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远站2#压缩机组压缩装置是我国第一台国产化制造的大口径天然气压缩机。

在江淮大地上,西气东输管道宛如一条钢铁气龙,横贯西东。自2003年“西气入皖”以来,天然气顺着这条管道源源不断汇入安徽地区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之中,20年来已累计输送天然气超500亿立方米,推动安徽天然气消费量占一次能源的比重由2.3%提高到6%,为安徽绿色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目前,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在安徽境内包含“一干四支”,主要包括西气东输一线干线(安徽段)、定远-合肥支线、定远-合肥复线、南京-芜湖支线(安徽段)、苏皖管道(安徽段)等,管道全长近750公里,设置11座分输站,1座压气站,主要向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阜阳、宿州、滁州等地市供气,年分输气量超65亿立方米,占安徽省天然气消费量的近7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管网西气东输积极践行“双碳”战略,通过源源不断的天然气输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安徽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绿色转型,实现生态与发展、富裕与美丽的“双赢”,助力安徽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西气东输进入安徽二十年,管道里程由2003年的428.7公里增长至现在的746.6公里,增长了74%;年输气量由2003年的245万立方米增长至2023年的65.7亿立方米,增长了2670倍。目前,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每天向安徽33家直供用户输送“西气”,日均分输量为2000万立方米,日最高分输量可达2500万立方米。西气东输管道带来的滚滚“福气”,持续带动管道沿线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地,也为合肥“双招双引”插上腾飞的翅膀,吸引了彩虹玻璃、比亚迪汽车、福耀玻璃等一批工业用气大户纷纷落户。

近年来,安徽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随着经济较为发达、产业转移较为聚集的合肥、芜湖、滁州等区域的工业发展,以陶瓷、玻璃、锂电为主的工业燃料消费进一步带动了全省天然气消费总量的增长。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充分发挥管网在“X+1+X”油气市场体系中“1”的桥梁作用,服务省内居民及重要工业用气需求,以市场化手段持续推动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向社会公平开放,多方位协调优质托运商与用户达成合作,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安徽省能源集团合肥天然气调峰电厂和淮河能源集团滁州天然气调峰电厂是安徽省首批两座调峰电厂。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因地制宜,通过在苏皖管道15#阀室开口,为淮河能源集团滁州调峰电厂先行供气;同时积极协调引入中海油资源,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帮助安徽省能源集团合肥天然气调峰电厂完成投产任务,助力安徽省实现了天然气调峰电厂从无到有的突破。两座天然气调峰电厂预计天然气年使用量约为9.8亿立方米,年发电量可达50.5亿度,与同等容量燃煤机组相比,每年可节约燃烧标准煤约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输送清洁能源,共享美好生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煤改气项目的不断推进,安徽省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始终践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企业宗旨,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织牢织密天然气“全国一张网”。作为国家天然气互联互通计划的一部分,定合复线投产后,西气东输一线定合支线和定合复线的输气能力由每日350万立方米提升至13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合肥地区的用气压力。随着2022年底苏皖管道的正式投产,打通了安徽省海上气源“新通道”,在安徽境内形成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管道、苏皖管道之间相互补充的“三角支撑”。今年下半年,川气东送殷汇阀室-石台支线将建成投产,不仅将打通安徽省清洁能源“县县通”的关键节点,也将为池州市乡村振兴提供澎湃动能。

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同时覆盖的唯一省份,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安徽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十四五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将在安徽省内规划建设川气东送二线、苏皖豫、文23-安庆等上千公里的天然气管道,安徽地区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推进省域一张网的加快形成,安徽将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海气西进的多气源供应枢纽。

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坚定做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全力打造智慧互联大管网,构建公平开放大平台,培育创新成长新生态,全力保障安徽省居民、工商业用户等用气需要,让天然气清洁能源源源不断涌向江淮大地,助力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中实现高质、低碳、绿色发展。(记者 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