们还是在门外等。”

马氏家人也没有办法,只好进去了,打算等到马一浮睡醒,就立即通报。过了一段时间,马一浮睡醒了,家人立即将陈毅来访的事情说了。

马一浮听说后立即起身,得知客人一直等在门外,还淋了雨,感到非常抱歉。稍微穿戴一番就出了卧室,来到门口这才见到了陈毅。

马一浮当即说道:“尊客抱歉,小老儿睡过头了,让你们在门口久等了,快快请进!”

陈毅笑道:“马老,您太客气了,我们作为晚辈,在这里等一会,又算得了什么呢?”

来到会客室,马一浮立即让家人递来毛巾给陈毅等人,让他们擦擦雨水。又让家人赶紧泡好姜茶,给他们暖暖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陈毅

待一切处理好后,几人进入正题。马一浮看着陈毅,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是谁,只好问道:“恕小老儿眼拙,敢问尊驾是?”

旁边的浙江省文教厅厅长刘丹笑道:“马老,这位是陈毅首长。”

马一浮顿时感到非常吃惊,陈毅的名字他当然听过,可他怎么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陈毅居然会屈尊来拜访他!想到陈毅刚才在门口淋雨等候,对陈毅更添了一分敬重。

寒暄过后,陈毅和马一浮就聊了起来,气氛非常愉快。从诗词歌赋到宋明理学、玄学,基本上讲到什么就说什么,聊得不亦乐乎,让陈毅大涨知识。

眼看聊得差不多了,陈毅没有忘记他此行的目的。除了拜访马一浮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请他老人家再次出山。

陈毅知道,马一浮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根本没把这些放在眼里,要让他出山必须得从内心打动他。

曾经,蔡元培担任民国政府教育总长,马一浮就是他的秘书长。后来,蔡元培担任了北大校长,又想请马一浮来担任文科学长。可马一浮却拒绝了,之后就一直潜心治学,拒绝了一切俗务。

正是因为马一浮拒绝了,蔡元培才请了陈独秀来担任北大文科学长,也就有了后来的新文化运动。

如果说拒绝蔡元培还没什么事,反正两人也是好朋友,不会计较那么多,但如果马一浮拒绝的是位高权重的督军呢?

那时,军阀孙传芳担任五省联军统帅,驻扎在杭州,他仰慕马一浮的才华,亲自登门拜访想要请他出山,企图借助马一浮的名望安抚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孙传芳

可马一浮看不惯孙传芳的军阀作风,尽管孙传芳到了门口,马一浮还是不愿意见他。马一浮不怕孙传芳,可家里人怕啊,他毕竟是手握生杀大权的一方军阀啊!

家人劝道:“要不跟他说您不在家?”

谁知道马一浮说道:“告诉他,我在家,可就是不想见他!”

家人无奈,只好原话转告给孙传芳。孙传芳听到马一浮的话,气得火冒三丈,可他也没有办法,只好灰溜溜走了。

马一浮的这份傲骨让人不禁拍掌称好,陈毅也知道这些事,也明白马一浮的性格和志向与常人不一样,如果再让他出山,很可能也会推辞。

看聊得差不多了,陈毅说道:“马老,您老人家德高望重,又是儒学大师,现在是新中国了,您看要不出山吧?”

马一浮想了想,仍然拒绝道:“不了,小老儿一向无心仕途,这么多年了,一直如此,就想好好做学问。”

眼看邀请失败,陈毅只好使用激将法:“过去国民党掌权,您老不出山;现在我们当家了,您老还不出来吗?”

马一浮陷入了沉思,他被陈毅的率性和热诚打动了,想想陈毅登门拜访,还淋了雨,如此情真意切,自己怎么好再推辞,随后同意出山,担任华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第二年,马一浮还担任了浙江省文史馆第一任馆长,后来还担任了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1952年11月,陈毅邀请马一浮去上海做客,不仅在宾馆里设宴招待,还派人同他一起在苏州、无锡等地游玩。两个人的关系更加亲密,陈毅只要去杭州,一定会去拜访马一浮,足以看出陈毅对马一浮的敬仰。

按照马一浮的性格,他之前推辞了蔡元培、孙传芳和国民党的邀请,并且表示不再出山,可现在陈毅来邀请为什么就愿意出来了呢?难道是因为陈毅的地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蔡元培

当然不是!

马一浮愿意出山,有陈毅的原因,不仅因为他礼贤下士,举止谦卑,用真情打动了马一浮。更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马一浮的认可,不然马一浮怎么会愿意出山呢?

