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工作基本已进入了尾声,有人亩产1200-1300斤,甚至能达到1500斤。有人亩产只有800斤,甚至只有500-600斤。

小帮手所在的豫东地区,今年我们村,相隔不远的地块,产量差别都比较大。虽然说今年小麦价格不是很高,但是,亩产600斤和亩产1200斤相比,收益依然会差一倍。

有朋友会问了,同样都是种植小麦,为何产量差距这么大?关于这个问题,小帮手和我们村一些农户详细了解了一下,发现了一些“猫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5月份是否浇水

和我们村几位产量较高的农户聊天得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5月上旬的时候,给小麦浇了一遍水,产量达到1200-1300斤很轻松。而没有浇水的地块,达到800斤就已经很不错了。

5月上旬时,当地的小麦正处于灌浆期,由于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田间已出现了干旱情况。一些农户觉得,此时小麦快收获了,浇不浇水无所谓。再加上害怕此时浇水,小麦容易发生倒伏,所以就放弃了浇水。

而有些农户看到小麦田间干旱显现,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灌浆期,就浇了一遍水。正是由于此次浇水,补充了小麦灌浆所需的水分,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产量自然而然也会较多。

而没有浇水的地块,由于今年情况我们这边情况确实特殊(干旱),小麦产量也就没有那么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下面2点也是常见原因

其一,对于播种晚的地块,小麦产量相对较低,而正常播种的地块,小麦产量相对较高。

其中有一位农户,他家今年小麦的产量只有750斤左右,问其原因,他去年播种小麦的时间都到12月了。

而我们这边正常播种小麦的时间是10月中旬期间,整整比别人晚播了将近2个月。一方面,由于低温的影响,小麦的出苗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没有出全苗,导致有效株数较少,产量自然也就上不去了。

另外一方面,出苗后的小麦,由于自身的抗逆性相对较弱,受到降温、降雪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冻害,虽然年后温度回暖后,喷施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缓解,但是,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形成,对于最终的产量也有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不舍得施肥的地块,小麦产量也相对较低。而正常底肥和追肥的地块,产量相对较高。

小帮手在询问一些产量较低的农户时,也发现有个别几位农户,底肥的用量就较少,每亩只有60斤(我们这边正常是100斤居多)。而到了返青期时,又没有进行追肥,导致后续营养跟不上,出现了早衰现象,产量降低。

问其原因,原来是不想过多投入成本,去年化肥价格不低,一袋100斤的小麦氮磷钾复合肥,能卖到200元左右。至于追肥(尿素)的价格,一亩地也要50元左右(以前20-30元左右)。

在不想投入那么高成本的前提下,小麦生长过程中,吸收不到充足的养分,产量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对于小麦产量也有影响。比如有些地块本身的肥沃度就比较好,保水保肥能力强,产量也就较高。而有些地块,本身就比较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花费了过多的成本,产量也没能上去。

看到这,关于今年小麦产量高低的问题,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第一点,5月份小麦浇水的问题,在我们这边尤为重要。

用老农们的话说,种地技术方面,都有了这么多年的经验,基本上差不多,管理方面也错不了多少,主要就是看天气了。如果风调雨顺,大家都高产。如果干旱了,那就看个人了,不然怎么会有“靠天吃饭”的说法呢。

对此,你怎么看?