马一浮的出山除了陈毅的努力和真挚邀请外,还有陈毅在上海的一系列举动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从而也让马一浮心里暗自赞许。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建立的政权和国民党一样,马一浮会出山吗?完全不可能!就算陈毅有再大的魅力也没用,马一浮的出山,不仅是因为陈毅,更是因为背后的一系列事情。

陈毅到了上海后,首先就宣布了入城纪律,在各方面约束军队和政府人员。这就有了一个画面,解放军进城后全部睡在上海的大街上,没有进去扰民,这一个举动就获得了上海市民的认可。

陈毅在上海的措施,不仅稳定了局势,也让很多对新政权摇摆不定的人放心留了下来。这些人里,不仅有国民党的官员,还有资本家、知识分子,一同参与到了新政权的建设中来。

陈毅对知识分子的举措,更是值得细细讲解一番。陈毅刚到上海,就参加了各类会议,包括文化界座谈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大会、上海各界名流座谈会、医务工作者座谈会等等……

不仅参与到会议中,还十分关心那些知识分子,对他们遇到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问题,都努力帮助解决。

上海刚解放的时候,周恩来就说道,上海不仅是全国的工业、商业中心,在文化教育上,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因此,如何团结那些知识分子,成了摆在陈毅面前的一道难题。

陈毅制定的原则是“团结面越宽越好”,他还对下面人说道:“对待知识分子,不能急躁,一定要礼贤下士。有事情要亲自登门去请,不能打一个电话叫人家来单位。”

陈毅特别说到这些细节,其实透露出来的就是一个道理:相互尊重。

陈毅在拜访马一浮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做的吗?亲自登门拜访,礼贤下士,虽然淋了雨,还是站在门口等候。

陈毅的这种理念还落实到了实际中,当时商务印书馆的原董事长张元济瘫痪在床,陈毅抽空前去探望,让张元济倍加感动。之后遇到张元济生日,陈毅还买蛋糕祝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张元济

陈毅的做法很多人都能做到,但真正难做到的是互相尊重和信任!

上海刚解放的时候,商务印书馆濒临倒闭,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张元济向陈毅请求政府能帮帮忙,贷款20亿元(旧币),解决目前的难题。

对陈毅来说,这20亿元他完全可以划拨过去,而且贷款给张元济后,还能获得对方的好感。可陈毅没有这样做,他认为,商务印书馆的症结不在于多少钱,而是管理的问题。

陈毅和张元济认真分析了商务印书馆经营不善的原因,并寻求改善的办法。陈毅说道:“如果我说人民银行没有20亿元,我想您也不信,那就是在骗您了。你都八十多岁了,还出来搞文化事业,我怎么也得支持你!”

陈毅停顿了一会,随后说道:“可我认为,这20亿元还是先不借的好,这些钱弄到商务印书馆,没多久就花光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现在您的那些编辑,天天在那里打扑克、唱歌,不干正事。出版的书籍也大多是学术丛书,没有通俗读物,这样怎么经营得下去呢?”

陈毅接着说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别说20亿,就算是200亿,那也是没有用的。您开口借钱,我本应该借,但我不能,借了只会继续害了您。”

陈毅苦口婆心的一番话,让张元济甚为感动。他不仅明白了商务印书馆的症结所在,更是对陈毅心悦诚服。在这之后,张元济就和人商量该如何转变经营理念,改善管理模式,慢慢地,商务印书馆挺过来了,在出版事业上有了大发展。

陈毅对知识分子的原则,对张元济的劝说,都是他对待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正是因为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礼贤下士,互相尊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赢得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

而陈毅的这些做法自然也传到了马一浮的耳朵里,他对陈毅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对我党建立的新政权有了一个新看法,让他看到了和国民党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好感就这样建立了起来。

当1952年4月,陈毅亲自来到马一浮的住处拜访他时,马一浮近距离地感受到了陈毅的魅力。

在马一浮不认识陈毅前,只能通过其他方式了解陈毅,这次亲眼见到了,才知道传闻不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陈毅

陈毅通过换长衫赴宴,加上在门口淋雨等候,都体现了他对马一浮的尊重和敬仰,而这也正是陈毅的高明之处。

他以实际行动打动了马一浮,请他出山工作,马一浮也欣然答应。实际上,马一浮不仅认可了陈毅,也认可了我党建立的新政权。

1955年12月,陈毅再次来到杭州,马一浮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诗里面写道:“尊酒三年别,新都此日来。太平临老见,万象及春回。”

这首诗说的是陈毅和他相见已经三年了,通过这些年的了解,他亲眼看到了太平景象,不仅是叙说他和陈毅的友情,更是称赞我党如今取得的成就。

陈毅一个简单的举动,获得了马一浮的认可。但他对知识分子的谦逊,绝对不是装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陈毅也不是只对马一浮如此,对其他人同样如此。

陈毅通过与马一浮的交往,对待知识分子的措施,团结了一大批人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很多人选择留在大陆,继续为新政权服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陈毅的措施让更多的人紧紧围绕在一起。

现在距离陈毅会见马一浮已经过去了70年,我们回顾这件事,才知道陈毅的高明之处。虽然二人都已经离去了,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永久的财富。

这其中,饱含了陈毅的那份谦卑和胸怀,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